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山区教科院同乐实验学校:不仅培养“体育特长人才”,更要哺育“技能文明”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0年12月26日        版次:NA35    作者:向丽宇 邓诗君 刘蔡林

步入深圳市南山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同乐实验学校(下简称教科院同乐实验学校), 环顾学校琳琅满目的体育设施,你的目光,可能会突然流连于一面高大宽阔的“荣誉墙”……上面悉数列举了近些年来,教科院同乐实验学校在全国、省市各个体育竞赛上摘金夺银的卓越成绩。

体育教育,已经成为教科院同乐实验学校的一张耀眼名片——该校在棒球、拳击、板球、跆拳道、飞盘、篮球、风筝、田径、拉丁舞、足球、跳绳、田径等竞技体育项目上均有不俗表现,均是闻名深圳乃至全国的“获奖大户”。

那么,该校到底有什么开启体育潜能的密码,有什么体育教育的独特窍门,能够源源不断地培养体育“好苗子”,能为省市队、国家队持续输送体育健将?12月21日—25日,恰逢深圳市南山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同乐实验学校“2020开放周”活动期间,笔者前往教科院同乐实验学校实地走访“探营”,进一步了解了教科院同乐实验学校体育教育的特色和奥秘。

一批“体育新星”从教科院同乐实验学校走出

教科院同乐实验学校的体育竞赛成绩有目共睹。这些年来,教科院同乐实验学校共有4个运动队达到市级以上的挂牌水平,其中,棒球项目获评“中国软式棒垒球实验学校”,拳击项目获评“深圳市高水平运动项目学校”,跆拳道项目获评深圳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板球项目获评深圳市南山区体育重点项目学校、国家体育总局挂牌基地学校。

目前,教科院同乐实验学校已向中国板球队输送了36名优秀队员,代表中国参加过亚运会、亚锦赛、亚洲杯等重大国际比赛。输送优秀棒球队员30余人就读华侨城中学高中部;教科院同乐实验学校是南山区跆拳道队主力队员核心学校,学校跆拳道队队员先后在省、市、区跆拳道比赛中多次摘金夺银;拳击队,输送至深圳市拳击队22人,输送至广东省队、前卫体协各一名在职专业运动员。

还有许多耀眼的“体坛新星”在这里成长。美国职业棒球大联盟中中国第一人许桂源、135磅中国职业拳击轻量级金腰带得主詹泽锋、U16国家男子板球队队长王子豪,三位全国顶尖级职业运动人才,均来自教科院同乐实验学校。

启发式、兴趣式、“自然”式体育教学,激发孩子的运动天赋

优质的体育成绩,离不开优质的体育教育理论。

“我们的所有体育发展课程,都是在文化课主课之外的课余时间进行的。我们坚持‘文体并重,兴趣为主’,我们有一些针对性、特色化、科学化的体育训练方式。”教科院同乐实验学校体育教师刘嘉明告诉笔者,“每个孩子有每个孩子的特点,每个运动项目有每个运动项目的特点,我们必须因材施教。”

以棒球运动为例,棒球教学需要采取启发式、兴趣式、模拟比赛式的系统教学,也需要精细化的课程设计。“考虑到孩子的身体素质状况与兴趣倾向,为了模拟‘击打’的体验,我们在教学中酌情采用的是羽毛球而不是棒球——因为羽毛球的球头更小,训练中的安全性也更高,如果能够‘打准’羽毛球球头,那接下来再击打体积更大的棒球时就更有感觉。”

还有就是安排“小比赛”,以赛代练。“棒球比赛中的‘跑垒’体能消耗很大,我们在启蒙教学中也不可能让小学生跑完全部的垒,所以我们通常只要求孩子们跑完一个垒……此外,还可以在课堂中直接安排短距离的跑垒比赛,这样能激发孩子的成就感、参与感,提升他们的兴趣。”刘嘉明补充。

在教科院同乐实验学校,所有的体育项目教学,都有一套精细化、个性化的方案,涵盖了兴趣启发、启蒙普及、发展提升、专项训练等各个层面。“但是,要想达到较高的运动水平、竞技水平,必定要有相应的学业能力和文化能力与之相匹配,否则无法理解深刻的体育知识,进入不了更高的境界,也走不远。”刘嘉明感慨。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刘嘉明惊喜地发现,一些悟性较强的学生还自己挖掘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反过来对他们的教学有所启示:“有些同学会根据技术动作特点,自编了一套顺口溜或绕口令,从而加强对动作要点的记忆。”

事实上,教科院同乐实验学校的体育教学,始终遵循“普及为主,兴趣为主”的教学理念,并没有刻意“掐尖”,也并没有以违背儿童成长规律的方式揠苗助长。他们,就是通过对孩子自然的启蒙,通过各个运动项目的初步学习,扩大体育运动项目的参与基数,而其中一部分条件较好的学子,在各个体育项目的熏陶和潜移默化中,体育潜能被充分激发,竞技实力在很短的时间内突飞猛进……“有一些同学,仅仅训练了短短一年半的时间,就已经具备了该项目的准职业水平,可以继续进入更高的平台去深造。但这个过程不是刻意的,而是随缘的。”刘嘉明说。

体育运动属于“技能文明”范畴,孩子可终身受益

教科院同乐实验学校校长方星,是中学物理特级教师,首批“国家级骨干教师”、“广东省名师”、“深圳市学科带头人”,他有一套独特的教学理念。

他认为,未来的世界文明,除了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维度:“技能文明”,而体育运动,就是“技能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物质文明、精神文明说起来大家都好理解,精神文明多半是指和大脑相关的能力,但未来的时代,技能文明,与四肢、身体有关的能力,重要性可能会更加凸显。”方星告诉南都记者。

“在发达国家,极限运动、体育运动开展非常活跃,当地人已经频频通过运动,通过爱好,通过个人技能来实现自己的个人价值。体育就是一种‘技能文明’,体育爱好、娱乐爱好和个人特长,都属于‘技能文明’的范畴,这种‘技能文明’一旦学习之后,对每个孩子都是终身受用的。”

“‘技能文明’一旦掌握之后,就会成为你的终身记忆,永远都不会忘记——比如说你学会了下棋,下棋的本领你会忘吗?又比如说,你学会游泳、打球、体育锻炼……这些一旦成为了你的本领就不会消失,都是你终身受益,从中长期获得快乐的方式。”

“但学习技能文明,是有时间窗口的,是过时不候的——最好的时间点就是童年,童年时期最适合挖掘自己的各项身体潜能,身体的协调能力,运动能力,感知世界的能力,经过童年的学习和培养,都能拓展‘技能文明’的上限。但如果错过了童年这个时间点,以后就很难再学习和弥补了。”

“技能文明”是传统“智育”和“体育”二元分类法之外的重要发现

方星的话,实际上拓宽了体育教育的内涵——曾几何时,在许多家长和学子看来,体育教育和体育锻炼,其功用仅仅停留在“强身健体”上,缺乏更高层面的提炼和挖掘。但“技能文明”这一提法,是对以往教育理念忽略部分的一次提醒和总结,也是在传统的“智育”和“体育”二元分类法之外,另辟蹊径的一个重要发现。

当然,“技能文明”也不仅仅只有体育,物理实验、发明创造同样是卓越的“技能”。方星曾带领学校师生一起捣鼓各种“高科技发明”:譬如,“从天而降”的巨型电动“八爪鱼”、向下俯冲,舱门能够自动开合的“歼20战斗机”……这些都是方星和他的同事们、同学们,在校内开展“技能文明”教育的成果。

“教育是有哲学引领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我们在教学中也需要学会‘拆二立三’,抓住‘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技能文明’三个点延伸出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更深刻也更全面地理解教育的本质。”方星补充。

制版:向丽宇 邓诗君 刘蔡林

手机看报
分享到: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