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圳展团精彩亮相中国住博会

装配式建筑可复制可推广经验受关注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3年06月30日        版次:TK12    作者:陈荣梅

  深圳展团亮相住博会。

  深圳展团代表在住博会现场合影。

  近日,第二十届住博会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新馆)举行。深圳展团以“科技引领建筑创新 绿色智造安居好房”为主题,围绕新型建筑工业化、智能建造和BIM应用、建筑绿色化发展三大板块,展示深圳市现代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总体情况和最新技术成果。深圳每年新开工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比例也由不到5%逐步增长到48%,计划2025年达60%,建设规模和占比稳居全国前列。

  深圳连续多年参加住博会

  今年展示多项现代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新技术

  “中国国际住宅产业暨建筑工业化产品与设备博览会”(简称“住博会”)是经国务院核准,商务部批准,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和中国建筑文化中心共同主办的国际性展会,也是国内建筑工业化领域最高规格的展会。本届住博会以“科技赋能好房建设·创新筑就安居生活”为主题,突出科技性和前瞻性,是建设领域规模最大、最具权威性的盛会。本届展会重点展示了国内外最新住房城乡建设领域技术和部品、优秀设计方案及建材、智慧产业创新科技成果,引领建筑质量和性能不断提升。

  深圳市此前已连续多年以市政府名义组团参加住博会,为进一步推进我市现代建筑业发展,今年继续由市政府组团随中国住博会走进北京,与所有参展人员一并交流分享,共谋现代建筑业高质量发展。

  本届深圳展区由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主办,深圳市建设科技促进中心承办,深圳市建筑产业化协会协办,展示面积180平方米,参展单位50余家,以“科技引领建筑创新 绿色智造安居好房”为深圳主题,围绕新型建筑工业化、智能建造和BIM应用、建筑绿色化发展三大板块,展示深圳市现代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总体情况和最新技术成果。“新型建筑工业化”板块围绕装配式建筑可复制可推广经验,标准化、模块化、集成化、多元化项目应用,产业基地发展等方面进行展示。“智能建造和BIM应用”板块从智能建造和BIM发展总体情况、智能建造技术应用、BIM应用平台等方面进行展示。“建筑绿色化发展”板块展示了深圳市在超低能耗建筑、光储直柔建筑、近零碳排放社区改造方面最新的探索实践和技术成果。

  大力推进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

  装配式建筑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经验

  近年来,深圳加速推进建筑工业化、绿色化、智能化“三化赋能”,加快发展高科技含量的现代建筑业,向知识密集型、资金密集型产业转型升级,不断塑造深圳现代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深圳市大力发展以装配式建筑为代表的新型建筑工业化,通过政策引导、标准引领、市场主导、协会联动,逐步形成了深圳发展模式,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经验。

  在政策引领方面,2022年3月28日发布了《深圳经济特区绿色建筑条例》,在全国率先为装配式建筑发展提供立法保障;2022年4月29日出台了《深圳市现代建筑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明确了“十四五”期间装配式建筑的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进一步推动装配式建筑高质量发展;2022年10月28日发布《深圳市推进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明确新建民用建筑、工业建筑(研发用房或产业用房)项目原则上全部采用装配式建筑方式建设。标准化体系方面,2023年印发《装配式建筑标准化产品系列图集(楼板、楼梯、隔墙、集成卫生间)》四本图集,编制《钢结构模块化建筑技术规程》和《混凝土模块化建筑技术规程》两部标准。项目建设方面,我市装配式建筑建设总规模由2015年的48万平方米,逐步上升至2022年的7017万平方米,预计到2025年突破10000万平方米。

  每年新开工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比例也由不到5%逐步增长到48%,计划2025年达60%,建设规模和占比稳居全国前列。在稳步推进装配式建筑基础上,在标准化、模块化、集成化应用上加大项目示范力度,涌现了长圳公共住房及其附属工程项目、龙华樟坑径保障性住房项目、深圳中学新增电梯项目、招商半山港湾花园装配式装修工程等一批精品工程。同时,积极探索装配式地铁车站、装配式综合场馆、“工业上楼”—装配式工厂等多元化装配式建筑技术应用场景,进一步拓宽了装配式建筑应用范围。

  产业配套方面,深圳市装配式建筑产业链已覆盖建设、设计、施工、部品部件生产、咨询等各领域,孵化培育了13个国家级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29个省级基地以及42个市级基地;人才队伍方面,率先创设装配式建筑专业技术职称,中、高级职称人员达216人。已建成省内首批8家装配式建筑实训基地,培养出的产业工人在全国、省内装配式建筑技能竞赛中屡获佳绩。

  推进智能建造试点工作

  上线全国首个采用IFC通用格式的BIM报建系统

  深圳市深入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践行高质量发展理念,以科技创新引领建筑业工业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高起点定位、高标准推进智能建造发展,在智能建造顶层设计、政策体系建立、产业生态培育、技术体系支撑、示范项目引领等方面取得丰硕成果。

  政策体系方面,发布了《深圳市智能建造试点城市工作方案》,计划在试点期间建立智能建造政策、项目、产业、技术、管理、人才“六大体系”,加快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产业生态培育方面,在深圳市20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目录、绿色低碳产业目录中已明确数字设计、建筑产业互联网、建筑机器人等智能建造业态内容;已培育形成以中建科技、中建科工、中建海龙、特区建工为代表的建筑业智能建造先行企业,以华为、腾讯、大疆、中集等为代表的跨界企业。

  产业园区建设方面,在龙岗区落地建设“深圳建筑产业生态智谷”,在75公顷的范围内,以“总部基地+园区”方式布局智能建造、智慧建筑、建筑节能三大产业集群;技术体系方面,腾讯云微瓴平台、大疆无人机应用等8项技术,BIM云协同、AI审图等21项技术分别列入住建部、广东省住建厅的智能建造新技术新产品创新服务典型案例;BIM技术应用方面,全市新建项目全面应用BIM技术,推动既有重要建筑建模,上线全国首个采用IFC通用格式的BIM报建系统。

  全国率先100%推行绿色建筑标准

  全市绿色建筑标识项目累计1527个

  深圳立足于实际,以国际一流城市为标杆,坚持问题导向,大力推动可持续建筑发展,努力将深圳打造为具有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的绿色低碳之城。

  政策方面,2013年,市政府出台《深圳市绿色建筑促进办法》(市人民政府令第253号),在全国率先100%推行绿色建筑标准;2017年,市住房建设局、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联合印发《关于提升工程质量水平打造城市建设精品的若干措施的通知》(深建规[2017]14号),要求政府投资和国有资金投资的大型公共建筑、标志性建筑项目应当按照绿色建筑国家二星级或深圳市银级以上标准进行建设;2022年3月28日,经深圳市人大常委会通过,出台《深圳经济特区绿色建筑条例》,条例新增了对新建工业建筑强制执行绿色建筑标准的要求,标志着全市新建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

  项目建设方面,截至2022年底,全市建成节能建筑面积超过2.56亿平方米,绿色建筑面积超过1.65亿平方米,完成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面积超2100万平方米,应用太阳能热水的建筑面积逾2800万平方米,建成和在建太阳能光电装机容量约为50兆瓦。全市绿色建筑标识项目累计达到1527个,其中859个项目获得国标二星或深圳银级以上标识,高星级项目占比为56%,绿色建筑标识数量和面积全国领先。我市中建科工大厦等18个项目获得国家绿色建筑创新奖,占全国总数的7.9%。

  文:陈荣梅 图:深圳住建局提供

  制版:史明磊 周全 黄炽林

南方都市报App

手机看报
分享到: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
语音播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