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实验学校:

以“科学+”理念为师生成长赋能 以科学逻辑构建高质量学科课程体系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2年12月30日        版次:TA50    作者:周正阳 江涛 高惠峰 葛夏欣

  深圳市南山区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实验学校,是由深圳市南山区教育局与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联合创办的一所36个班规模的九年一贯制公办学校,是深圳市第一家政府与国家科学研究机构合作办学的公立学校。

  学校在“科学+”理念的指导下,以“三爱”为宗旨、以“三动”为举措,建构九年一贯制全链条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全能人”的实现,成就师生价值积极、意义丰富的幸福人生,创办科学教育示范学校,为深圳市基础教育发展做出有益探索。该校的科创教育已经形成了口碑效应和品牌效应。

    打造“科学+”德育体系构建“科学+”课程体系

  围绕“科学”这个核心,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实验学校建构了一套综合培养体系。学校以“科学+”理念为引领,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开展课程,以科学逻辑构建高质量学科课程体系,着重发展“科学+”德育类课程、“科学+”智育类课程、“科学+”美育类课程、“科学+”体育类课程、“科学+”劳动类课程,构建以“科学+”理念为核心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科学+”同多个学科发生连接,产生了微妙的“化学反应”,科学的因子渗透到每一堂课中。

  学校积极发展“博士课堂”“中科讲坛”“中科研学”“中科悦读”“中科五分秀”“中科少年科学家”等系列特色校本课程,积极统筹先进院科普资源,结合已开设课程,积极推进校本课程读本开发,尝试为高端科普资源量身打造“预备课程”和“反馈课程”,实现“一行一研究,一讲一课题”的目标;积极探索“科学+艺术”课程的深度融合方式,引进优质的社会教育资源,打造以“3D动画编程编剧班”等为特色的“科学+”艺术课程体系;继续推进中科心理梦工厂建设,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全频谱的浸润式“科学+”课程新模式。

  学校结合全链条人才培养步骤,将学段需求与课程内容相结合,持续推进三阶段特色课程体系建设,形成以激发学生成为“科学家”的憧憬与动机为主要目标的“泛科学普及类课程”、拓展学生成为“科学家”的技能与素质为主要目标的“STEAM赋能类课程”、提供成为“科学家”的体验和经历为主要目标“探究与创造类超课程”的三阶段特色课程体系。

    完善“科教研训一体化”教师发展体系 让老师们成为“教学能手+科研能手”

  高水平的科学教育,其开展与实施,离不开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为了将“科学+教学”落实到位,加强智慧型课堂建设,学校建构了一套聚焦教师发展,构建协作进阶的新模式,助力教师们与时俱进地掌握新时代科技素养,在“科学+教学”、“科学+教研”中发挥积极作用,也为教师的职业生涯成长,专业技能成长夯实了基础,让老师们成为“教学能手+科研能手”的复合型达人。

  学校采用“四个工程”的方式,逐级渐进推进教师专业发展。从纽扣工程(入职适应阶段)、青蓝工程(入职1-5年)、希望工程(入职4-5年)名师工程(入职6-10年)激发一线教师自我提升,打造辐射带动的内驱式成长模式,产出具有创新性、应用性、推广性的高水平教学管理或教育教学成果,帮助优秀青年教师发展为骨干教师。

  学校积极探索立体可见的培训机制,设计规划系列培训活动。培训按教育(德育)、教学(学科教学)、科研(课题研究)、师技(基本功)和师艺五个板块划分,构建了“五位一体”的教师专业发展培训机制,为各阶段教师成长保驾护航。

  学校积极完善“科教研训一体化”教师发展体系,以“小科研共同体”模式推进,试行双导师制度,科研导师和专业导师并行,根据不同年龄划分层级,进行跨层级,跨学科的互通式教研,不断纳新循环,互相促进,共同成长。成立科研咨教团、为科研型骨干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专项经费、科研资源等保障措施;试行成长积分制,促进“六有”科研型骨干教师队伍建设。

    以科创教育引领综合发展 办学成果丰硕

  建校五年来,学校走出了一条后发先至的“黑马”之路,科学教育的特色发展为学校带来了新的生长点,学校办学成果丰硕:近年来学校获得荣誉共44项,学校先后被评为“小平科技创新实验室”、“深圳市十大科技创新教育示范学校”、“深圳课堂改革示范学校”、“深圳市改革创新领跑学校”、“粤港澳大湾区青少年创新科学教育基地”先导学校、“南山少年创新院分院学校”、“第二批‘中小学创客实践基地’”、“南山区教育系统先进单位”、“蒲公英计划基地学校”等20余项荣誉称号;荣获“南山区教育改革创新奖”特等奖、“广东省第二届中小学学校建设成果”一等奖;南山区教育系统先进单位。在中科先进院的支持下,特色科学教育连续三年走进高交会,还成为国内首个落户于中小学的脑科学与学习能力研究的实验基地。2021年,学校联合深圳市图书馆建立了南山区首个“青少年阅读基地”。

  学校依托与中科先进院合作办学的优势,为自身发展植入强大的科学教育基因。在中科先进院创院首任党委书记、副院长、中科先进院实验学校名誉校长白建原女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卡林加科普奖”获得者中国科技馆首任馆长李象益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李亦菲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吴刚教授的指导下,首创“科学+”教育理念。在融合科学基因的学校发展和人才培养的基础上,学校以白院长提出的“三爱”为宗旨,“三动”为举措,同时在李亦非教授多次指导下,形成了学校“科学+”办学理念的整体架构,实现跨越式发展,引领学校探索实践。

  学校先后推出富有特色的“人无我有”的“博士课堂”、“人有我优”的“中科讲坛”、“世界都是我们的教科书——中科研学”,以及“人优我新”的“中科少年科学家”等特色课程内容;同时结合各学科常规教学推出“中科悦读”、“中科五分秀”等项目;并利用四点半课堂时间开设了编程猫、头脑OM、三模、机关王、科学盒子等科技类社团活动,有步骤、有计划、有成效地推进“科学+”系列校本课程建设。其中,“博士课堂”自开办以来,已有111位博士(后)、研究员加盟,为学校师生提供了1848个课时的“博士课堂”,30余节“博士课堂”公开课,内容横跨物理、化学、医学、生物、人工智能等多个科技领域,让近万名师生受益。

  在“学生小课题”项目中,科组优选教材中所涉及的知识,结合学生生活和社会,进行拓展式的课题研究。学校已获批深圳市中小学生探究性小课题26项,南山区中小学生探究性小课题23项。在“小实验家”项目中,所有的实验均来自于课本中所涉及的实验,并进行合理的生活化改造。现已完成4次“寒、暑假营”的授课,开发课程57节,举办实验大赛2次,学生在全国小实验家大赛中获得4项金奖,3项银奖和3项铜奖。

  在社团活动中,以科学组设立了全学段的机器人工程师社团,机关王社团,三模及无人机社团,OM&DI社团。科学组以社团为基础,梯度培养学生,组成中科科学竞赛队,代表学校参加各类比赛。

  基于以上特色教研,学生学科成绩优异的同时,学生们也在多项比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中科学子在广东省中小学生创客大赛中荣获团体特等奖,因在航空模型大赛中屡获优异成绩被广东省航空协会授予雏鹰奖等,建校以来中科学子在科技类竞赛中,荣获国家级奖项67项目,省级奖项15余项,市级80余项,区级200余项,获评南山区小院士4人,少年科学院小院士7人。

  文:周正阳 江涛 高惠峰 葛夏欣

手机看报
分享到: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