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莞市水务局

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 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十三五”以来,东莞人口增长26%、GDP增长82%,用水总量增长却不到3%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4年03月29日        版次:TK31    作者:田玲玲

  东莞凤岗镇石马河碧道景观。

  绿水微澜、波光粼粼;微风吹拂,两岸绿树红花随风摇曳……

  3月22日上午,东莞市水务系统在石龙镇举行了“跟着河长走碧道”悦跑龙城活动,以此作为今年纪念“水日水周”的首场主题活动。当天,各镇街(园区)河长代表、市民群众齐聚东江干流右岸碧道,感受东莞治水成效,共享水域治理生态成果。

  近十年来,东莞积极践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坚持节流提效同步、政企同向发力,纵深推进国家节水行动,坚持精打细算用好水资源、从严从细管好水资源,水资源利用效率不断提升,人水和谐的新画卷徐徐展开。

  “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系列宣传活动,展示东莞水务工作成效

  3月22日是第三十二届“世界水日”,3月22日-28日是第三十七届“中国水周”。

  3月22日,东莞市水务系统以“精打细算用好水资源,从严从细管好水资源”为主题,启动系列宣传活动,展示东莞推进水务高质量发展、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的工作成效,构建社会知晓、各界支持、全民参与的良好爱水、护水、节水、治水格局。

  当天上午,东莞市2024年“世界水日”“中国水周”主题宣传活动启动仪式暨2024年“跟着河长走碧道”悦跑龙城活动,在石龙镇东江干流右岸碧道举行。

  同一天,“应‘运’而生 ‘河’而不同”东莞运河前世今生主题展览在东莞展览馆开展。一张张泛黄的照片,一帧帧黑白的影像,记录了先辈开凿和修护运河的勤劳与智慧,重现了东莞运河在发展过程中的变迁。

  同时,东莞积极响应“千城地标亮节水”活动,为“世界水日”“中国水周”亮灯。“美丽中国 节水优先”“全民节水 水美广东”“节约用水‘莞’住点滴”......多条脍炙人口的标语,让节水理念深入人心。

  3月23日上午,“我为幸福河湖代言”暨东莞市“同饮一江水 共建幸福河”主题宣传活动在东莞樟木头镇启动,市民群众共同见证东莞治水成效、共享东莞治水红利。该活动倡导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幸福河湖建设,推动更多河湖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湖。

  3月26日,东莞理工学院服务东莞高质量发展行动暨“世界水日”“中国水周”主题活动——东莞市水灾害防御与可持续发展研讨会在东莞理工学院松山湖校区举办。行业专家、学者齐聚松山湖,围绕气候变化背景下台风、城市暴雨洪涝灾害的感知模拟、预报预警、应急防灾和生态环境治理,凝聚校、政、企力量,共话合作,共谋发展。

  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让市民受益良多,切身体会到东莞水生态环境的巨变。万江中心小学的学生林雅琪参加了此次“跟着河长走碧道”活动。“通过参加本次活动,让我更加坚定了节水护水的信心。”林雅琪说。

  建设幸福河湖:昔日“乌龙江”,重现岭南水韵风光

  行走在石马河边上,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白色水鸟驻足栖息,市民三五成群、休闲散步,一派宁静祥和的景象。

  在3月23日举行的“我为幸福河湖代言”暨东莞市“同饮一江水 共建幸福河”主题宣传活动中,与会人员共同行走了石马河碧道,实地感受石马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建设成果。

  从深圳发源的观澜河自南向北流入东莞后,形成石马河,在东莞境内哺育着沿河7个镇共150多万人口。然而,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石马河遭受严重污染,水质为劣V类,又黑又臭,人人掩鼻而走,甚至被称为“乌龙江”。

  2019年初,东莞全面启动石马河全流域综合整治工作,围绕“总量减排、断面达标”工作核心,按照“源头管控、过程管理、末端削减”的治理思路,以重点小流域作为攻坚作战单元,综合治理石马河。

  经过4年多的综合治理,目前,石马河旗岭国考断面水质达到IV类,基本建成独立封闭污水收集系统,完成樟木头三期污水厂、樟木头裕丰污水厂、清溪长山头一期污水处理厂扩建工程和11座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建成2024公里主干次支污水管网、3713公里微支管网、24座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和18个一体化处理设施,清理了10244个入河排污口,建设60公里优美碧道。

  如今的石马河,已从“臭水沟”蝶变成“幸福河”,并重现岭南水韵风光。各种鸟儿或在水中嬉戏,或低头觅食,或展翅飞翔。而在沿岸的碧道,市民们悠然自得地散步、骑车,享受别样的慢行时光。

  “自从政府大力整治石马河流域后,不仅居住环境变好了,还多了许多休闲好去处,生活也变得有趣了。”家住清溪镇的张女士笑着说,她每天晚上都会去清溪河碧道散步。周末,一家人则会去乐园排渠碧道游玩观鸟,让孩子近距离接触大自然,感受和领略自然之美。

  石马河是东莞以绿美水系建设、万里碧道建设为抓手,全力打造幸福河湖建设的“样板”。

  东莞市委市政府连续三年把碧道建设作为“硬任务”。去年,全市碧道建设超110公里,华阳湖还入选了全国美丽河湖优秀案例,东方白鹳、彩鹮、黑脸琵鹭等珍稀鸟类纷纷造访东莞。

  截至去年年底,全市共建成约560公里碧道,并涌现一大批“河畅、水清、堤固、岸绿、景美”的滨水生态景观,为市民提供了越来越多漫步休闲、健康运动、亲水游玩的好去处。

  如今,越来越多的东莞人在家门口享受到美丽、自然的水生态环境,获得幸福河湖建设带来的红利。莞邑大地展开了一幅河清湖秀、水绿相融、以水兴业、以水富民,具有岭南水乡特色的魅力图景。

  践行“十六字”治水思路:节流提效、两手发力 水资源利用效率不断提升

  今年是“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十六字治水思路提出十周年。在“十六字”治水思路的引领下,东莞交出了河湖安澜、秀水长清、水美业兴的出色答卷。

  绿色发展,节水优先。近年来,东莞积极创建国家节水型城市,经过多年努力,节水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全市用水总量从2014年的20.64亿立方米提升到2023年的20.35亿立方米,下降1.41%。同时,水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升,万元GDP用水量从2014年的35.1立方米下降到2023年的17.79立方米,降幅49.32%;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从2014年的28.7立方米下降到2023年的12.56立方米,降幅56.24%。

  在“节流”的同时,也要“开源”。为了从源头上解决水资源紧张的困境,东莞积极拓宽水源供给,开创多源共济新格局。

  今年1月30日上午,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通水活动在广州南沙高新沙水库泵站举行。

  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于2019年5月全面开工。该工程开工后,东莞积极推动10个配套项目建设。其中,建设两座区域性水厂,供水规模达160万立方米/日,建设原水管道及配套供水管网工程等,确保按时接纳西江水。该工程建成后,每年将为东莞提供约3.3亿立方米西江水。

  “系统治理”是解决水问题的重要路径。在河湖水质改善的基础上,东莞还着力打造碧道滨水空间,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有机统一。

  兴水利,除水患。为解决城市积水内涝问题,东莞于2017年启动全市易涝点整治工作。截至今年3月,全市157个易涝点已完成148个易涝点整治工程;剩余9个易涝点计划在明年年底前全面完成整治。通过近几年持续的易涝点整治,东莞内涝情况显著缓解。

  由于水资源紧张,东莞严控用水总量,坚持“两手发力”,加快构建水权交易市场,通过引入市场化交易机制,盘活有限的用水指标,提高用水效率。

  2023年12月29日,《东莞市水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印发;东莞成为全省首个印发水权交易办法的地级市。

  除常规的区域水权交易、取水权交易类型之外,《办法》首次创新性提出建立市级储备水权的交易类型(东莞市政府储备指标达7200万立方米),专项用于调控水权交易市场、保障重点项目建设等用途。

  据统计,“十三五”以来,东莞人口增长26%,GDP增长82%,用水总量增长却不到3%,实现以较少的水资源新增消耗量支撑经济社会高速高质量发展。  

  文:田玲玲

  制版:林云 邹虹香 黄永文

手机看报
分享到: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