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田区教科院:

科研攻关,完成全国首份《城中村学校提升实施规范》市级地方标准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2年12月30日        版次:TA09    作者:周正阳

  福田区以城中村学校改扩建为主的8+1新校园行动计划,增加学位近5千座。

  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下沙小学在中国教科院体育美育改革研讨会上展示风采。

  改扩建后的新沙小学投入使用。

  福田区首届“品牌课程进城中村学校活动”启动。

  深圳市福田区教科院,是深圳市内率先成立的区级教科院,也是深圳市内第一所确立“党建立院”的教育智库,更是在全省、全国有一定影响力的区级教科研机构。

  成立6年多来,福田区教科院不仅很好地履行了“创新理论、服务决策、指导实践和引导舆论”职责,创立了“课堂革命、福田表达”的知名教育品牌,还通过“党建引领+学术引领”,办好了三所附属学校。

  不久前,福田区教科院通过科研攻关,再出标志性成果。其在深圳市教育局的指导下、在福田区教育局的统一部署下,负责起草的全国首份《城中村学校提升实施规范》市级地方标准发布,该地方标准基于福田区城中村学校提升工作的实践经验总结而成,旨在持续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特色发展,形成深圳特有的教育经验并在全国起到示范、引领及辐射作用。

  2021年7月,福田区教科院将此前城中村学校提质方面的经验进行总结、提升,并编制成《城中村学校提升实施规范》,并由教育局作为福田区内部规范正式发布。

  2021年9月正式获批作为深圳市地方标准申请立项。

    《规范》在多个方面做出要求,形成一套城中村学校提质升级的方式方法和流程

  《规范》围绕校园环境提亮、教学水平提升、特色课程提优、资源整合提力、品牌创建提质、家校共育提效6大方面进行具体实施方式阐述,形成了一套规范化的城中村学校提质升级的方式方法和流程,将为深圳乃至全国城中村学校的整体提升提供可操作性的指引。

  在硬件建设方面,《规范》提出对城中村校园整体环境进行评估,有针对性地进行重建或改扩建,对标国际、国内一流,提高校园建设品质,打造富有特色的高品位校园环境。

  在提升城中村软实力方面,通过联盟学校共同发展和校际结对互助提升教学水平;通过培植品牌课程并推广应用来实现特色课程提优;通过精准培训和指导城中村学校特色品牌项目建创来提质。

  《规范》提出统筹集团化办学的力量和统筹名师的力量,进一步进行资源整合,将师资水平薄弱城中村学校纳入已有很好社会声誉的高质量发展的教育集团,进行先进理念、课程资源共享和师资柔性交流,同时以“精准带动、整体联动、成片提升”的思路统筹名师力量,开展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流动服务示范岗活动。此外,针对城中村学校学生家庭环境复杂,流动性大等特点,《规范》还对家长学校和学生家访两大内容做了具体要求。

  《规范》明确了城中村学校提升实施后的综合评价方式,对学校改进的相关要求进行评价,分数高于80分(含)的,由区级教育主管部门授予“新品牌学校”荣誉称号。

  “幼有善育,学有优教”是深圳“民生七有”的奋斗目标。早在2005年,深圳就制定了全国门槛最低的义务教育入学政策。数据显示,目前,深圳市63%的义务教育学位提供给非户籍学生,比例全国领先。宽松的入学政策背后则是对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考验。由于种种原因,非深户籍学生占比较高的城中村学校办学水平相对薄弱。

  2017年,福田将18所城中村学校组成联盟,为城中村学校提质,经过几年探索,福田区城中村学校办学条件、教学资源得到质的提升,形成“校校有特色”的局面。2019年福田区“城中村新品牌学校创建行动”经验,被21世纪教育研究院评为“全国第六届地方教育制度创新奖·优胜奖”,评审专家认为“值得全国特大城市借鉴”。

  2020年3月,福田区成为深圳市唯一获批创建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综合试点项目首批试点地区。福田区教育局牵头梳理了18项“学有优教”领域的基本公共服务事项,以标准化促进教育领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城中村学校提升实施规范》便是其中之一。

  这份《规范》,是城中村学校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不断升级迭代的体现,也是具有开创性意义的一份纲领,这体现了深圳正在用切实行动推进教育优质均衡特色发展,为广大市民及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努力兑现“学有优教、幼有善育”的庄严承诺。《规范》将为进一步践行教育优质公平特色提供了方向。

    多管齐下,全方位提升城中村学校的“硬实力”和“软实力”

  此前笔者了解到,福田区大约有90万人居住在城中村,其中70%以上的外来务工子女在城中村学校就读。在大力推进教育公平的今天,托起区域内最底端的学校,就是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方式。在深入调研、全盘谋划后,福田启动“福田区城中村品牌学校创建联盟提质行动”,提出了“资源整合提力、校园环境提亮、特色课程提优、教学水平提质”四大举措,通过政策倾斜、经费支持、师资培训、课程建设等策略全方位提升城中村学校的“硬实力”和“软实力”。

  “福田区城中村品牌学校创建联盟提质行动”之所以成功,其核心在于“共享”与“支持”。联盟式发展、组团式前进根本目的是“共享”。教师资源的配置是影响教育均衡的因素之一,把各学校原来相对独立的优质资源如精品课程、优秀师资等放进“共享池”,打破校际壁垒,让更多学生成为受益者;把区内其他学校的优质资源采用“名师流动示范岗”“教师队伍区内调剂”等方式输送到联盟校,一定程度上使优秀的教师资源流动了起来。实现“共享”,先决条件是“支持”。区域教育一盘棋,若没有思路清晰、定位准确的顶层设计,无法做到统一调度、互相支援,更遑论后续的18所联盟校与区内名校签署结对互助协议。除了师资共享等支持,福田还拿出专项资金支持联盟校提质行动,切实提高城中村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在许多来深务工者看来,“城中村学校”的建设与升级,给予他们的子女“家门口入读好学校”的福利,每年寒暑假往返数千里,和孩子匆匆见面又分别的历史终于结束了。

  以福田区某城中村小学为例,“学校近年来从24个班到34个班,增加了10个班,提供了500个学位。”该校负责人透露。

  教育是民生大事、实事。深圳学位的高速建设,使本土“留守儿童”现象获得了划时代意义的改善,纾解了许多深圳家长的后顾之忧。

  知名教育专家、福田区教科院院长郭其俊说:“‘城中村学校’的建设与升级,是对来深建设者群体的有力反哺,也是‘来了就是深圳人’的另一种完美诠释!”  

  文:周正阳

手机看报
分享到: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