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年被监管约谈十余次,B站有必要重构运营机制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0年12月23日        版次:GA02    作者:南都社论

因平台存在的某些内容涉色情低俗等问题,近日,上海市“扫黄打非”办联合有关部门对B站(哔哩哔哩)再次进行约谈,责令其限期整改。官方数据显示,仅在2020年内,全国“扫黄打非”办就接到群众反映B站问题的线索逾500条,按照转办线索,上海市相关部门对B站“行政立案处罚6次,约谈10余次”。针对此次最新约谈,涉事平台表态称“接受监管部门的批评和指导意见,积极配合”,将组织专人对所涉问题进行排查处理。

一年内被约谈十几次,却还是挡不住再次被查处,涉事平台这架势其实非常令人费解。固然B站作为颇受年轻人群欢迎的新型网络平台,对其进行管理、运营和维护都始终处在动态,不断更新的海量内容也可能多次触碰同一条违规的红线,但多次约谈、多次整改的背后,起码说明其具体的整改成果有限,并未真正建立有效、常态的监管机制。

或者说,此前并不为公众所知的历次约谈与整改,只是局限于此番涉事平台回应所言的“排查和处理相关稿件”层面,而并未真正对管理、运营机制进行必要的优化。否则很难解释,“每次都积极整改,但每次又再犯”的悖论。

值得注意的是,B站因违规被再次约谈的新闻跟帖中,不乏网友以被约谈对象同样存在大量“学习内容”为其辩解,但却似乎刻意模糊和回避了B站历次被约谈所涉具体事项本身。事实上无论如何,刊载儿童“邪典”、多款游戏角色形象暴露、内容低俗等情况都不应当为社会所宽纵。至于其他未经版权方同意的视频内容连载、更新,更是直接涉嫌侵权,同样为日趋完善的法治秩序所不容。

不难看到,约谈作为一种相对柔性的执法监管措施,虽未带有明确的行政处罚属性,但已载入多部法律规范,是监管部门对涉事主体的违规行为介入干预,进行明确警示、规范和纠正的常见手段。通常状况下,约谈被外界视为一种来自行政执法的正式提醒,实践中约谈的效力也应当说大多不俗。难道是约谈的频次增多,使得约谈的效力在减弱?

当然,同一涉事被约谈主体,其历次被约谈具体所涉领域、违规情况或多或少有所差异,但在国家“扫黄打非”办公室的通报中,B站被列举此前违规情况包括刊载儿童“邪典”、多款游戏角色形象暴露、内容低俗等方面,与此次约谈所指的“涉色情低俗”同样不免交叉,已经很难用不同领域的执法手段“撞衫”来解释。特别是此次国家“扫黄打非”办公室援引2020年B站被投诉、举报和查处数据的意图,也较为明确地传递了对被约谈对象“屡谈不改”的批评态度。

随着网络监管制度的逐步完善,立法层面对于互联网平台违规行为的治理与处罚,应当说措施具有多样化,仅明确的行政处罚手段就包括从警告、罚款到没收违法所得、吊销营业执照等多种方式,可以为“约谈”进行策应和兜底。有关部门的信息也显示,在一年内被约谈十多次的同时,涉事平台被行政立案处罚的次数也达到6次。即便是对于类似“小错不断,大错不犯”的违规主体,执法监管或可探索违规处罚积分制等阶梯式的治理思路,约谈(或者违规被查处累积)达到一定次数,治理处罚手段升级,以避免被监管主体对约谈产生抗体。

另一方面也无需回避,在多次被约谈的背景中,涉事平台看似得到了市场与用户的继续追捧。B站第三季度财报显示,B站三季度营收再创新高,达32.3亿元,同比增长74%。并不是说历来敏锐的市场变得突然失准,公然逆政府监管而动,而可能是前期历次约谈、处罚作为一种执法态度,相应的信息披露有所欠缺,外界对于B站被约谈甚至被十余次约谈的情况较少知情渠道,使得市场反馈与执法态度之间客观上存在某种疏离。多元化、多层次的监管治理手段,及时公开的执法进展与政府态度,可能也有助于具体治理目标的实现。

治理的效能应当加强,多次约谈、屡谈不改的情况应当纠正,这是健康、有效的社会治理所必须坚持的目标。而作为被监管对象,“虚心接受,坚决不改”的态度也万万要不得。

手机看报
分享到: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