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联合国课程:菲律宾野生动物保护议题。
博物馆课程:初中学生参加“走进大鹏半岛”博物馆研学活动。
→文理实验学校(集团)NO.1擂主。
“国际化教育”,已经不算新鲜名词,如何让国际化教育不再浮于表面,而是沉淀和挖掘出更加优越的成果?深圳市南山区文理实验学校(集团)给出了他们国际化办学经验的几个重要而新颖的关键词:信息化、人文化、生态化。时代赋予了深圳新的使命,“国际化大都市”的标签已不足以形容深圳新的城市定位。如今,
“双区”叠加背景下的深圳,拥有得天独厚区位优势,立足湾区眺望世界的深圳,正需要大量既具有本土情怀,又兼具世界眼光的国际化人才作为城市发展的新动力、新引擎,而深圳市南山区文理实验学校(集团)正在践行自己的教育使命,正在为新时代深圳的“国际化人才”需求提供人才储备。
不光要有国际化教育的意识,更要有国际化教育的方法论
“国际化教育,首先是文化上的‘国际化’,如果我们只是机械地学习外国语言,模仿外国的言行方式,这就会背离我们国际化教育的初衷,我们是通过跨界融合的理念与世界接轨,与各种文化碰撞交流,为学生搭建国际沟通交流平台,让学生更好地胜任全球化形势,对标学校的育人目标:把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思考者、学习者和沟通者——具有国际视野和家国情怀的中华儿女。”南山区文理实验学校(集团)相关负责人告诉笔者。
“我们现在很多人,已经拥有国际化教育的意识,但仅仅停留在精神层面是不够的,需要落实到更实在的行动中去。围绕‘国际化教育’这个核心,需要更深刻的方法论,更精细的可操作性的设计,才能培养优秀的国际化人才,吻合新时代的人才需求”,南山区文理实验学校(集团)相关负责人透露,该集团的国际化教育,创新性地提出“三新”路径:新生态、新体系和新文化,以此三个关键词作为积极探索国际化教育实践的标尺,取得有益成果。
所谓“新生态”,就是指建设与国际人才培养标准对接的育人生态积极探索国际化教育实践,全面启动包括教育观念、制度保障、治理体系、方式方法、课程建设、文化建设、服务体系等七个方面的项目建设,提出基于21世纪全球化发展趋势、融合学校文化和实际情况的理念和方法,推进师生广泛受益的多元实践活动,并在几年的实践中达成国际化教育的发展共识,取得阶段性的成果。
“国际教育的核心在于构建三种学习模式,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模式、师生成长型思维模式和基于问题/项目的学习模式。国际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四个方面的能力,营造健康、安全的生活,为一个团结友爱的家庭、班级、学校、社区做贡献,积极成为团队的一部分、作为团队成员努力工作并学会做出决策,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这就是我们提出‘新生态’的内涵所在。”
以国际潮流为指导,打造品牌项目“脑科学课程”、“博物馆课程”、“PBL项目式学习”
国际化教育需要“新生态”,更需要“新体系”,需要立足于全球环境来构建国际化课程。
“我们创建了国际教育的新体系——构建文理全球胜任力课程体系。基于办学理念,围绕育人目标,建构“融·创”课程体系,形成创新特需课程系列——文理全球胜任力课程。通过系列校本特需精品课程的建设,让课程整合服务学生成长。”南山文理实验学校集团国际课程项目负责人告诉笔者。
沿循这一理念,南山文理实验学校集团根据本校实际,探究PBL项目式学习、STEM课程学习、企鹅统整课程、模拟联合国课程、校园No.1课程、博物馆课程、脑科学课程等多元化的课程,目前业已形成可借鉴可辐射的教学范式。
另一方面,学校通过项目引进与合作,深化国际教育渠道:引进南山区“伟大原著”教学法项目、工匠课程、创客项目、机器人编程项目、AI编程、无人机等……这些都是全球视野下,兼具跨界性、科学性、生态性的新式课程。
以重点课程“脑科学课程”为例,“脑科学课程”是南山文理实验学校(集团)结合国际教育潮流,精心开发的一套激发青少年脑力潜能的、特色化的教学体系。脑科学与传统课堂教学相融合,推动该集团教育教学活动的变革。
据了解,南山文理实验学校(集团)以脑科学研究成果为指导思想,通过前沿的脑科学教育理念,用紧张愉快的授课方式,抓取青少年脑力开发成果的动态过程,建立青少年发育发展的脑科学定量指标体系。从小培养学生6种核心学习能力;通过熟悉课程环节、视觉追踪训练、直观像、听讲训练、迷宫训练、等课程游戏环节不断刺激着学生的大脑。“深圳市学生网络夏令营校园NO.1学历考级赛”是文理实验学校(集团)推动课程活动的典型案例。本活动在文理实验学校(集团)文理学校和科创学校连续开展两年,取得了数以百计的各类奖项。更是连续两年获得深圳市团体总分第一名的好成绩。
南山文理实验学校(集团)新开发初中博物研学课程,对标大鹏地质博物馆。将地理、生物、化学、历史、美术、体育各学科融合在一起,组织开展了“行走中的地理课堂——大鹏地质博物馆”研学活动。博物馆课程《小融合·探大世界》于2018年开发,成功编制四、五年级校本教材并投入使用,2019年被评为深圳市中小学“好课程”;2020年12月8日举办的“南山区学校开设博物馆课程展示暨首届研讨会”上,初中部课程团队带领学生进行现场情境式研学课程展示,获得与会领导和嘉宾同行一致好评。2020年12月17日,文理学校程磊校长、赵洪英老师、姜庚濡同学受邀作客深圳电台先锋898《成长学院》一期题为“博物馆研学课程的沁润(中学专场)”,收效显著。
“PBL项目式学习”也是南山文理实验学校(集团)的特色和亮点之一。2018年,文理学校吴少敏老师主持课题《PBL视角下的小学英语教学模式的开发路径》,基于深圳英语教材主题的开发性运用国家教材,突显学科统整,形成范式,为一线教学提供开展小学英语项目学习的脚手架。
依凭众多特色课程及教研成果,文理实验学校(集团)旗下学校囊获多个教育奖项——2018年文理学校获得深圳最具“改革创新力”学校;教育国际化实验学校;文理一小荣获南山区阅读创新特色学校、发展与创新教育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实验学校;2020年科创学校被评为深圳市先进教育单位。
全方位塑造“国际化”学习氛围,在校园内部建设“全球文化”
如何做好中西文化的融通,也是国际化教育的重要内容。南山文理实验学校集团总校长吴希福告诉笔者:“教育国际化没有固定模式和固定标准,其本质在于文化的输出与输入,甄别与融合。因此,基于文理基因与特有的文化,从两方面开启基础教育国际化内涵的实证性研究。”
首先是教育观念、教师意识,要向“国际化”方向靠拢——改变他人从改变自己开始,学校从教师观念和思维方式的转变入手,陆续开展了“国际化视野”、“成长型思维模式”和“内在动机”等教师专题培训活动,通过英语沙龙提升英语教师的信心和水平,使教师的国际理解能力全面提升,校园的全球文化建设水平全面提高。
接下来,就是校园内部的“国际化”文化建设——“先塑造国际化的环境,才会有国际化的人才培养,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吴希福表示,这是从显性文化向隐性文化过渡的微妙转变,学校利用中英文广播平台和中英文问候活动营造语言环境,通过英语绘本教室布置和班级教室文化布置营造国际化学习氛围。一个学期下来,师生的国际化理解逐渐内化为日常思维方式,思考问题更注重批判性与跨界性,语言教学更注重母语与英文的差异性与融合性,班级文化布置更注重发展性和持续性。“能用两门语言理解和沟通,就能走遍全世界”的理念已深入人心。
此外,信息技术与互联网+技术在国际化教育中的应用,也是南山文理实验学校集团的特色之一。“基于智能时代背景、学校办学特色和培养目标,以‘融·创’课堂作为落脚点,将技术与学科深度融合的教学实践研究作为一个智能化教学应用实践共同体项目,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深度融合的创造性开发,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摸索出培养全面发展的全球公民的融合创新有效路径,同时培养具有先进理念和技术的教育者团队,开发立体综合的课程体系,利用基于大数据的交互式学习为学习者提供精准服务,促进学校内涵可持续发展。”吴希福表示。
目前,南山文理实验学校(集团)已与澳洲、香港、澳门等多所院校合作办学,互访交流交流,建立人才共享渠道,拓宽学生学习和交流的空间。建校以来,每年寒暑假都有部分学生参加游学活动。2020年承办广东教育学会国际教育专业委员会全球胜任力研讨会,在全省引起广泛关注。刘晓明理事长的全球胜任力理解、吴希福校长的构建与时代协同进步的教育生态,获得了全国媒体的广泛报道,全国近30多家媒体对此做出积极评论。
文/图:周正阳 姜峰
制版:陈欣 王娟娟 刘蔡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