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圳市南山区西丽小学:

积极生长课程体系持续领跑 探索高质量发展的“西小模式”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2年12月30日        版次:TA68    作者:伍曼娜 刘洁珊

  两年前,西丽小学乒乓球队崔梓俊、杨惠泽两名队员,以全胜的战绩成功打入国家乒乓球少年集训队;今年,西丽小学乒乓球队郭佳慧、戴嘉航两名队员再次成功入选。作为一支纯粹的校园乒乓球运动队,四名“小国手”脱颖而出,西小所取得的成绩十分耀眼,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这些“小国手”为什么都是来自西丽小学?学生的成长与成就,得益于学校课程体系的整体构建。

  西丽小学遵循“教育就是生长”的办学理念,构建积极生长课程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2017年,生长课程体系成为深圳市首批课程体系优化项目,逐渐形成思政、传媒、体育、艺术、科创教育特色。

  随着探索不断深入,西丽小学持续创新领跑,书写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西小模式”,曾荣获全国阳光体育先进单位,广东省艺术教育特色学校、广东省、深圳市体育传统学校及高水平学校等荣誉称号。在近期揭晓的第八届深圳教育改革创新大奖评选中,西丽小学凭借创新教育教学实践,荣获“教育创新领跑学校(园)年度奖”。

  从学生发展全面性出发

  整体构建课程体系

  自2015年以来,西丽小学从“一级一能”课程建设先行切入,逐步引领推动“三类五院”课程架构的完善、“五生四环”课堂教学的变革,实现以局部自觉表达,撬动课程体系变革。

  目前,学校提出了促进学生积极进取、全面发展、个性特长形成的积极生长教育理念,梳理了基础、拓展和特色“三类”课程,成立了少年思政、传媒、体育、艺术、科创“五院”,以“五院”为平台建立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级课程的横纵联结,解决校本课程多而零散、不能有效补充国家课程的问题。

  在课程纵向联结方面,五院分别对三类课程进行开发、实施、管理,促进五育融合。如少年艺术学院以音乐、美术学科为基础课程,围绕教师特长和学生兴趣生长出的“音乐+管乐”拓展课程,从艺术表现、艺术创造、非遗传承三方面开设了管乐、二胡、水墨画等十余项特色课程,满足学生个性探索与进阶发展需求。在课程横向联结方面,以“五院”育“五育”并非一一对应关系,每一个学院都承载着“五育”任务,但又各有侧重,学院之间相互贯通,五育之间互相影响,为学生全面发展构建一个有机的育人整体。如五年级3D打印普及课程实现了美术+信息技术的跨学科教学实践。

  “五院”模式还实现了组织管理创新。一是各学院设有相关学科教师担任正副院长职位,配置一名行政干部担任协调人,提供学院的课程保障与支持,促进学院教师与行政干部共商共议学术工作与行政事务,实现学校从层级式行政管理走向扁平化学术引领。二是各学院采取师生“双院长”制,学院内各社团成立学生自治组织,负责社团内活动的组织、管理、协调,教师为学生提供服务。如学校电影课社团由学生自发组成研究小组,组长招募组员,开展共同主题电影的研究、资料收集、讨论,并通过班级巡讲、电影博物馆小讲堂等多种形式展示;教师则担任服务员与顾问的角色,为学生答疑解惑进行指导。

  从学生发展终身性出发

  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提到课堂教学方面的创新实践,就不得不提具有西丽小学特色的“五生四环”改革实践。

  “五生”即生活、生成、生趣、生态、生命,遵循“兴起于生命、成长于生活、活跃于生趣、繁茂于生态、得益于生成”的过程,彰显课堂的以生为本,生生不息。“五生”分别对应“五学”:指向问题解决的学习、自主的学习、有幸福感的学习、协同化的学习、可持续的学习。

  “四环”即“引发、探究、展示、评议”四个教学环节,课堂通过“引发——探究——展示——评议”四个环节来呈现,并通过知识的迁移和优化来完善和发展学生的认知结构。这既是学生对知识的内化加工、学以致用,也是学生思维发展的过程。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主动发现问题,独立思考问题,合作探究问题,协同解决问题,同时培养学生形成敢于质疑、善于表达、认真倾听和不断反思的学习习惯,从而促进学生的积极生长。

  总的来看,“五生”直击课程改革的内核,提出教学要从唤醒学生生命为起点,又以促进学生生命质量提升为归旨。“四环”是课程改革目标达成的保障,确保“五生”在课堂上得以实现。“五生四环”既彰显改革的科学性,又体现改革实践的独特性。

  “五生四环”课堂教学模式从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出发,遵从个性化、尊重差异性的需求,旨在帮助学生提升自主学习和问题解决的能力,为学生可持续发展提供源泉和动力,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平等和谐的氛围中高效学习、协同成长、体验幸福。

  从学生发展阶段性出发

  创建年级素养发展育人体系

  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西丽小学提出阶段化的素养发展,让成长目标清晰化、成长过程可视化,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成长计划,是落实积极生长教育理念的创新举措。

  学校构建年级素养发展育人体系,即在6个年级各确立1个素养,代表学生发展的6种形态变化方向和6个联结迭代的素质发展方向。1-6年级素养发展依次是习成、坚持、选择、萃取、规划、追求,与学生六年的成长阶段相呼应,体现各年级学生的成长过程。如一年级以学生学习习惯、文明习惯、卫生习惯养成为核心素养,学生要在这一年养成良好的习惯,谓之习成。

  6个素养以年级升级仪式课程为起点,每学年开学初各年级开展升级仪式课程,在课程活动中学生静听自己生命拔节的声音,同时这一主题将作为全学年的成长追求。但6个素养并非截然分开,在学生发展中相互交融,彼此促进;6个素养也是校本课程的优化主线和学生评价的切入点。如年级素养发展与积极生长理念相结合,学校提出来积极生长阶梯:参与与体验——选择与坚持——萃取与历练——规划与追求。学校提供丰富多彩的“五院”活动,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和体验,去发现自己的兴趣爱好,发掘自己的潜在能力;学生在参与、体验的基础上学会选择,选择自己喜欢的项目,选择有利于自己身心发展的活动,选择自己的特长发展方向,并在坚持中不断提升自我;学生通过坚持某一项活动,经过长时间的刻苦练习,逐步萃取精华,历练意志,成为该项目学习的佼佼者;学生通过特长发展进行专业化学习规划,点燃梦想,播下职业追求的种子。

  从学生发展系统性出发

  探索家校社协同育人模式

  西丽小学课程体系建设同样关注学生的生长环境,重视学生所处直接环境、间接环境等几个环境系统相互作用的合力,积极探索共商、共学、共筑的“和谐共生”家校社协同育人模式,从系统性和挑战性角度,创造性打造具有学校品牌特征的“父母学堂BAPS”模式,丰富学生父母学习的方式与形式,切实提高学习会效益,着力引领学生父母更新教育观念、完善育人方式。

  “父母学堂BAPS”课程模式以“陪育孩子,亲听共生”为理念,“陪育孩子”为父母陪伴关爱孩子成长,“亲听共生”为亲子互相倾听和谐共同成长。该课程设有基础课程(Basic Curriculum)、活动课程(Activity Curriculum)、实践课程(Practice Curriculum)和服务课程(Service Curriculum),所开设的内容旨在帮助每一位家长正确理解父母角色,并发展出相应的家庭教育能力。如今,学校办学成果得到家长认可,已有超万人次家长参与父母课堂学习,家长对父母学堂课程满意度达到98.7%。近三年一、二、三年级经过BAPS课程学习100%家长成为“合格父母”,95.6%成长为“优秀父母”。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课程体系的整体构建、实施后,学校发展显示出了“加速度”。学校获得省级以上荣誉称号15项;学生获省级以上总奖项1000余项;教师立项课题70项,撰写与发表论文100余篇,教学技能获奖275项。

  文:伍曼娜 刘洁珊

手机看报
分享到: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