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防护指南也是生活指南,良好卫生习惯宜长久保持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0年06月19日        版次:GA02    作者:南都社论

近日,国家卫健委发布了《低风险地区夏季重点地区重点单位重点场所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相关防护指南》(以下简称《防护指南》),其中增加了食品消费者、食品从业人员等人群的防护要求,特别提出食品消费者在处理生的肉、禽、水产品等之后,要使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至少20秒,并强调不要在水龙头下直接冲洗生的肉制品,防止溅洒污染。

此次修订版的《防护指南》,类别增加了15类,包括对各个场所及不同人群的防护要求,其中,最受关注的自然是覆盖面最广的食品消费者。每一个人都是食品消费者,为防“病从口入”,从买、煮到食,每个环节都必须注意,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才能杜绝病毒传播。

实际上,《防护指南》中提出的要求,并不是泛泛而谈,有一些是平日很多人都忽略了的卫生常识,还有一些则是大家普遍知晓且认同却在日常中忽略的卫生习惯。

看完《防护指南》会发现,即使是处理生鲜的方式,大多数人都是“不合格”的。生熟分开是卫生常识,但怎么分开才真正卫生,很多人都不知道、做不到甚至不当一回事。以砧板为例,切生熟食、水果的砧板都要分开,也就是说,一个家庭按照卫生要求至少要有3块砧板,有婴儿的家庭应该另备一块专门的砧板。但实际上,广东一项2020年的调查显示,六成人都是一块砧板切所有;砧板的材质也很重要,塑料、木质和竹制砧板各有长短,但刀痕都容易滋生细菌,一般木质用于生骨肉,塑料用于熟食或瓜菜水果,日本方面会要求刺身要用塑料砧板来切;而且,清洗砧板的方式也很重要,大多数人都是冲一冲就算了,讲究的人也大多是开水烫一下,其实都是不科学的,菜板要用硬板刷和清水洗,肉板用盐水或清洁用品清洗,过后还都要用温水洗一遍(开水会导致蛋白质残留凝固);洗净之后,砧板必须悬空晾干,不能两面交替使用,否则容易滋生细菌、发霉。

当然,还有很多人关注的“不要在水龙头下直接冲洗生的肉制品”,以防止溅洒污染。如果《防护指南》不强调,很多人都没有注意甚至不会想到这一点。至于清洗加工食物、清洁烹饪用具和餐具、洗手都要用清洁的水,这当然是非常基础的卫生常识,但有一部分人尤其是节省的老人家,会觉得洗菜的水不用浪费,洗了菜又洗手、洗碗,这就很容易造成污染和交叉感染;更细致的要求,还有处理生的肉、禽、水产品等之后,要使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至少20秒,基本所有人处理生鲜过后都会洗手,但时间却很多都达不到。

希望《防护指南》的权威性,可以警醒一些认为上述这些良好的卫生习惯,只是过度讲究甚至见外和矫情的人。以往,很多人在吃火锅的时候生熟食都用一对筷子来夹,或者在聚餐时不使用公筷,而一旦有人提出甚至会遭人侧目,实际上,这不仅是合理的要求,更是良好的卫生习惯。不遵守生熟分开的规则,并不能显得豪爽,只会显现自己的无知。

受到疫情的影响,保持社交距离、在必要时戴上手套、勤洗手和正确地洗手、打喷嚏捂住嘴、在室外或手被污染后不要触碰口鼻、用公筷分餐而食,这些从前也被很多人认可却一直难以落实的良好卫生习惯,终于逐渐推广开来。期待《防护指南》的发布,可以让更多人形成购买、准备食物和进食时的良好卫生习惯,这是尊重专业和科学的态度,也是对家庭、亲友负责。

良好的卫生习惯,不仅需要在疫情期间得以保持,更需要在日常之中长久地维持,才能更好地保证自己和家人的健康,提升社会健康水平。

手机看报
分享到: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