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卫辉
美国的华人超市,活海鲜多是普通货,冰鲜里我喜欢马鲛,且喜欢哪块切哪块,不用搭头搭尾,价钱还一样。用盐腌十分钟后香煎,鲜、香交集,蒜瓣肉弹牙有嚼劲,延长了香鲜在口腔里的停留时间,很是过瘾。
马鲛,分布于北太平洋西部,中国产于东海、黄海和渤海等。生活在海洋中上层的马鲛鱼,它们的体背色深,多为蓝黑色、深蓝色或深青色,而腹部色淡,为银白色、白色或淡黄白色,这种颜色称为“消灭色”。如果从上往下看,由于鱼体背部在自然光下与海水的颜色相一致,很近也不易辨别。从鱼体下面向上看,鱼腹部和水面及天空的颜色很相似,也难以区分。这种保护色,达到隐蔽自己、迷惑敌人或猎物的目的,以保护自己或偷袭猎物。
马鲛鱼成群结队,容易被人一网打尽。海南文昌、浙江象山、渤海地区,都是马鲛鱼的高产区。但这三个产区的鱼讯不会同时出现,原因是马鲛是洄游鱼种。一般鱼类洄游有三个原因,产卵洄游(生殖)、索饵洄游(觅食)和越冬洄游(季节)。马鲛洄游有两汛,4至6月为春汛,7至10月为秋汛,春汛为回中国近海产卵洄游,秋汛为跟随食物及追随暖流的索饵和越冬洄游。
在我国北方,马鲛被称之为鲅鱼。“鲅鱼跳,丈人笑”,山东等地形成了给老泰山送全条鲅鱼的传统。而在海南文昌铺前海域,有着南方最好的蓝点马鲛,当地称为黑鱼。《西京杂记》中记载:“蔚陀献高祖鲛鱼,高祖乐之。”海南铺前陈氏先祖明公,万历年间迁于崖州,任直属五品,独好马鲛鱼,时称“黑鱼祖”,曾以秘制马鲛鱼献于万历帝,神宗大悦,封为贡品。在台湾,将其称为土魠[tuō]。台湾出版的《鱼类海鲜图鉴》中介绍了原因,因为清朝统一台湾的功臣福建提督施琅先生很爱这鱼,所以就叫提督鱼。闽南语提督与土魠音相近,故以讹传讹变成土魠。
而在日本,居然叫马鲛为出世鱼,是不是来自于儒家的出世与入世,没有考证不敢胡说。日本也直接把马鲛鱼写为“鰆”,春天的鱼是也!日本人对捕到的马鲛先放血再冷藏,倒是非常利于保鲜。马鲛出水很快就死,丰富的蛋白质和脂肪必定带有丰富的蛋白酶,蛋白酶对蛋白质进行分解,使肌肉组织出现轻度水解,这种自溶反应导致马鲛鱼易腐。如果刀不够快,肉就好像有点烂。如果没能阻止自溶反应,蛋白酶进一步把氨基酸分解为胺,鱼就发臭了。而放血和冷藏,都有利于其保鲜。
各地对马鲛鱼的做法大不同,海南人喜欢香煎,潮汕人拿来做鱼丸或直接煮鱼粥,鲜美无比。阳江人用盐腌一夜,然后或煎或蒸,称为一夜情。山东人、东北人居然用来做成饺子。
在日本,马鲛做成刺身或稍加腌渍后握成寿司都清鲜可口,有着大型鲹科鱼的丰润与回甘;马鲛的鱼皮柔软而鲜美,稍经炙烤后,鱼皮微焦,鱼肉呈现出通透的橙色,油脂缓缓溢出更添鲜香;口感总体偏清淡的马鲛,适合多种烹饪方式,无论是“塩烤”、“霜造り”、“煮付け”抑或是“西京焼き”都很出彩。这些做法都好吃,前提是要新鲜。
有一首咏马鲛鱼的诗,甚美。“春事刚临社日,杨花飞送鲛鱼。但莫过时而食,宁轩未解芳腴。”诗出自清朝全祖望,全祖望字绍衣,号谢山,浙江人,清代浙东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博学才俊。看来全祖望与日本人一样,也是懂吃的,知道春天是马鲛的季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