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请学生上B站免费听课,陈志新老师值得赞赏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4年03月29日        版次:GA02    作者:肖俊

  街谈

  近日,北师大教授“社会科学概论”的陈志新老师因为没有同学选课,于是将自己录制的课程上传至B站,他由此收获了近20万粉丝。

  在大学里,每学期都有不少课开不了,有的是没有同学选,有的是选课人数没有达到教务处的硬性要求。在社会科学这个大学科领域里,社会科学概论相对来说属于小众课程,一般是在社会学和其他社会科学学科以专业选修或者必修的形式开设,开课对象基本是本院和本系的学生。由于缺乏实用性、趣味性的课程,对外专业的同学来说确实吸引力不大。

  陈志新老师把课程搬到年轻人最喜爱的网络平台上,在称许他的勇气的同时,他对知识的态度无疑也值得赞赏。他打破了大学封闭的知识圈,将一门比较专业的课程发到网上共享,一如他在传单上说的:“网络课,免费的,没有学分,没有作业,没有问答,没有考试,想来就来,想去就去。”不仅共享,而且免费,显现了这位老师的公益精神。这不是知识贬值,反而在那些付费内容面前显得更加高贵。这一点打动了不少人,有的网友听课比早八点上班上课还积极。一些网友帮助他完善网页,打造形象,使得他的课程既好听又好看。

  在大学里没有人选的课,却在网络上到追捧,无疑是颇值得深思的现象。这反映了一个事实:一方面,大学里不少课程没人选,不得不停开;另一方面,社会上许多人对知识有着强烈的渴求却无法得到学习机会。大学里教师资源和课程资源闲置,而社会上的人却难以享受,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我们说大学是知识的殿堂,但是现实中大学却成了围墙里的“深宫大院”,如果不是大学生研究生,不仅没法听到大学的课程,也无法享受到例如图书馆期刊网这类知识资源。有的大学连门都进不去,更何谈知识开放?

  大学课程真正要走出校园还是不太容易,大学老师基本都有自己需要完成的教学工作量,绝大部分不愿意把时间花在免费的网络传播上。有的老师比较在意知识产权,自己精心准备的课程不会轻易地向社会公开。

  作为学术中人,笔者始终对知识流量化非常反感。比如有中学物理老师讲物理知识出名了,成了网络红人,于是在资本的操控下开始流量变现。有的讲国学出名了,不管自己学问如何,到处开讲座、出书。有的讲国际问题出名后开始带货,结果因为产品出了问题以致人设崩塌。至于传播了多少真才实学,贡献了多少真知灼见,不是流量明星所关心的,他们在意的是能从流量中得到多少收益。陈志新老师希望利用网络平台面向社会讲一门专业性较强的课程,虽然本意并不想从中得到收益,但是一旦有了知名度就有了流量,有了流量资本就一定会利用他。那么,他在资本的诱惑面前是否还能保持学者的初心?

  如果把资本看作一种社会权力,知识就会成为资本变现的工具。大部分网络平台并不是公益性的,都希望利用自身平台的优势控制社会资源。即便知识最为集中的期刊网,也摆脱不了资本的垄断。老师们希望网友能免费听课,但是如果没有会员,就免不了广告插入、会员充值甚至分段收费之类的消费门槛。那些平台上所谓的知识分享,并不是真正的免费的,大部分知识人并不认可免费分享,而是愿意与资本合作把知识变成付费内容。可以说,当知识遇到资本,知识就不那么纯粹了。陈老师之所以得到网友们的肯定,主要原因就在于他所展现的纯粹知识人的本性,但愿他接下来能延续这种纯粹。 

  □肖俊

手机看报
分享到: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