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正式实施,“依法带娃”的靴子落地后,家庭教育的地位和重要性日益凸显。基于这样的时代背景,基于对青少年教育规律的深刻认知,深圳市光明区积极探索与时俱进的“家校社”协同育人模式。今年5月,《光明区“三校一体”特色示范性社区教育实施方案》出台,“乐学光明”终身教育学习平台正式上线,学校、家庭、社区“三校一体”教育新格局正在形成。
落实社区教育实施方案,建构高水平社区教育新体系
盘活社区教育资源,升级社区相关设施,推动社区发挥教育功能,是光明区的一项创举。光明区通过“三校一体”特色示范性社区教育将高校、科研院所资源向社区延伸,在活动中渗透家校社协同育人模式,引导家长不断学习更新教育理念。
光明区31个社区工作站均创建为“深圳市学习型社区”,六个街道办事处中光明、公明、凤凰、新湖四个街道办事处获评“深圳市学习型街道”。全光明现有社区学院6个、社区学校31个、各类学习型组织1130多个。“全民学习”的社区氛围已然形成。
在此基础上,今年5月,《光明区“三校一体”特色示范性社区教育实施方案》的出台,又一次发挥社区的主观能动性,建构高水平社区教育新体系,连通学校、家庭和社区。通过健全区级、街道、社区三级管理体系,构建学校—社区联动机制,将学校、家长学校、社区学校打造成共同体,社区学校负责整合学校、家长学校以及其他各方资源,让社区学校成为集婴幼儿教育、中小学生校外教育、成人教育、老年人教育等多项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教育服务中心。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光明科学城的优势定位,推动高校、科研院所、中小学(幼儿园)等资源向社区学校延伸,实现高校、科研院所、中小学校(幼儿园)设施和社区辖区内公共设施互通互用,教育软硬件资源共享。目前,光明区已完成31个公办学校与31个社区学校结对共建。社区和学校均成为学习的乐园,生活的家园。
具有光明特色的社区教育“家长课堂”,就是在这一全民学习、家校社互动赋能的氛围下诞生的优质品牌。“家长课堂”旗下的“母亲课堂”“父亲课堂”“心理健康”等课程,邀请名师、专家来到家长身边答疑解惑。“家长课堂”深受社区百姓欢迎,成为光明区推进“家校社”合作的一张生动名片。
社区+学校双管齐下,构建“学习+成长”共同体
社区与学校结对,也演绎出了许多生动的教育合作范式。马田小学与薯田埔社区结对,学校通过“校内家庭教育导师团、校外专家送课”的方式,联合“学校德育名师团”“社会教育专家团”“优秀家长志愿团”的优秀传播力量,形成“学校+社会+家长”多方资源的强力结合,构建了“学习+成长”共同体,以达到“带动家庭、辐射社区”的目的,打造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区教育协同发展的新局面。
借助“互联网+”的力量,社区教育被“搬”到线上。今年5月,“乐学光明”学习平台正式上线,光明区教育局充分利用辖区人才集聚优势,建立光明区“乐学光明”社区教育师资库,目前已招募讲师100多人,由名校长+名班主任+名师+骨干教师组成,居民在家即可随时随地跟名师学习、交流。
目前,“乐学光明”品牌效应初步形成。已建设线上平台课程约400门、学习视频(课件)约600个,专家师资库成员141人,实名注册家长人数超16万;“家庭教育类”课程完成222场次,实际学习人数超70万人次,覆盖全区80%以上家长。线下家庭教育直播课28场次,家长学习超12万人次。《打造“乐学光明”社区教育品牌,助力百万“新市民”融入科学城》也获评2022年深圳市社区教育服务民生创新工作案例一等奖。
向科研院所、高校“借力”,教授、家长都来当“导师”
既要走出去,也要引进来。学校在走出校门为社区居民服务的同时,也充分开发周边资源,将各类科研院所、高校的资源带进学校。中山大学深圳附属学校依托中山大学深圳校区和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优势资源,实施“一学生六导师”制度,每个班级安排学校导师、专家导师、医生导师、学长导师和社会导师共六位导师,打造基础教育和家校共育有机衔接的范本。学校邀请育儿经验丰富的家长开展“育儿有方”的讲座,邀请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的医生家长讲授儿童健康知识;中山大学教授也走进校园,为孩子开展科普讲座,邀请各行各业的家长结合本领域知识举办讲座,助力学生发展。“家校社”合作育人的内涵再次得到了提升与延展。
文:周正阳 方淑贞
制版:戴越 王娟娟 刘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