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年害怕参加体检,并非只是担心得病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1年12月24日        版次:GA02    作者:罗志华

  来论

  不去体检就没事?如今不少用人单位都会为员工安排年度体检,但也有些年轻人对体检抱有抵触情绪,不太想参加。日前,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发布的一项针对1144名青年的调查显示,45.2%的受访青年表示害怕参加体检,其中95后受访者表示害怕体检的比例最高,为52.3%。对于参加体检有所顾虑的原因,68.1%的受访青年担心体检会查出身体有问题。97.2%的受访青年表示体检会促使自己更注重健康。

  害怕体检的人虽然不少,但体检的作用不容低估。很多拖出来的疾病只要能够早期发现,预防和早期治疗的效果会很好。比如,有些癌症只要发现得早,是可以治愈的;通过血液生化指标、超声检查等体检项目,可以尽早发现罹患慢性病的风险,进而针对性地加强锻炼和改变生活方式。因此,与其事后叹息发现得太晚,不如事先按期参加体检。

  不想参加体检的年轻人,很多都存在“不去体检就没事”等错误心理。其实,不管是否参加体检,患病风险都始终存在。战胜疾病这个敌人,也应做到知己知彼。为了追求“眼不见心不烦”的效果,让自己错失早发现早治疗的良机,是很不值得的。逃避体检的“鸵鸟心态”,对于维护身体健康很不利。

  但也要看到,“不去体检就没事”有时也说得过去。因为有时候,让人闹心的不是体检,而是体检之后对个别指标的纠结,是接下来排除疾病的过程。每次集中体检过后,都会迎来一批复查的人。有人仅仅因为一个不碍事的息肉或结节,甚至因为一个意义不大的指标,就穷尽所有检查手段进行复查。

  检查报告中的专业性较强的术语、指标等,也让普通人难以理解,假如医生在解读报告时不作详尽解释,有时还会产生歧义。比如一些肿瘤标志物略微超标并无实质性意义,但因“肿瘤”一词比较敏感而易导致恐慌。乙肝“两对半”当中仅仅乙肝表面抗体这一项阳性,不仅无害反而有益,但有些体检机构不愿多作解释,甚至故弄玄虚,误导体检者再去复查。

  对疾病的过度渲染、对医学用语和检查指标缺乏足够的解释,以及对检查结果的不当提醒等,都会导致一些人在体检过后,需花费更多时间和精力复查,到最后还会为虚惊一场感到庆幸。不去体检的人,可以免受此类折腾,身体并不会受到影响。

  因懒惰、恐病等原因导致不参加体检,需通过健康理念更新、疾病知识宣传等方式来加以引导,让更多人能够理性地参与体检。而假如不参加体检是由过度检查、故意惊吓等原因所致,就应该将问题矛头对准体检机构及其从业人员。

  需要强调的是,体检单纯按项目收费,体检项目越多,体检机构的收入就越高;此外,体检机构不能像医疗机构那样,通过检查阳性率等指标来判断检查的合理性,这些都是导致过度检查的重要原因,消除或弱化这些原因,可以起到减轻体检焦虑、端正体检心态的作用。

  体检从医疗中分支出来,属于医疗的一部分。但相比临床诊疗等医疗行为,体检被广泛普及的时间还很短,很多做法还处于探索过程当中,一些规则和流程远没有临床诊疗明朗与科学。怎么提升体检尤其是复查的精准度,如何避免“小问题”导致“大恐慌”等,这些难题若能得到攻克,害怕体检的人势必大幅减少。 □罗志华

手机看报
分享到: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