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2日,广州市举办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通报广州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相关工作的最新情况。对本轮疫情的流调发现:6成以上确诊病例在出现发热、干咳、头晕、乏力、咽痛、嗅(味)觉减退、腹泻等症状时,完全忽略了身边疫情的发生,往往以为自己只是得了普通感冒,自己先买药吃,没有及时到就近的发热门诊、接受核酸检测,延误了最佳治疗和及时处置的时间。
流调的这一发现对疫情防控而言十分重要。“6成以上”的数值并不低,而这些确诊病例出现早期症状却忽略了感染新冠的可能,“没有意识到”的结果就是,当病情进一步发展,感染者的身体健康既受到影响,又在“觉得自己只是普通感冒”的过程中继续流动,形成了一些密接者和次密接者,虽然主观上没有故意传播病毒的恶意,但却客观上给整体疫情防控带来了挑战。
在新冠疫情仍在流行的大背景下,个人要严肃对待低热、轻微乏力、嗅觉及味觉障碍等轻型患者的症状。有这些症状的时候,首先要确立“不带病行动”的意识。根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八版 修订版)》,患者的一般治疗方式就是卧床休息,保证充分能量摄入,当出现可疑症状,在家休息观察或远程办公,是最稳妥的方式。
当然,不能把负担全扔给个人,更要有社会配套。就广州本轮疫情而言,老人小孩感染较多,个人防护意识与科普能否传达到这一层人群,如何让他们接受科学观念,改变既有习惯十分重要。原有的科普是“大喇叭式”的,但这对于老年人的劝导效果几何却存疑。在日常生活中,老年人感冒发烧有可能忍着不说,可能仍旧会去超市买菜,去棋牌室玩牌,因此,有针对性地向老年人群体科普早期症状及应对之策,让其在有感冒发烧症状之后停一停,是本轮疫情之中与之后应该考虑的问题。
从更现实的角度上看,老年人忍着不说或许是不想麻烦家人,或许是害怕治疗,或许是不了解新冠的早期症状,这些都有必要予以考虑并解决。疫时由社区工作者、警察和医务人员组成的“三人小组”,也许是针对性解决老年人疑难的可行方案,劝导、科普、帮助的职能都在“三人小组”上有所体现。
而对于中青年而言,“停一停”需要更全面的社会配套。这中间有很多账要算,停一停领导是否同意,会不会影响工作和工资。在这个方面,就不仅仅是个人意愿的事,需要共识,也需要保障。共识方面相对好解决,疫情已经让远程办公不再成为一件新鲜事,而在公司运转的角度,让有疑似早期症状的员工在家观察,显然能够减少运营风险。相对较难的是工资问题,在家办公算不算缺勤,若确实无法工作,工资会不会受到影响,这影响着个人停下来的意愿。
如果公司认为员工居家观察不算工作量,势必增加了员工带病工作的概率,如果最后确诊,公司必然无法正常运营,因此公司应有充分的动力。但从另一面看,如果最后证明只是普通感冒,工作性质又的确会因为无法到场而影响工作,成本自然会转嫁到公司上,让员工停一停的动力也就受到影响。
如此便给社会提出一道计算题:在疫情不知道何时袭来,但确实存在的背景下,有没有必要制定特别规定,建议有疑似早期症状的劳动者应该主动“停一停”,并明确中间的工作量计算和工资发放等问题。
毕竟,如果疫情来临,受到时间差的影响,可能已经产生了密接者甚至次密接者,封闭社区,暂停堂食等防控措施都有可能发生。主动“停一停”的策略或许没法从根本上避免疫情发生,但在减少密接者,实现自我初筛上却可能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