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身在前线 道在日新

——来自深圳市桃源居中澳实验学校的实践探索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0年12月26日        版次:NA44    作者:李爱君 郭云峰

学校鸟瞰图

国际高中教学楼

科创信息中心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修订)》(下面简称《民促法》)的颁布实施和最近三年以来一系列有关民办教育的新政新法的出台,以及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和网络科技的快速发展,民办教育形势发生很大变化,民办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新的《民促法》对民办学校的性质、举办者主体资格、办学资源、治理结构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规范管理和科学发展已成为民办教育发展的新课题。何去何从?中国民办教育,尤其是义务阶段教育,期待我们做出理性的选择。

深圳市桃源居中澳实验学校(下面简称中澳学校)也像众多的民办义务教育学校一样,被推到了教育改革的最“前线”,推到了发展与未来抉择的十字路口。正如华为纪录片《在一起,就可以》里所说“我们环顾四周,本能地想找一个方向,找一个依靠,找一个答案,然而,找到的是许多和我们一样上下求索的人”。

中澳学校,是一所十二年一贯制民办学校,也是一所在校人数过万,因环境优美而被称为“花园中的学校”。作为广东省一级学校,我校连续多年荣获“深圳市教育先进单位”称号,刚刚获评“广东省民办教育四十周年突出教育机构”荣誉称号,是深圳地区“优质特色”民办学校的代表。

面临重大变革之际,如何在办学特色、治理体系、管理体系上求突破,中澳人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在办学主体、办学性质、办学特色、办学资源、治理体系和管理体系等六大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

  1

办学主体突破:回归民办教育本位,落实义务教育责任,非营利办学呼唤新型办学主体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办教育经历了由企业办学到社会组织办学的阶段,今后则面临多元主体办学阶段,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当属社会企业的异军突起。

众所周知,我国早期民办教育是以学位补充和差异化教育服务提供为主要特点,门槛低、约束少,多数是以个体或个体联合的形式投入民办教育,毋庸讳言:趋利性是大多数举办者的共同特征,捐资办学的动力不足。这样的基础和背景,不利于非营利性民办教育条件的发展。其后,社会组织逐渐参与到社会力量办学队伍之中,对民办教育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也让非营利性办学成为可能和主要选择。但是,原有法律规定中所存在的相互冲突,基础组织形式的具体规则上的欠缺,导致在落实非营利性上遇到了一定的困难和阻力。

新法规定:“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面向社会举办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活动,适用本法。”各省区先后发布的实施条例和配套制度提出需要进一步规范民办学校办学主体,考虑办学主体的诚信、经济实力、社会责任、办学动机和教育情怀,从而实现净化民办教育发展环境。让有能力、有实力、有情怀和愿意为公共事业发展做贡献的举办者可以在新法的支持下,真心实意地从事教育事业。

现在的问题是,营利性主体无法落实非营利目标,而传统的非营利性主体又难以实现财务可持续发展,因此需要主体的创新与突破。以社会企业作为民办教育的办学主体,既能保障实现非营利的公益目标,又有助于实现财务的可持续性,成为更为理想的选择。社会企业是兼顾社会目标和经济目标,以社会目标为先导的经营实体,尽管有营利性收入,但是其营利并非为出资者,而是为了提升学校的竞争力和永续经营,增强其服务能力,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提升整个社会的福祉。

基于以上判断,中澳学校明确了将举办者权益和教育教学质量分别负责的治理模式:举办者权益归属于桃源居教育集团,举办者引入了“社会企业”的理念,以承担社会责任为己任,致力于公共教育发展,做到办学主体可以追求社会公益事业,保证教育的公益性。

  2

办学性质突破:依法办学是前提,主动舍弃显大义,游子归来投身公益教育

《民促法》规定“民办学校的举办者可以自主选择设立非营利性或者营利性民办学校。但是,不得设立实施义务教育的营利性民办学校。”对民办学校按照非营利性和营利性进行分类管理,正本清源,从法律上破解了困扰民办教育发展的学校法人属性不清、财产归属不明、支持措施难以落实等瓶颈问题,扩展了民办教育发展的空间,明确了民办教育的发展形式。教育促进法实施后有利于政府加大扶持力度,落实差别化的扶持政策,促进非营利性和营利性两类民办学校各安其位、健康发展,对我国民办教育事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学校变更之初,是政府批准的可营利性办学的民办学校。在新法正式实施时,办学董事会就做出决定,以公共利益为重,全力支持政府的公共事业发展,配合新法的实施要求,放弃原有义务教育阶段5000多个民办学位35年的经营权、收益权,对学校进行分类登记。将原有一校剥离为义务教育阶段和非义务教育阶段2所学校。其中,义务教育阶段选择登记为非营利性质,保留高中的办学性质不变。

与此同时,为满足《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所规定的“中外合作办学者可以合作举办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但是,不得举办实施义务教育的机构”。学校举办者恢复中国国籍,为学校办学主体资格合法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3

办学特色突破:未来学校是方向,素质教育是关键,现代管理是抓手,全面突破打造“优质+特色+高端”民办学校新样板

经过了近四十年的发展,民办教育已经从最初的满足以城市化发展而造成的学位不足和差异化教育服务能力不足为主的教育补充地位,转型和升华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和促进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深圳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和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明确提出要实现“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加之刚刚发布的新的五年城市发展规划中提出“百万公办学位”建设计划,作为深圳的民办教育必须加快升级换代,坚定走“优质+特色+高端”的发展新路。

(1)坚定走未来学校建设之路,借助科技力量实现质量突破。

我们认为,民办学校具有办学自主性强、创新机制灵活、教育资源利用效率高、教育选择性多的特点,有条件通过弯道超车甚至是借道超车,实现办学水平的快速提升和办学特色的凸显,我们认为借用现代教育信息化、借用新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实施教育教学变革,是明智之选。

深圳的民办学校,因各种客观因素影响,师资整体水平和教学教研能力相对薄弱,有待加强。基于这样的现实,我们希望“用科技推动教育进步”,借助于国内教育科技优势企业,把教研成果带到学校教学体系中来,实现弯道超车。

例如,中澳学校与好未来教育集团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在打造双师课堂、智慧课堂的基础上,进行“5+2”智慧学校建设,构建学校信息管理综合平台、数字化课程教学资源平台、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平台、素质教育校本课程选课平台、教师专业发展平台,实现“智慧管理、智慧教育、智慧评价、智慧生活、智慧服务”,构建“一体化追踪服务和一站式服务平台”,以满足生命教育的要求和实施场景,特别是基于学生健康信息网大数据、学生学业与素质发展信息网大数据、学生生涯规划信息网大数据的“三网合一”和“数字画像”,倡导无边界学习,增强学生居家的在线辅导,实实在在解放家长的辅导压力,打造“未来学校”新样本,实现“以智慧开启生命之门,以智慧点亮生命之光,以智慧助力生命成长”。

(2)基于“智慧学校,生命教育”办学理念,扎实构建丰富而个性的素质教育课程体系,以“亮点教育”打造中澳教育新特色。

教育是生命对于生命的唤醒。学校尊重学生个体生命,尊重学生生命个体的智能差异、兴趣差异、素质差异和发展差异,积极探索素质教育类课程的全面开发,实施“国家课程校本化改造,校本活动课程化体现,校本课程精品化呈现”为特点的课程建设,构建“三部九级”的“亮点课程”体系。C类课程是普惠制必修课程(国家基础课程),按班级授课和部分走班相结合的方式落实,保证所有学生都能在校得到关于素质类课程的基本满足;B类课程是个性化的选修课程,按“固班+走班制”的原则打破班级、年级的概念组织实施,保证对“学有所需、学有所好”的学生个体在课程上得到充分的尊重和落实;A类课程则是学校的各级各类代表队、俱乐部,是在“学有所需、学有所好”的基础上,让一部分“学有所长、学有所专”的学生能够在这里得到“优先发展、个性发展、特长发展”。截至目前,学校共设立素质教育类9大中心,为学生免费提供超过500种校本素质类课程,极大改善了学校的课程生态,形成了以核心素养培养为关注焦点的学校课程特色,并日益呈现出卓越的办学效果。

  4

办学资源优化突破:抓住三源为重点,优化三源求突破,分别落实是关键,双轮驱动保障学校健康发展

民办教育同行常说,一所优秀的民办学校需要做到双轮驱动,即“教育质量+财务质量”,与此相关的其实就是生源、师源和财源。生源质量决定办学起点,影响办学质量和结果;师源质量决定办学水平,影响生源和教学结果;财源则决定了办学的运营安全,影响学校管理运营的方方面面。抓住“三源”建设,实现“三源”优化,可能是所有办学者的理想追求。

(1)落实招生政策,以“精准教育”为基础,通过“亮点教育”吸引和稳定生源群体,中澳学校靠“真心实意”优化生源质量。随着国家在民办义务教育阶段招生政策的明晰和规范,对原有的跨区域招生、掐尖招生和以各类实验班性质招生的行为做出了明确的限制,这对原来已形成的民办学校生源优化策略产生了明显的影响。中澳实验学校对应新法新政,在严格执行划片和公民办同一平台招生的基础上,及早作出对应转变,一是加大对学校已有生源的培优和保优力度,提出“进得中澳来,人人要成才”的概念,在“三网合一”的精准分析、精准定位的基础上,对所有学生以个性化、定制化的方式,分别实施“亮点教育”,充分挖掘学生成长的可能性,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信和发展目标认同。对学有困难的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课程辅导并成立专门项目班以落实定向辅导,实现整体提升。二是,学校基金会拿出一定奖励和资助资金,对达到一定成绩而选择我校的学生给予学费和课程奖励,很好地吸引初高中起始年级的学生。三是积极研究招生政策,利用学校公办部、民办部和国际部共存的特点,在公办部学位供不应求的情况下,有效分流对素质教育和个性化服务有需求的学生选读民办或国际部,既更好地支持政府解决了公办学位供给问题,又满足家长和学生个性化的教育需求和差异化的发展要求,实现了政府、家庭和学校的多赢局面。

(2)逐年提升工资待遇,巨资优化生活环境,双金制度留住骨干教师。为优化师源,中澳学校下好三步棋。第一,建立优秀应届毕业生选拔基地,与国内师范类院校排名靠前优质大学签订了培养和选招协议,每年挑选优秀应届毕业生提前一个学期带薪到校实习。实习期间,学校给每位实习生除发放4500-5000元的实习津贴外,还指定一名导师带领实习。过程中对课堂教学能力、班级管理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等进行定向指导和阶段评估,使其在实习期就能成为一名基本称职的新教师,保证了他们正式入职后,可在第一时间适应岗位环境,满足工作要求。第二,设置“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和“优秀骨干教师”评选制度,同时,为优秀青年骨干教师设立专项奖励金,为优秀骨干教师设立相当于年人力成本10%的补充养老金,既提升了这些骨干教师的薪资待遇,又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批教师退休的后顾之忧。第三,学校连年加大教师薪酬待遇的资金投入,更名四年,学校教师整体薪资水平翻了一番还多。与此同时,为全体教职员工足额购买社保,计划五年内我校教师薪资待遇水平与深圳公办学校基本持平并着手落实。以上一系列举措,使得学校师源优化的目标得到顺利实现,为学校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3)开源节流,三渠并进,财源优化得保障。民办学校主要的资金来源是学生学费的收取,中澳学校的资金来源则更为多元,资金来源:学生学费之外,还有政府专项拨款和桃源居基金会资助。尤其是学校举办者捐资1.68亿元成立的深圳市桃源居教育基金会,每年可向学校提供1000万元左右的资金用于学校在素质教育全面探索、优秀教育成果科研成果奖励、优秀教师和优秀学生的奖励激励,使得学校得到基金会的资助,确保公益教育的纯净化。

  5

治理体系突破:摒弃感情治理,推行制度治理,构建科学治理体系,实现学校发展的长治久安。

在民办学校,最重要的关系就是举办者和管理者之间的关系。“哥俩好”或“搭伙过日子”思想不能保证学校长期健康发展,只有摒弃感情治理,推行制度治理,构建科学治理体系,才能实现学校发展的长治久安。

中澳学校依法合规办学,制定学校发展章程,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内部治理结构是“董事会—校委会—监事会”三方共治的架构,实现决策、行政和监督三位一体,互为作用,努力建设共生共融的学校“生命共同体”。

以此为基础,学校构建了“共创共赢绩效管理体系”。这种体系是指学校广泛借鉴现代非营利组织、现代企业和教育行业管理经验,并将其与学校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办学需求与办学实际相结合而构建的一种新型管理体系。简而言之,是以社会企业性质的举办者与校长领导班子组织带领全体教工,由过去单一的劳资雇佣关系,逐步过渡到全员合伙人合作关系。形式上是举办者拥有法律所赋予的各项权利,全职业教育家为代表的校长团队拥有学校的管理权,负责治校,老师负责教学和育人,后勤保障服务,但实际上大家将形成利益共同体,共创共赢学校改革与发展的成果,实现“所有权、经营理权、受益权、监督权”四权共存,形成各类主体“与学校共发展,与事业共成长”的办校兴教新格局。

  6

管理体系突破:依据本校实际,立足效能提升,探索改革突破,取得初步效果。

(1)一航两翼

在学校更名之初,即积极探索“一航两翼”的办学模式。所谓“一航”即以学校为本体,全面落实教育教学改革与运营,所谓“两翼”是指以深圳市桃源居教育基金会和桃源居教育公司为两翼,为学校素质类社团公益教育和推动学校素质教育改革提供源头活水。桃源居教育基金会资金支持和扶持学校在素质教育课程改革、教育教学课题研究、优秀教师优秀成果奖励和优秀学生、优秀素质教育成绩奖励与表彰等。桃源居教育公司则在政府批准注册的前提下,为学校辅助提供四点半课堂素质教育师资、校外学生需求延伸服务等配套支持。一航两翼,既可保证主体航母的安全运营,又可体现三者之间互为支撑,互作保障的利益关系,让学校的教育教学全面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深入落实得到有力的支撑和实现。

(2)教育项目化管理

随着办学规模的不断壮大,学校管理工作不断遇到新情况和新问题,主要集中在学校工作的外延过于庞大,原有管理模式缺乏科学性、系统性和规范性,呈现碎片化管理,在实际操作中某些工作常常难以达到网格化的预期效果,浪费了大量教育资源,同时也严重影响了各级组织者和实施者的积极性。基于这样的原因,学校在2018年决定全面引入“项目化管理”。

“项目化管理”的目的是为了打破传统管理中“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弊病,项目化管理的特征是“阶段性、范围性、渐进明细性和目的性”,即在一定的时间内,根据工作的性质和要求组成团队,用一定的资源和条件,按一定的目标要求通过努力达成既定目标。在项目化管理中,每个人都有清晰的责任目标,有清晰的自我定位与能力要求,并与实现的结果结合体现绩效激励。目前,项目化管理已在我校基本实现全覆盖。截至目前,学校全体中层干部均已接受PMP专业资格培训与认证,已基本形成了七大分类,31个具体细项的“教育教学项目管理体系”。在具体实施层面,已基本做到综合活动、重大活动和对外合作项目必选项目化管理要求实施,业务活动、常规工作仍按基本工作要求和常规管理标准监督。使得我们这所万人大校管理聚焦,运转流畅,取得良好的改革效果。

(3)岗位绩效考核目标责任制

在“共享绩效管理体系”的基础上,学校全面实施岗位绩效考核目标责任制,按三级签订目标责任书,逐级分解学校年度工作目标和任务指标,做到“工作目标、实施路径、评价标准”三清晰。办学董事会直接根据审核通过的年度工作计划和目标指标为校委会成员制定各自不同的岗位绩效考核指标书。其后,学校分别与管理干部、一线教职员工分别签订岗位绩效目标责任书,实现了任务逐级分级,结果逐层支撑,人人目标清晰,全员围绕工作重心的管理局面。

我们的岗位绩效考核指标书是按百分制的原则制定的,涵盖了与各岗位相关的各个方面,其中与岗位对应的重点工作和主要业绩指标在考核中得到一定程度的放大,做到有的放矢,精准管理。同时,考核还注意激励措施的体现,以更好激发广大教职员工的工作热情。对完成绩效考核基本任务的人员发放一年两次的绩效奖金,对超额完成绩效指标的部分给予一定程度的超额绩效奖励。

正是得益于以上诸多方面的探索,中澳实验学校最近几年教育教学成绩突飞猛进,高考本科达线率从2015届的30%,飞升到2020届的90.66%,其中2018年成为深圳市所有公民办高中高考进步率的第一名,还因此获得深圳市高考先进单位和深圳市宝安区委、区政府嘉奖令。

中澳学校响应新法新政,办学者游子归来,投身公益教育,引入公益基金助力,全面开展素质教育;招贤引才,与优秀教育科技企业强强联合,改革创新求突破。尽管困难不少,我们依然充满信心,因为我们懂得,民办教育改革与发展因新法新政又面临新机遇,抢占新先机的历史阶段,坚持办学初心,坚守教育本位,聚焦优质与特色发展,抓住改革与创新关键,赋能管理与师资队伍,居安思危,运筹帷幄,只有这样,民办学校乃至民办教育才能破茧成蝶,浴火重生!

教育是我们共同的使命与职业。人人可获得不断提升的教育是实现我国现代化远景目标中不可或缺的内容。正因为如此,我们今天齐聚一堂共议民办教育的改革与创新。让我们一路同行,投身到这一伟大而光荣的事业之中。

文:李爱君 郭云峰

制版:陈欣 邓诗君 丰卫平 林华

手机看报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