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东制造如何“向新”?

“20+8”战新产业涌现新动能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4年06月28日        版次:TC04    作者:卢亮 陈盈珊 严兆鑫

  湾区向“新”启示录之制造向新

  “新质生产力”正在成为时代发展的热词,昭示着生产力变革的前进方向。

  自开年伊始,广东“新春第一会”—高质量发展大会向外界发出最强音,新质生产力在南粤大地率先“起跑”。具体来看,以深圳为例,今年3月,深圳出台《关于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进一步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未来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深圳“20+8”产业集群2.0版),提出持续提升“20+8”产业集群体系,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进一步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培育发展未来产业。

  自2022年6月深圳实施1.0版本的“20+8“产业集群行动,2023年,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达1.45万亿元、增长8.8%,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41.9%;规上工业总产值达4.85万亿元、全部工业增加值达1.18万亿元,蝉联全国城市“双第一”。

  2.0版本的“20+8”产业集群也提出了新的目标,202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超过1.6万亿元,同时,打造形成4个万亿级、4个五千亿级、一批千亿级产业集群。这也意味着,作为经济大省的广东,眼下正借助自身优势,通过数字化赋能、智能化提升等方式,瞄准未来产业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新兴产业释放新动能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港澳及区域发展研究所副所长谢来风在接受南都湾财社记者采访时表示,粤港澳大湾区拥有全国甚至全球领先的产业集群,特别是先进制造业集群,这是大湾区制造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最大特点。

  他指出,在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公布的45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的名单中,大湾区(广东)拥有6个,与江苏并列第一。分别是深圳市新一代信息通信集群,广州市、佛山市、惠州市超高清视频和智能家电集群,东莞市智能移动终端集群,广州市、深圳市、佛山市、东莞市智能装备集群,深圳市先进电池材料集群,深圳市、广州市高端医疗器械集群,佛山市、东莞市泛家居集群,充分说明大湾区先进制造业集群在全国的领先水平。特别的是,这6个集群中有4个是跨市的产业集群,说明大湾区不同城市间产业协同发展水平较高,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支撑。

  作为制造业大省,当前广东已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既支持食品饮料、纺织服装、家电家居等传统产业提质增效,也发展集成电路、新型储能、超高清视频显示、生物制造、商业航天等新兴产业。

  在新兴产业中,作为集新能源技术、新材料、先进制造等诸多新科技为一体的未来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是塑造新质生产力的代表。作为我国最早开始推广新能源汽车市场化的先行区之一,面对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粤港澳大湾区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如何高效发展,头部汽车厂商如何转型升级?

  以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代表之一比亚迪为例,其从生产二次充电电池起步,于2003年正式进军汽车行业,逐渐走上自主研发、产业出海之路,这背后正是深圳新能源车企面对机遇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真实写照。比亚迪相关负责人介绍,其新推出的百万级越野车仰望U8作为高端品牌仰望的首款车型,凭借易四方和云辇-P智能液压车身控制系统两大技术加持,用时132天就达成5000辆交付,也创下了中国百万级SUV车型销量的最快达成纪录。

  “家电巨头”美的则在总装车间内布局“黑科技”。以美的家用空调武汉暖通工厂为例,十数条空调生产线“火力全开”,灵动挥舞的自研机械臂减轻工人劳动强度,几步一遇的AI检测点位实现关键环节全覆盖……数据显示,通过AI检测,武汉美的暖通工厂市场维修率下降33%,批量事故减少71%,万台停线次数降低38%。

  除此之外,纬创资通中山厂、工业富联深圳观澜工厂入选最新“灯塔工厂”名单,深汕比亚迪汽车工业园、小鹏汽车广州工厂等全面投产……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紧抓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机遇,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粤港澳大湾区向“新“之路从未停歇。

  新技术带来新挑战  

  同时,传统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也离不开出海,寻找新蓝海无疑成为当下中国制造发展和培育新质生产力的生动注脚。现阶段,全球化已成为中国企业必答题。传统制造企业如何通过本土化布局、开放式创新,实现自身双循环运营体系的构建与可持续运营,助力世界经济均衡发展,在国际市场上成功突围?

  6月25日,作为中国科技制造业代表,TCL创始人、董事长李东生在世界经济论坛第十五届新领军者年会(夏季达沃斯论坛)上也谈到了相关观点。他表示,在加入WTO后,中国就一直在适应全球经济形势的各种变化。面对当前的逆全球化挑战,如果只是想把产品卖到当地市场赚钱,已经是不被欢迎了。现在一定要有一种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意识和责任,更多与当地共建工业能力,合作共赢,才能使全球化业务发展更加顺利。

  作为国内科技制造企业全球化代表,近年来TCL向产业链上游延伸,全球化布局也持续推进。据悉,通过TCL科技与TCL实业两大主体,其布局智能终端、半导体显示、新能源光伏三大核心产业,业务已遍及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46个研发中心、33个制造基地。

  在李东生看来,开放式创新是一条经过实践检验的发展路径,“它不仅要求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寻求合作伙伴,还要在技术、资金、人才等方面实现优势互补,共同推动创新成果的落地和转化。”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在向“新”而行的道路上,广东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也面临着挑战。

  在谢来风看来,这主要分为外部挑战与内部挑战两方面。在外部挑战方面,一是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深度重组,大湾区制造业向东南亚等地区转移的速度加快,有可能造成“转移失速”的情况,对大湾区制造业基础造成冲击;二是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特别是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对各产业造成颠覆性影响,而我们在人工智能等领域面临核心技术、高端人才等的缺乏,对制造业新质生产力培育带来挑战。在内部挑战方面,大湾区城市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部分产业领域出现恶性竞争现象,不利于产业和技术升级,也容易造成资源浪费。

  “一方面,应该继续推动高水平开放,加强产业创新和科技创新的国际合作,用好香港和澳门的优势,特别是香港在基础研究和国际化资源的独特优势,加快大湾区制造业新质量生产力培育。一方面,深化‘两大协同’,一是大湾区‘深圳-香港-广州’科技集群与先进制造业集群之间的协同,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产业科技互促双强;二是大湾区不同城市战略支柱产业集群与战略新兴产业集群的协同,构建更长更强稳定的跨区域产业集群,探索复杂制造产业集群的治理机制,共同面向全球产业和科技竞争。”谢来风补充道。

    

手机看报
分享到: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