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被“别人家的孩子”感动,更要关注“别人家”的难题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0年06月05日        版次:GA02    作者:综合

  短评

日前,湖北省十堰市一名7岁男孩随安装工父亲到雇主家写作业的画面感动了很多网友。原来,这名男孩还没有开学,家里没人带娃,不得已随安装工父亲去到施工现场,趴在雇主张先生家的电视柜上写起作业。

“孩子这样挺感人的,这么小就知道认真学习。”张先生随手拍下了孩子认真写作业的一幕,还特意请父子俩吃了午饭。事件发酵后,很多网友被感动,留言“未来可期”。

这一场景很容易让人联想到5月份同样为互联网所关注的在案板下上网课的小女孩。彼时,正在读一年级的小女孩坐在家里卤菜摊案板下的狭小空间里上着网课。

不同的事件,同样的感动。对于旁观的网友来说,被感动或许很大程度源于特殊环境下所呈现的某种品质。无论事件中的男孩还是女孩,他们学习的环境不算好,尤其是与一些网友在日常学习时有一个相对独立的空间、一张正儿八经的桌子的体验相差甚远。这番景象很容易将人们关于媒介环境中对一些未成年人乡村学习的记忆唤醒,乡村记忆和城市环境在其中形成反差,产生了“城市中的乡村化”这一特殊的城市景观。因此,学习的行为被等同于奋斗的精神,在此种特殊的环境中凝聚了陌生化的情感力量。

在看到感动的同时,也要看到部分务工群体在城市中兼顾工作和带娃时的无奈。尽管城市中的有孩家庭或多或少都会面临孩子没人照顾的困境,但这一务工群体在兼顾这两项工作时更显特殊。不同于城市中一般的有孩家庭,当孩子无人照顾时可以将其拜托给父母,或是带到办公室,这一群体的特殊性在于他们的办公场所并非与社会的既定认知一致——卤菜摊可能被视为不体面的、别人家则带有某种寄人篱下的意味。过往的经验表明,不同的成长环境对未成年人成长过程中自信心的建立、人际交往的能力可能会产生影响。

这一节点,遇见什么人是孩子在成长环境中的影响变量。好在,不论是在雇主家写作业的男孩还是在案板下上网课的女孩,他们遇见的都是善良。张先生请父子俩吃了午饭,让外人参与到家庭生活中,在雇佣关系外展现了人情;女孩的老师反映,上网课时女孩家的光线不太好,还经常听到一阵“咚咚咚”剁菜声。因此有老师通过班主任给家长提建议,帮孩子“弄亮一点”。随后的家访让班主任知道了“咚咚咚”背后的原因,并让更多人知道了女孩的境况,当地政府、电信运营商、热心网友也因此纷纷伸出援手。

这些小小的善意或许不能根本改变这些孩子的成长境遇,但一顿午饭也可以传递温暖,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孩子对外界和社会的认知,这些善意可谓珍贵。同时,它也提供了一个思考的契机,即如何解决这一群体无法兼顾工作和带娃的难题。

手机看报
分享到: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