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火炬开发区,中山市创新发展的主引擎。作为首批国家级高新区,火炬区工业基础雄厚,产业门类齐全,以中山市约11.7%的土地创造了全市13.5%的GDP、23.8%的工业增加值。
近年来,火炬区紧紧围绕“双区”建设要求和省委“1+1+9”工作部署,破除束缚发展的羁绊,锚定“高”“新”二字苦练内功,把新发展理念融入到环湾布局向东发展的具体工作中,引擎动力更加强劲。
壬寅虎年再出发,攻坚克难绘宏图。省第十三次党代会后,火炬区把握政策机遇,担当起“深中一体化”的“桥头堡”,坚持“谋划新格局、培育新动能、建设新载体、激发新活力、形成新风尚”,加快推进“二次创业”,为全力建设一流国家级高新区进一步夯实基础。
勇担创新发展“主引擎”
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
5月16日,一辆装有火炬区企业两批进口药品的货车,在中山港外运码头顺利通关,标志着中山市药品进口口岸正式启用。从筹备到正式获批,整整经历了11年,这对于火炬区而言意义何在?直观地看,中山的医药企业进口药品原料可以不再绕道广州、深圳等口岸,提高了供应链的稳定性与及时性。更深层次来说,健康医药一直是火炬区的支柱产业之一,中山市药品进口口岸计划建成大湾区乃至全国药品流程最优、通关最快的口岸,将进一步强化火炬区在生物医药产业的竞争力,使火炬区在该产业中具有比较优势。
健康医药产业只是一个缩影。让科技突破带动产业创新,是火炬区排在首位的战略选择,朝着这一目标迈进,火炬区坚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2021年,检科院大湾区研究院、长理工中山研究院等创新平台相继落地,迈雷特入选广东省重点实验室;明阳智慧能源集团成为中山市首家省制造业创新中心,并成功发行澳门首笔非金融企业绿色债券;顺利引进有望成为国际创新的莱博瑞辰骨科一类新药项目……越来越多的“国字号”“大院大所”平台布局在这片沃土,引来行业头部企业落户,也带动链条企业聚集。
火炬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是中山首个产值破千亿的产业园,就是在坚持科技创新中尝到甜头。2016年至2021年,5年间园区规上高企由53家上升到83家;2021年,园区规上工业企业设立研发机构预计达到115家,研发机构覆盖率近70%。到2021年,园区实现工业总产值1113.33亿元,突破千亿大关。
一组数据能看出火炬区坚持“高”“新”产业定位的投入与产出:2021年,火炬区研发投入增长42.12%,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5.0%;技术合同登记认定首破14亿元,占中山市比重超3/4。2022年,火炬开发区提出力争引进20家以上亿元以上硬科技项目落户,其中,10亿级项目将达到5个以上,争取实现百亿元科技项目落地“零的突破”。在中山提出“东承、西接、南联、北融”一体化融合发展大战略的背景下,火炬区将进一步嵌入粤港澳大湾区创新链条,主动对接深圳的创新经验做法,率先实现与前海合作区的互动发展。
探索“托管共建”归宗模式
促进“工改工”连片推进
6月6日,火炬区举行第八批低效工业园升级改造项目集中动工拆除仪式,中山留学人员创业园二期、公路钢结构产业园、科腾智能3个项目同时启动,共计整备用地面积约78亩,新建25.33万平方米新型综合产业园。这是火炬区在“工改”道路上的又一大战绩。
回望火炬区30余年的发展,9个国家级产业基地,近20家世界500强企业……一长串荣耀诠释着火炬区已经取得的辉煌。但是,过去粗放的土地利用模式也为高质量发展埋下隐忧。统计数据显示,全区80%的工业土地为国有已出让土地,新增建设用地潜力也近乎枯竭。
为了破解土地瓶颈问题,火炬区近年来敢于较真碰硬,全力促“工改”、腾空间、落产业。为解决工改“连片改造”难题,火炬区探索出“托管共建”归宗模式,实现改造主体的共享共赢,也加快了“工改”推进速度。
3月31日,火炬区村镇低效工业园改造升级第五批项目——张家边旧饮料厂地块物业正式拆除,计划建成张家边胜利工业智造合作园,并重点招引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产业。
4月22日,火炬区村镇低效工业园第六批改造项目正式动工,对茂生小区资源回收处理厂50亩用地启动清拆,并新建11万平方米新型综合产业园区。
5月18日,火炬区民众沙仔低效园区改造升级暨“原药港”特色产业园规划建设启动仪式,在民众街道沙仔工业园举行。
每月都有新进展,火炬区“工改”进行得如火如荼,为深度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布局打开了空间。目前,火炬区正打造健康医药、智能装备、光电信息、检验检测、数字创意、都市农业“3+3”现代产业体系,为此,火炬区正在全力建设拥抱深港的万亩级十大平台。其中,东利、张家边、沙边、窈窕、沙仔5个属于“工改工”片区,将统筹更新面积约2.1万亩。按照规划蓝图,这些片区将培育两个百亿级科创智造园区、两个五十亿级产城融合园区,对接来自广深港澳的高端创新资源。
凭借敢于较真碰硬的韧劲,火炬区实现“工改工”连片推进,为中山高质量发展再添动能。在重点项目带动下,今年一季度,火炬区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完成79.69亿元,同比增长9.2%,工业投资完成同比增长61%的亮眼成绩。
聚焦关键指标稳经济
点燃队伍斗志再创业
今年以来,面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相互叠加的复杂局面,火炬区坚持党建引领、创新务实举措、着力攻坚克难,稳住了经济大盘,实现平稳发展。今年一季度,火炬区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4.0%。为帮助企业渡过难关,今年1月,火炬区出台《关于夺取2022年第一季度“开门红”,实现全年争先创优若干措施》,发布“暖企16条”。其中,一季度对增长情况较快的企业直接奖励合计约819万元;今年以来共发放各级各类产业扶持资金达5042万元,为107家抗疫信贷企业进行贷款贴息合计2528万元。
与此同时,火炬区通过“马上办”“行走办”,及时帮助企业解决一批在项目落地、增资扩产、复工复产、疫情防控、人才引进等方面的问题。一季度,火炬区累计为企业解难题办实事321件。此外,火炬区创新“留人、引人、育人、用人”四大稳企安商就业举措,采取举办“三春行动”线上线下招聘会等方式,有效解决企业节后复工复产难题。
行稳而致远。当前,火炬区正凝聚各方合力,以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更加务实的工作作风,以全新的精气神重燃“火炬精神”,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提出,支持中山省级改革创新实验区建设。如何抢抓机遇,用好政策“大礼包”?火炬区提出:既要实事求是,也要解放思想。只要符合火炬实际,只要有利于全区高质量发展,就要大胆试、大胆闯,积极争取更多最迫切需要的、真正能破解发展困局的省级政策、国家政策。既要融合互动,也要协同发展。坚持工业制造业立区,坚持错位发展,深度融入省战略性产业集群建设,深化“深圳研发+火炬制造”模式。既要招商引资,也要稳企安商。采取“链长+链主”产业链招商模式,招引符合全区未来产业导向项目;同时对标对表深圳等先进城市,全力打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既要改革创新,也要容错纠错。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让党员干部真正轻装上阵、敢闯敢试。
未来五年,火炬区将通过落实“一三五”发展战略(“一”即以打造中山创新发展主引擎为主线;“营造三个环境”即着力打造高质量产业环境、高水平营商环境、高品质宜居环境;“五个抓手”即坚持“谋划新格局、培育新动能、建设新载体、激发新活力、形成新风尚”),加快推进“二次创业”,全力建设一流国家级高新区,迈上发展的新台阶。
文/吕婧 肖晨茜
供图:火炬融媒
制版:黄亚岚 章玲 刘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