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昭通鲁甸的苹果产业园基地,助力当地扶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产业发展。
东莞对口帮扶昭通,在产业扶贫、医疗帮扶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东莞对口帮扶昭通,在产业扶贫、医疗帮扶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东莞对口帮扶昭通,在产业扶贫、医疗帮扶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东莞对口帮扶昭通,在产业扶贫、医疗帮扶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2016年开始,东莞市结对帮扶国家扶贫开发攻坚战主战场之一的云南省昭通市,对口帮扶昭通昭阳(区)、鲁甸、巧家、镇雄、彝良、威信6个县区。4年来,东莞累计投入财政资金12.57亿元,社会帮扶资金4.9亿元,派出百余名干部、教师、医生、社工扎根千里之外的乌蒙山腹地,引导产业进驻、深化劳务协作、实施教育扶贫、拓展医疗帮扶……全方位开展扶贫协作工作。
截至目前,东莞对口帮扶昭通市6个县区已有5个县区实现脱贫摘帽,15.99万未脱贫人口全部实现“两不愁三保障”,104个未出列贫困村及镇雄县均达到出列和摘帽标准。为系统回顾总结宣传东莞对口昭通市东西部扶贫协作的工作亮点及成效,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舆论支持,近日东莞市委宣传部组织中央、省、市重点媒体赴昭通市开展专题采访。
今年采取超常措施
投入援助资金达峰值
2016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通知,调整东西部扶贫协作结对关系,广东东莞由原来结对帮扶广西省河池市调整为结对帮扶云南省昭通市,对口帮扶昭通昭阳(区)、鲁甸、巧家、镇雄、彝良、威信6个县区。
广东省第五扶贫协作工作组组长,昭通市委常委、副市长,东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方灿芬介绍,东莞坚持把对口帮扶昭通作为中央和广东省委交给东莞的重大政治任务,2016-2020年,东莞累计投入财政资金12.57亿元,社会帮扶资金4.9亿元,其中,2016-2019年累计投入财政援助资金8.034亿元,进一步夯实贫困县区基础设施,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吃穿不愁,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全力确保稳定就业,有效促进产业发展,帮助贫困村提升经济发展“造血”功能。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东莞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面临种种困难,但仍出台《东莞市东西部扶贫协作全面加力行动方案》,采取超常措施,目前已投入财政援助资金4.532亿元,县均投入财政资金达到7551万,达到近年来财政援助资金的最高值;另外,东莞还动员社会力量投入帮扶资金8361.16万元。其中,2020年东莞聚焦国家挂牌督战贫困县镇雄县及其96个贫困村,统筹整合财政和社会帮扶资金2.18亿元,是2019年的241%。
增强造血功能
推动电子代工类企业抱团落户
扶贫工作中,不仅要向贫困地区“输血”,更重要的是加强“造血”功能。因此,在对口帮扶昭通市各县区具体工作中,东莞充分发挥制造业名城优势,抓住东部产业梯度向西部转移的机遇期,找准“昭通所需、东莞所能”的结合点,助力昭通培育传统工业产业生态,增强造血功能和可持续发展能力。2016-2020年,东莞引导推动华坚鞋业等169个产业项目入驻昭通,实际投资超过20.06亿元。
2020年以来,扶贫协作工作组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产业项目招引实现逆势而上,新引进或增资产业项目46个,实际到位投资金额4.13亿元,新签协议投资产业项目39个,协议投资额113.59亿元。其中,工业、农业产业项目37个,协议投资68.59亿元。天宇医疗器械、中玲鲁甸农副产品产销平台等18个项目协议投资超过1亿元。
方灿芬表示,依托东莞自身电子产业发达的优势,以培育劳动密集型电子类产业生态为重点,扶贫协作工作组帮助昭通新引进或增资电子类项目11个,意向落户电子项目17个,全力推动关联电子企业抱团落户昭通,产业链不断延伸完善,形成良性发展态势。“目前,东莞仅在位于昭通昭阳区的滇粤产业园,就招引和培育了立勤、立时、立新、时瑞、中和、富迪等一批关联度高、能够实现联动发展的电子企业,以电子代工类企业为主的产业集群初步形成。”
昭通学生来莞免费读中职
毕业变身“富技工”
教育帮扶是斩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手段。东莞除了每年选派几十名优秀教师到昭通挂职支教、选派当地教研队伍来莞跟班学习外,还招收大量的昭通学生来东莞入学、就业。
据统计,昭通市每年新增初中毕业生9万余人,有一半左右无法升入高一级学校,多数流入社会,极容易产生新的贫困和贫困的代际传递。依托东莞职业教育的先进理念、人才、管理等优势,从2017年秋季学期起,东莞市每年定向招收一定数量的昭通应届初中毕业生到东莞中职学校就读,毕业后由学校推荐在东莞就业。三年来,东莞为此投入专项职业教育资金总额达28603.77万元,累计招收昭通籍学生7299人。据悉,这也是全国东西部扶贫协作招生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帮扶项目。
在针对这些学生的教学管理过程中,东莞非常注重扶贫就学和就业问题,来莞就读的昭通学生均免费入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可申请2000元/年的中职国家助学金,按每生每年1200元的标准给予交通等生活补助。就业方面,东莞职校2020届昭通籍毕业生共有983人,共有872名学生初步落实了就业岗位,薪酬基本在5000元以上,102人继续升学。这种教育扶贫的模式,让昭通贫困地区的孩子变身“富技工”,从而切实有效地隔断了贫困的代际传递。
方灿芬介绍,今年东莞市政府与昭通市政府签署《东莞市、昭通市职业教育机构结对共建框架协议》,进一步拓展和深化职业教育协作深度。根据该协议,东莞将帮扶昭通构建具有昭通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在提升昭通职业教育水平的同时,为东莞产业升级输送更多优秀技工人才,实现昭通、东莞共赢发展。
选派各类人才进驻
解决后脱贫时代面临问题
扶贫协作工作组介绍,东莞对口帮扶昭通,除了资金投入,产业、教育扶贫外,还在深化两地劳务协作对接、消费扶贫、推动社会力量帮扶、医疗帮扶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工作。
截至目前,东莞对口帮扶昭通市6个县区已有5个县区实现脱贫摘帽;根据动态监测,昭通市15.99万未脱贫人口全部实现“两不愁三保障”,104个未出列贫困村及镇雄县均达到出列和摘帽标准。2020年4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汪洋在云南、贵州调研脱贫攻坚工作,对于东莞尽锐出战,坚决扛起帮扶昭通镇雄县及96个贫困村完成剩余脱贫任务的责任和担当,给予充分认可。
方灿芬表示,脱贫攻坚更多考虑的是“两不愁三保障”,但脱贫出列后,农村城市化加快,昭通农村将面临着环境整治、环保、交通、农业产业等各种问题;同时昭通有20多个万人以上的异地搬迁点(多集中在县城),大山里的村民直接进城,使得城市也面临着公共文化供给、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文明培育等等各方面难题。
“后脱贫时代的昭通面对的这些社会问题,东莞也要帮助昭通去解决,这样才能巩固脱贫成果。”方灿芬称,针对即将到来的后脱贫时代,东莞已经在行动。目前东莞选派到昭通的人才,已从此前的教育、医疗部门,扩展到规划、环保、文化、交通、民政等诸多部门。“例如,今年东莞民政部门就组织28个专业社工来到昭通,帮助这里培育社会服务人才,解决各类社会服务问题。”
案例
产业扶贫
滇粤产业园,吸纳4000多人家门口就业
从昭通市昭阳区中心区驾车不到半小时,即可来到“滇粤产业园”。这个现代产业园是集昭通、东莞之力,发挥各自优势,全面深化落实“产业扶贫、精准扶贫”的破题之举。
9月22日上午,滇粤产业园内的昭通市立时技术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女工小邹一手将检测包装好的线圈整齐排放在盒内,另一只手熟练地从移动履带上拿下另一只线圈,不一会儿,一整盒线圈就完成打包入库前的各项工作。“我才来一个多月,之前在超市工作。在这里虽然累点,但只要操作熟练,认真肯干,不仅收入比超市要高一倍,上班也近,能节省不少时间照顾家庭。”小邹是昭通山区的异地搬迁户,就被安置在“滇粤产业园”不远处的小区。今年7月,她看到企业招聘信息后前来应聘,并顺利进入立时公司工作。
“滇粤产业园区不仅给企业免去了5年的租金,还在水电等生产成本上给予巨大的优惠,用电大概不到3毛钱一度。”立时公司负责人介绍,他们此前一直在东莞塘厦开厂。后经东莞扶贫协作工作组协调,他们来到昭通投资建厂,目前昭通立时已经有500多名员工。
享受到人工成本和政策福利后,立时公司主动发挥自身资源优势,带动了立勤、立鑫、时瑞等上下游企业进驻园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都有,大家通力协作,节省了大量的物流成本,有效地弥补了当地的物流短板。”时瑞公司负责人称,当初到昭通投资办厂,他也有过犹豫期,但当得知立时、立勤、立鑫等兄弟企业已经入住工业园后,他当即启动了投资计划,如今工厂订单充足,他们正计划扩大生产。
在滇粤产业园内,像时瑞电子与立时电子这样有着产业合作关系的兄弟企业多达10余家,有的企业生产手机、有的企业生产显示器等电子产品。昭阳区扶贫办副主任、东莞扶贫干部邓炳炎介绍,目前,滇粤产业园已聚集了20多家成规模的企业,包括8家东莞企业,就近吸纳了4000多名员工就业,其中异地搬迁户和建档立卡户占总人数的三分之二。
据介绍,不只在昭通市昭阳区,目前多个关联电子企业抱团落户到昭通多个县区,让当地产业链得以不断延伸完善,形成良性发展态势,已初步形成了以电子代工类企业为主的产业集群。集群产业项目带来大量就业岗位,其中工厂的普通员工每月都有两三千元的收入,技术员工可月薪拿到五六千元。
社工帮扶
东莞社工驻村,关注留守儿童成长需求
“轩萍姐姐,自从你离开后,我都一直在想你,每天都闷在心里不敢跟任何人说……如果你看到这封信时,我想你一定会很开心的对吗……”最近,东莞大众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社工黎轩萍收到一封信,写信人是昭通镇雄县茶园村茶园小学12岁女生小雨(化名)。
2020年暑期,东莞市大众社工服务中心响应市民政局对口支援茶园村、助力脱贫攻坚的号召,派驻专业社工进驻茶园村,开展为期两个月的帮扶工作。茶园村两所小学400余名学生中,超过半数是留守儿童,驻村社工重点工作就是关注留守儿童的成长需求。
黎轩萍就是东莞派驻茶园村社工之一。起初,黎轩萍觉得小雨沉默寡言,隐约感到她微笑的背后隐藏着内心的孤独和压抑。在一次家访后,黎轩萍收到小雨的一封信,写满了11张大大小小的信纸,小雨信中倾诉了她的生活和面对的烦恼。
原来,小雨母亲由于精神疾病长期在医院里接受治疗,父亲与他人组建临时家庭,还带来了一个没有血缘关系的妹妹。小雨感到父亲和外婆都不喜欢自己,她在信中质疑是不是自己很差劲、很没用,说很想快点出去工作赚钱。“从信中可以看到,小雨长期缺乏心理支持和宣泄渠道,言语间充满了消极的情绪,自我认同感低,也非常自卑,心理十分敏感脆弱。”黎轩萍和同事当即决定对小雨进行进一步跟进和介入。
“我们马上给她回信,用文字表达对小雨的关心和支持,列举了我们观察到她的优点,并将小雨父亲在我们面前赞扬她的话转述给她,让小雨明白父亲是爱她的,鼓励她勇敢地表达自己的内心。”黎轩萍说,小雨在收到回信后,很快又写来了第二封、第三封、第四封,她把自己平时不敢表达的,不知如何表达的所有心事通通写在信中。
每一次小雨来到驻村办公室送信,黎轩萍和同事们都会通过讲事迹、拉家常、聊趣事,鼓励小雨更多地自我表达,慢慢打开小雨的心扉。持续的书信往来和跟进,让小雨感受到被关心的幸福和快乐。小雨信上的内容从原来的消极、难过、自我否定,到后来信中的颜色越来越丰富,带有爱心、星星等各种图案。她在信中写道,“原来跟别人倾诉是件开心的事情,我觉得自己很幸运,以前觉得自己很没用,现在发现我身边有许多许多的爱包围着我,好温馨,也明白到家人对自己的爱,感觉很幸福!”
两个月的帮扶工作于今年9月初结束,临别时,小雨还为社工送上自己编织的手链作为感谢的礼物,并表示立志要考上广东的大学,期盼有机会与社工再见面。黎轩萍说,由于小雨处于青春期,心理比较敏感脆弱,驻村项目虽然结束,但社工们决定继续通过定期的书信往来跟踪小雨的情况,帮助小雨表达和抒发情感,并为她提供鼓励和支持。
医疗帮扶
助残脱贫,让残疾少年 重获“挺直”的人生
现年18岁的男孩阿豪(化名)出生在昭通威信县旧城镇一个小山村里,6岁时不幸被查出脊柱侧弯的病症。那时起家人便带着他四处求医,家中收入几乎全用在了求医途中。因家庭变故,阿豪自小一直和奶奶生活,每年寒暑假,祖孙俩便在云贵川三省的大型医院咨询,并希望能得到爱心人士的救助,却一直没能得到有效的治疗。
“上初中后脊柱侧弯让我身体外观改变越来越明显,整个上身是扭曲的,一些同学甚至会在我面前模仿我走路的模样,为避免这些异样眼光,我总是坐在最后一排,不愿意和同学们交流,也不愿意学习,只希望能早点外出务工,通过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分担家中负担。”2018年秋,初中毕业后阿豪便在家务农和外出务工,但是身体的“残疾”让他举步维艰。
去年,东莞市资助威信县残疾青少年儿童项目让阿豪一家看到了希望。他们提交相关资料后,经威信县残联及东莞市扶贫工作组审核,阿豪获得东莞市资助资金6.4万元用于矫形康复手术治疗。今年4月,阿豪在威信县人民医院进行了先天性脊柱侧弯矫形手术,手术费用共计198404.43元,经医保报销后应由个人自负3525.44元,自负部分由威信县残联从资助资金中划拨。手术非常顺利,阿豪康复后和正常人几乎没有区别,身高增加了十几厘米,从此拥有了“挺直”的人生,可以自信地工作、生活。
威信县属西部地区贫困县,贫困人口极多。而手术治疗费用昂贵,患者家庭通常无力承担,导致许多不应该残疾的患者形成了残疾,因病致贫的现象比较突出。为助残脱贫,2018年,威信县委常委、副县长、东莞挂职干部赖清华带领东莞驻威信工作队,针对因病致贫的情况,开展了大范围的走访摸底。
“通过摸底,发现威信县像阿豪这样因病致贫的家庭并不是个案,以18岁以下肢体残疾青少年儿童为例,全县就有480余人。”赖清华说,收到威信县残联的情况反馈后,工作队决定想办法为当地解决这一问题。
2018年下半年至2019年年中,结合走访摸底和核实,工作队将情况汇报给了东莞相关部门,积极协调争取,得到了相关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同时,东莞爱心社会组织和企业爱潮涌动,很快就筹集到了64万元专项资金,为威信县脊柱侧弯残疾青少年儿童开展矫治手术。
“我们和县残联前后开展了三次摸底、筛选,结合捐赠资金,拟定了两批次脊柱侧弯青少年儿童接受矫正治疗。目前,第一批次10人,有6人符合手术条件,并有2人康复出院,剩余人员将陆续接受矫正治疗。”
采写/摄影:南都记者 韩成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