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东新质生产力·人才链

研发人员135万全国居首 博士后人才建设走在前列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4年03月29日        版次:TK11    作者:易福红

  去年,广东,28所高校的220个学科入围ESI全球排名前1%、27个学科入围前1‰,华南理工大学、南方科技大学获批建设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中山大学等6所高校立项建设省高等学校基础研究卓越中心,香港科技大学(广州)首次招收本科生。

  深圳、佛山入选首批国家市域产教联合体,深圳职业技术大学成为“十四五”期间全国首家获批的公办本科层次职业学校。

  推进外籍“高精尖缺”人才认定标准试点

  2月29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发布了2023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其中“人工智能大模型为精准天气预报带来新突破”,由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完成,清华大学钱学森力学班毕业生、华为云业务主任工程师毕恺峰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大学时,通过清华“钱班”与华为公司的合作,毕恺峰进入华为实习。他的老师、中国科学院院士郑泉水破格支持他延长毕业设计时间,攻关重大科研问题。大学毕业后毕恺峰进入华为,主动挑战人工智能在天气预报中的重大应用,25岁时即获得了公认的重大成果。

  “创新人才的培养需要好的环境,就像土壤之于种子,种子的生根发芽、茁壮成长需要适宜它生长的土壤。”郑泉水说。

  为提供更多有利于个性化人才成长的“土壤”,郑泉水3年前来到深圳,在深圳市支持下,创办了深圳零一学院。学院依托清华“钱班”14年的成功探索经验,面向14至40岁人群,意在开展创新人才发掘和培养,让更多年轻人的创新天赋得到绽放。

  近年来,广东坚持把人才作为现代化建设最重要的依托,充分发挥人才第一资源作用,人才引领发展的制度优势、产业科技的创新优势、粤港澳人才协作的开放优势和支持人才创新创业的环境优势不断深化拓展。

  未来,广东将如何吸引高层次人才?广东省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国际科技合作,深入实施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和外国人才签证制度,完善外国专家管理服务机制,用好大湾区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推进外籍“高精尖缺”人才认定标准试点。

  加快建立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赋予科研人员更大技术路线决定权、经费支配权、资源调度权。弘扬科学家精神,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高质量推动科学普及,提高全民科学素质。

  技能人才达1979万人 研发人员居全国首位

  2023年10月,《关于加强新时代广东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出台,从加大高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四方面提出一系列创新举措,努力把广东打造成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聚集高地。

  广东省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进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建设,加强高水平职业院校建设。优化实施省市重大人才工程,引进培育一批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壮大高水平工程师和高技能人才队伍。

  加快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深入推进高等教育“冲一流、补短板、强特色”提升计划,加强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推动集成电路、工业软件人才培养扩容提质,造就拔尖创新人才。

  目前,广东建成面向港澳的科技孵化载体超130家,在孵港澳创业团队和企业近1100个。广东承办了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港澳台赛),带动300多家港澳台企业落地广东。同时,积极推进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外籍和港澳台高层次人才认定等改革,推动各地市设立了“国际人才一站式服务专区”等。

  今年1月20日,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首台国产场发射透射电子显微镜在广州发布,这背后,是科研人员坚持不懈地攻关。中国科学院院士、广州实验室副主任徐涛联合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孙飞在2016年启动研究,并于2020年在广州组建起一支体系完整的团队。

  “我们立足自身定位,紧密结合国家战略需求以及急需紧缺方向,主动觅才、以才引才、以赛引才、以项目引才,以钟南山院士等领衔,组建了多学科交叉、青年学术骨干担纲的高水平人才队伍,努力做到人尽其才。”徐涛表示。

  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广东省技能人才总量达1979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690万人,居全国前列;全省研发人员达135万人,居全国首位;博士后人才建设走在全国前列。

  数据

  广东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  

  去年28所高校的220个学科入围ESI全球排名前1%、27个学科入围前1‰,华南理工大学、南方科技大学获批建设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 

  全省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分别达94万人、690万人,有效持证外国人才达4.5万人,一大批海内外人才纷至沓来。

  A特08-11版 整合:易福红

  来源:广东省人民政府网站 广东省省情调查研究中心 新华社经济日报 央视 南方杂志等

手机看报
分享到: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