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排污企业笑谈千万税收,也道出了污染治理困境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3年11月25日        版次:GA02    作者:

  短评

  “每年要交大几千万的税收,税收贡献和经济贡献……对当地来说肯定是比较核心的。”日前,央视《焦点访谈》报道江西抚州金溪县污染治理的新问题,“一边是被污染的耕地在修复,一边新的污染又在不断出现”,涉事国化实业负责人在媒体镜头前笑谈其“大几千万税收”的画面引发热议。

  镜头面前掩饰不住的笑,“伤害不大,侮辱性极强”。尽管按涉事排污企业负责人所述,企业在当地颇有税收贡献和经济贡献,但在追溯污染原因时拿税款说事儿,一来是有恃无恐,二来可能也无意中道出了当地对相关企业污染排放问题治理不力、小打小闹的真正原因。

  2021年,金溪县就有一些企业因未批先建、污染治理设施不完善、落后设备未淘汰、废气废水排放不达标等问题被中央第二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通报批评,当地的相关整改也在推进。在县政府官网2021年5月一份“边督边改”情况公示中,此番再次犯事儿的国化实业彼时就因“废水废气污染耕地”赫然在列,执法部门除了督促企业制定整改方案,据称“已采取应急措施,收集处理渗漏废水”。2023年8月底,金溪县主要领导还曾深入此番曝光的国化实业,“对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工作再推动、责任再压实”。

  “再推动、再压实”的背后,公众看到的为什么是污水的再泄漏、问题的再拖延?

  环境污染问题的治理困境,相较于传统意义上的所谓“先污染,后治理”,已经进阶到了“边容忍污染,边做治理状”的荒诞程度。治理进度赶不上污染速度,甚至在某些地方,所谓治理可能就是在为污染的持续性存在打掩护。不得不承认,金溪污染治理的怪圈具有相当代表性。

  而深究个中原因,也不难发现,排污企业负责人谈笑间所涉的“大几千万”税收,可能正是地方环保执法部门消极履职的重要原因。企业是招商引资来的,企业落地之初地方决策者未周全考虑环境因素,甚至不排除曾为污染企业一路开绿灯保驾护航,但随着企业正常生产的进行,环境问题再也无法遮掩,但物是人非,决策者可能已经走马灯似的更换,环境欠债便成为当地居民的沉重负担。身处其中的地方监管执法,却可能就因为所谓“纳税大户”的影响力而变得畏首畏尾。

  有理由怀疑,当地官员口中的“说实话接到过对国化实业有限公司的反映”,究竟是什么程度的“接到过”?是否存在对涉事企业存在问题的选择性无视?一直都处在修修补补状态的环境治理,又究竟是基于怎样的利益考量?

  利益一相关,执法就犯难。“大几千万”的税收贡献,不能够也不应该成为地方监管的掣肘,很大程度上,还是因为环保问责的力度没有赶上并且超过税收KPI的考核。“大几千万”的税收是不少,但能否抵得上事发地后续环境治理的相关成本,又够不够给村民的赔偿?环境污染,绝不是短视的税款和事后的赎买可以交换的。

手机看报
分享到: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