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深圳经济特区成立40周年,也是深圳教育先行示范元年。站在双驱版图上瞭望,深圳一批新建学校,也正践行着育人方式变革。以课程为引领为核心,让学校呈现为一座微型城市、儿童乐园,孩子们在这学习、生活、游戏与交流。他们将“教材就是孩子的世界”,转变为“整个世界都是孩子的教材”。他们为深圳教育注入了颇具亮点的创新元素。深圳基础教育的现状与未来,令人期许,令人憧憬,令人振奋!
新时代需要新担当和新作为。中山大学深圳附属学校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了,这所学校一出生就风华正茂,备受关注。第六届深圳教育改革创新论坛暨颁奖典礼不久前公布获奖单位,学校荣获最受关注新锐学校年度大奖,这是对学校办学成绩的肯定和鼓舞。新锐代表着后起之秀,具有打破陈规的勇气和实力,代表蓬勃向上,未来可期。让我们走进这所多彩的新锐学校,探究学校如何实现育人方式的悄然变革。
985百年名校基因,坚持立德树人
培养“德才兼备、国际视野、家国情怀”的接班人
中山大学深圳附属学校,位于光明区新湖街道圳美大道以北、圳美一路以东,坐落于光明科学城片区以内,是光明区政府和中山大学合力打造的九年一贯制公办学校,总投资近10亿元。
学校办学总规模为132个班,2020年开办规模为45个教学班。随着科学城片区人才的增长和学位的需求,学校最终将达到132个班的规模,提供学位6180个。
学校继承百年中大的办学传统和文化,秉承“博学 审问 慎思 明辨 笃行”的校训,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致力于培养“德才兼备、国际视野、家国情怀”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打造一所深受师生爱戴、家长认同、社会赞誉、有国内外影响力的品牌学校。
以“互联互通、社区共享、绿色生态、智慧校园”为设计理念,建有特色图书馆、全光网信息机房、恒温游泳池等高端设施,在建筑设计上实现自然与人文的圆融统一,重构校园学习空间,优雅怡人的校园环境与浓郁蓬勃的时代气息融为一体,体现了“百年中大、一脉相承”的办学理念和“形神兼备、和而不同”的设计理念。
名家顾问,正高校长
打造高水平教师队伍
今年10月,在光明区班主任技能大赛中,中山大学深圳附属学校邵娴老师获一等奖第一名;11月,光明区举办了首届“书香·光明”阅读节系列活动,田文秀、张璧城、古文慧、古伟康老师共斩获光明区“最美阅读推广人”、光明区“阅读之星”等五项大奖;李祝敏老师获光明区中小学春季·秋季心理健康教育优秀个案分析报告一等奖;同月,在“光明区2020年中小学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中,李燕红、谢燕钰等老师凭借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方式,得到了专家评审们的一致认可,共获得九个奖项;学校还被授予光明区首届班主任节“特别嘉奖先进单位”。
中山大学深圳附属学校老师在光明区大放异彩,是该校打造高水平教师队伍的缩影。光明区教育局面向全国选聘的创校校长罗灿,是广东省正高级教师、广东省特级教师、广东省三八红旗手、深圳市地方级领军人才、全国中学语文首届学术先锋人物。该校还聘请全国著名教育家程红兵、李镇西担任学校发展顾问。
师资方面,现有广东省、深圳市学科名师、名班主任、教研组长等30余人,名校博士后、博士、硕士生70余人。随着学校的快速发展,学校的师资队伍将愈发精良、壮大。同时,学校还创新学校内部治理体系方面,搭建“扁平、精简、互联”的组织架构,着力打造一支务实高效、理念先进的干部和教师队伍;创新学校公共治理体系方面,探索“政府+高校”多元主体合作办学创新模式。
“大科学”理念,课程纵跨九个级段
为每个学生量身打造校本课程
光明科学城规划总面积99平方公里,以“科学+城市+产业”为发展规划,一张白纸上将擘画出光明区基础教育的标杆。光明区提出,要打造与世界一流科学城相匹配的优质教育,这也为光明教育印下了光明科学城底色。以光明科学城为背景,学校提出“大科学”理念,打造科技特色学校,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学校与中山大学深圳校区的航空航天学院、智能工程学院、材料学院、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和电子与通信工程学院多个院系深度对接,开设航模课、药理小课堂、牛顿科普俱乐部、高斯课堂、智能机器人研究等具有科技特色的拓展选修课,邀请专家教授开展博士课堂、院士课堂学术课程,打造以中大学术研究为基础的科技特色课程,传承中大强大的科研基因。学校开设地球科学、物质科学和生命科学等系列科学拓展课程,建设师生沟通融洽、思维流量充沛的智慧课堂,构建科学、多元的评价体系,在“光明小镇”实地实践教学,在湿地研究等,全面促进科学与基础教育的深度融合,实现办学的创新性、开放性和综合性。
学校立足光明科学城北部的装置集聚区毗邻,共同塑造富有生态内涵和科技文化氛围的“共享智谷”。科教融合,为科学城输送基础教育创新人才,构建配套的科研平台,学校建有全光网信息机房,实现互联互通智慧校园的先进设计理念,走在教育行业的前列。在深圳市青少年无线电测向教育大赛中,获小学组团体总分第一,男子个人80米包揽前六名,女子个人80米包揽前六名;在2020年光明区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获一等奖10项,二等奖9项;在2020年深圳市创客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学校获3个一等奖,3个二等奖等多个奖项。
学校立足校情,整合优质资源,除了开足开齐国家基础课程,还开设高选择性与个性化的拓展课程和研究课程,围绕核心素养,构建学校现代课程谱系。开设优质的拓展课程一百五十八门,涵盖科学、人文、艺术和体育等领域,实现“一人一张课表”。学生发展全面,在光明区第四届“绿色阅读绿书签”设计大赛中学校获优秀组织奖;在2020年深圳市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原创戏剧作品《追光》荣获中学组戏剧一等奖等荣誉。
同时,该校还实施“一学生四导师”制度,为每一位同学安排学校导师、医生导师、大学导师和学长导师等四方面导师。
加强体育运动,增强学生体质
数月间取得市、区级比赛多项荣誉
伴随着铿锵有力的鼓声,“雄狮”们欢腾跃起,跳转滚爬,灵动无比,忽而威风凛凛,忽而敦厚谦恭,憨态可掬。随后,醒狮队热情地奔向小运动员们的等候区,高举狮头,紧舞狮被,上肩回旋,弯腰曲身……
这是12月10日中山大学深圳附属学校首届体育节的开幕场景。随后,吉祥物队、国旗、校旗方阵队、彩旗队、轮滑队、篮球队、软式垒球队、无线电测向队、健美操队、科技队等轮番上场,孩子们蓬勃向上的形象让观众移不开眼。
这亦是中山大学深圳附属学校丰富课程体系的一次集中展现。该校与龚睿那、谢军等世界冠军团队开发了羽毛球、国际象棋课程;与光明区文体局“名教练进校园”项目合作开发了高尔夫、攀岩、跆拳道、柔道等课程。
事实上,该校始终把加强体育运动、增强学生体质纳入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开学短短三个月,该校在光明区中小幼学生健美操啦啦操比赛中获小学组低年龄段啦啦操特等奖;在光明区快乐垒球大赛中获女子团体亚军和男子团体亚军;获全国青少年轮滑球巡回赛冠军,U12组团体总分第一名的好成绩。此外,学校田径队、啦啦操队、篮球队在光明区、深圳市各级各类体育竞技赛场中取得了傲人的成绩,大放异彩。
中山大学深圳附属学校校长罗灿提出:大胆植入先行先试、先行示范的DNA,为构筑未来科创之城贡献教育力量。
创新是特区之根,是深圳之魂。这座所兴于“拓荒牛精神”的学校,也必然会以新的“拓荒牛精神”再创下一个璀璨的未来。
罗灿对光明区未来发展充满期待。她表示,作为一所从诞生时就富有科学气质的学校,将握持着“大科学”课程理念,将人文与科技深度融合,作为光明教育的一份子共同构筑这座未来科创之城图景。
文:陈蓉
制版:柴华 王娟娟 丰卫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