
大亚湾石化区。 田飞 摄
制造业是惠州的家底、家当。近年来,惠州坚持发展“2+1”现代产业集群,集中力量加快打造石化能源新材料和电子信息两个万亿级产业集群,同时推动生命健康产业集群长足发展,聚力建设“3+7”产业园区,工业经济快速增长,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动能澎湃。
正如惠州在招商大会上向世界宣告的那样,惠州有基础有条件,更有雄心信心,用5年左右时间晋级万亿城市行列,成为广东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
产业发展
15个省重点项目8个在惠州
继往开来,春华秋实。5月19日上午,中国海油、壳牌集团再度携手,中海壳牌惠州三期乙烯项目在惠州大亚湾开工。三期项目总投资额约521亿元,拟建设的乙烯裂解装置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裂解装置之一,助力惠州发展万亿级石化能源新材料产业集群、大亚湾建设世界级绿色石化产业高地。
作为惠州重点发展的“2+1”现代产业集群之一,2022年,惠州石化能源新材料产业集群规模达3450亿元,在现有中海油2200万吨炼油、中海壳牌220万吨乙烯的基础上,埃克森美孚、恒力石化等世界500强石化龙头企业先后密集落户,呈现国企、民企、外企同台竞技良好局面。一批批重大石化能源新材料项目将陆续建成投产达产,2025年集群规模可望达到6000亿元。
惠州的石化产业在全省也是举足轻重的。近日,广东省发改委印发《广东省2023年重点建设项目计划》。2023年,广东省共安排省重点项目1530个,总投资8.5万亿元。其中石化项目15个,总投资超2900亿元,15个项目8个来自惠州。
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是惠州“2+1”现代产业集群的另一极,2022年,总产值首次突破5000亿元大关,规模位列全省第三,集群规模以上企业855家。已形成超高清视频显示、5G及智能终端、智能网联汽车、新能源电池、核心基础电子等五大优势主导产业,培育了TCL、德赛、亿纬锂能、伯恩光学等一批龙头骨干企业。力争到2025年,电子信息产业集群规模达8500亿元。
招商引资
2022年新引入项目制造业占比94%
产业发展需要好的项目,好的项目等不来。引进来,走出去,惠州打出了一套“组合拳”。2月28日上午,2023惠州招商大会在惠州和韩国京畿道城南市两地同时举办,500多位企业家代表齐聚惠州共谋发展。166宗项目签约投资总额达1251.88亿元,显示出惠州对企业强大的吸引力。项目聚焦惠州优势的“2+1”现代产业集群,集中在能源电子、PCB制造、智能制造、汽车电子、新能源、新材料等行业。
惠州走出去是为了加快推动外商投资项目落地建设,巩固惠州对外开放优势。3月19日至26日,惠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刘吉率领惠州市代表团,赴法国、荷兰、德国开展投资促进交流活动,与壳牌、罗格朗、益利素勒、ADO等6家企业签订投资协议,6宗项目合计总投资149.7亿元。4月6日至13日,惠州市经贸代表团赴韩国、日本开展招商引资及经贸交流活动。5月30日,惠州市人民政府在北京市举行以“京惠携手 协作共赢”为主题的2023京惠产业协作招商对接会,共签约项目86个,投资总额超786亿元。
近年来,惠州深入实施制造业当家战略,构建大招商工作格局,统筹推进内外资一体化全产业链招商,瞄准“2+1”现代产业集群链条上的空白点、关键点,提升招商引资效能。数据显示,2022年惠州新引入项目中,制造业项目占比达到94%。
工业园区
力争3个国家级园区工业总产值超万亿元
工业园区是工业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产业聚集区,是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主战场。惠州在聚力建设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仲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中韩(惠州)产业园三个国家级园区的基础上,在每个县区谋划打造一个千亿级重点工业园区,推动工业项目和土地资源向园区集聚。
惠州“3+7”工业园区围绕石化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两大产业和生命健康产业,结合园区各自的产业基础和龙头企业,细分产业发展方向,并据此编制产业招商图谱以及重点招商企业清单。2020年以来,惠州市“3+7”工业园区不断加大投资力度,年均投入150亿元。2023-2025年,惠州多渠道筹措社会资金加大园区建设,三年累计投资将超650亿元。
力争到2025年,“3+7”工业园区规上工业总产值达1.5万亿,合计工业产值占全市的比重超75%。力争3个国家级园区工业总产值超万亿元,7个千亿级工业园区超5000亿元。
营商政策
新增制造业贷款占全市新增贷款比重超50%
产业发展需要人才,人才引领高质量发展,4月15日,第二十一届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在深圳会展中心举行,惠州组织11家单位和企业参会,现场发布招聘需求103个岗位265人,岗位涵盖机械设计、电器设计、光伏等领域,年薪20万元至70万元不等。
去年9月13日,惠州发布了《关于加快新时代人才强市建设的意见》,助力制造业人才引育,为制造业当家夯实人才基础,重点从人才“引、育、服”三方面提出系列具体举措,全面释放惠州人才政策红利,给予新引进的战略科学家和团队最高1亿元综合性支持,科技人才和团队最高500万元安家补贴和3000万元工作经费扶持,拿出真金白银招揽人才。
近年来,惠州市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不断增大。截至3月末,惠州全市贷款余额突破10000亿、存款突破9000亿元,制造业中长期贷款、高新技术企业贷款等多个领域贷款突破1000亿元,制造业贷款占比、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占比、新增制造业贷款占比等多个维度排名均居全省第一。
今年发布的《2023年惠州金融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中提出,加大制造业金融供给,新增制造业贷款占全市新增贷款比重超50%。引导金融机构围绕惠州“2+1”现代产业集群,扩大制造业中长期贷款规模。围绕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等市场主体,增加信用贷、首贷投放力度。
未来目标
到2025年全市工业总产值突破2万亿元
近年来,惠州坚持制造业当家,集中资源打造“2+1”现代产业集群和“3+7”产业园区,积极抢占储能电池、基因技术、海洋经济等产业新赛道,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先后布局“落子”、持续增资扩产,构造了集聚产业资源的“强磁场”。
今年一季度,惠州在去年的基础上实现高增长,完成工业投资332.3亿元,总量排全省第一,同比增长33.9%,工业发展后劲强劲有力。
在惠州的规划中,到2025年,全市工业总产值突破2万亿元,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5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超7000家,年产值超百亿企业30家,其中超500亿企业5家、超千亿企业3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产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总量超900家。
“我们有基础有条件,更有雄心信心,用5年左右时间晋级万亿城市行列。”这是今年招商大会惠州对世界的宣告。万亿级工业大市、万亿级产业集群、万亿级GDP城市,“三个万亿级”为惠州打造广东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提供强有力支撑。
文:杨振华
制版:易福红 王娟娟 凌淑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