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学不必只看清北,更不必只在寒暑假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4年01月10日        版次:GA02    作者:姚华松

  街谈

  寒假将至,随着北京高校陆续面向社会开放校园,以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为主的高校研学游项目逐渐火热起来。记者近日探访发现,两校已推出延长开放时间、扩大开放范围、活化校园资源等系列新举措,迎接寒假研学热潮。

  曾几何时,游北大、逛清华,成为莘莘学子尤其城里长大的孩子们暑假或寒假去北京旅游的“标配”,于中国的绝大部分家长及孩子,“北大梦”或“清华梦”是他们的美好夙愿与情结。家长带孩子逛清北,让他们近距离感受目标学校的威严与壮阔,无疑是鼓舞与鞭策孩子努力学习的利器。

  但这里有两个问题值得讨论。

  其一,一定要一窝蜂去清北吗?无论两所高校再怎么扩大范围、再怎么延长开放时间,相对于那些欲进入清北参观的学生数量与规模而言,怎么都是供小于求的局面。其结果可想而知,有关研学组织方会大大压缩单个“看点”的驻足时间,如同五一或十一假期的热门景点一样,人挤人,人挨人,学子们的实际参观体验异化为“看人头”,实际过程很难超脱走马观花、浅尝辄止,最终沦为“某年某月某日到此一游”。

  进一步论,全国各地的学子们都来“投奔”清北、都来膜拜清北、都视北清为神坛,这一目标具体如何达致?其过程必然包括但不限于:学校给孩子的作业量加大,家长逼孩子上各种补习班,学生被灌输“想成清北人,必脱千层皮”的理念,孩子们身上背负的身体与精神压力必然会空前巨大。

  于部分孩子而言,上述高负荷的压力会促成其习得一种扭曲的价值观,即“我必争第一”“第二就等于失败”,但常识告诉我们,好胜心太强的孩子通常会因为背负太大压力而突然崩塌,从天堂跌入谷底的惨痛经历会让他们失望至极,乃至一蹶不振。相反,那些心态平和的孩子、目标设定相对合理的孩子、压力不太大的孩子往往发展得相对平顺。

  其实,学生所在城市的高校,所在省份省会城市里的一些高校,也可以成为高校研学的目的地。此举可以厚植同学们“重视‘附近’”的意识,亦能增进同学们对地方性的理解与认知。

  其二,寒假或暑假是高校研学的最佳时机吗?如今,研学时间高度集中在寒暑假,研学活动本质上没有超脱景点参观的传统旅游范畴,只是北大或清华成为景点罢了,至多增加参观与考察校史馆、博物馆、历史建筑、著名雕塑等内容,问题是这种研学形式和内容与真正意义的研学存在相当大的距离。

  研学,顾名思义,就是研究、研讨、探讨与学习、交流,研学不止于静态的参观与考察、不止于被动的知识学习与灌输,研学还应包括动态与主动的互动、交流、商讨与探究。现实问题是,寒假或暑假期间,在校学生与老师(包括大师)也处于休假阶段,他们大概率不在学校,他们是缺场的,这客观上严重限制了同学们与在校师生进行面对面交流,莘莘学子们没有倾听在校学生对过往奋斗史与拼搏史的娓娓道来,没有倾听老师(大师)们对科学路径艰辛历程的现身说法,及对相关学科前沿的系统讲解,没有现场去教室及讲坛听课或听讲座,没有去图书馆、科研大楼、实验大楼、测试大楼走走或看看,没有向大哥哥、大姐姐、叔叔、阿姨、爷爷、奶奶们提出他们的疑问及与其进行高效率的互动与交流,很难说是高质量的研学。

  从研学的本质规定性看,寒假或暑假不是同学们开展高校研学的最佳时机,因为这时候的高校学生和老师是缺场的。平日上课时间或周末,应该说是相对更好的时间。

  □姚华松(作者系广州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手机看报
分享到: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