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争创更高能级平台 融入“黄金内湾”建设

东莞滨海湾新区:聚焦高水平对外开放 打造高质量发展引擎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2年06月30日        版次:TK156    作者:梁锦弟

  建设中的正中科学园项目。

  滨海湾大桥6月底正式通车,总投资逾11亿元的交椅湾新河即将开工……东莞滨海湾新区以每天一变的速度,刷新大众对它的认知。背后则是滨海湾正从东莞的战略平台成长为大湾区的特色合作平台,发展能级不断提升。

  2019年,滨海湾新区被纳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国家战略,被赋予建设大湾区特色合作平台的新使命。2020年底,滨海湾获批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站上发展新起点。广东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提出,着力打造环珠江口100公里“黄金内湾”,带动广州、深圳、珠江口西岸三大都市圈协同发展、聚势腾飞。位于“黄金内湾”几何中心位的滨海湾新区,有望迎来新一波的发展热潮。

  当前,滨海湾新区正聚焦科技创新和先进制造,全面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融入大湾区“一小时”交通圈,发挥产业磁吸效应,吸引龙头企业进驻,高水平建设开放新门户、人才新港湾、城市新中心,奋力打造制度型开放高地、东莞在“双万”新起点上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基建先行

  加快融入大湾区“一小时交通圈”

  经过近两年马不停蹄的建设,滨海湾大桥6月底正式通车。它是连接交椅湾板块和沙角半岛板块的重要通道,以“丝路明灯、玉兰花开”为设计理念,这朵美丽的“玉兰花”将成为东莞乃至粤港澳大湾区的新地标。以后从东莞主城区,沿环莞快速再转滨海湾大道,就可以进入滨海湾新区。

  毗邻港澳,紧连穗深,占据着黄金联络节点,优越的地理位置是滨海湾一直为外界所津津乐道的。滨海湾加快基础设施尤其是交通路网建设,将区位优势转化为交通优势。

  对内,滨海湾从交椅湾板块着手,路桥“硬设施”打通三大板块的“任督二脉”,目前已建成投资21.14亿元、约15.5公里的交椅湾城市主次干道,与此同时加紧筹建东湾大道沙角段、威远岛安置房配套道路等一大批内部道路。对外,滨海湾加快与广深交通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加快深茂铁路建设,并将广州22号线,深圳20号线引入滨海湾站,推动大湾区大学连接线对接狮子洋通道,推动海堤路对接深圳滨河大道。不断完善加快建设滨海湾与中心城区、松山湖的互联通道,推进轨道2号线三期、3号线动工建设。

  近期,狮子洋通道传来好消息,其项目主桥及大跨钢桁梁桥初步设计通过评审,加上原有的虎门大桥、南沙大桥,珠江口东西岸城市联系持续加强。滨海湾作为东岸的“交通要塞”,有望成资源外溢优选地。

  通过交通连接,滨海湾融入大湾区城市“一小时交通圈”指日可待,在加强与周边重大平台、城市的连接中,发展空间将持续拓展。

  构筑新优势

  新兴产业集聚 持续释放新磁力

  滨海湾背靠滨海湾片区,拥有长安智能手机、虎门电子信息和商贸、厚街家具会展等多个特色化传统产业集群,滨海湾片区的GDP占东莞全市GDP近四分之一。

  现有的产业优势,是滨海湾的底气,如今它全力瞄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力,让产业竞争力再上新台阶。“我们拿出最优质的地块,出台最诚意的政策,提供最贴心的服务,搭建创新创业的理想舞台。”滨海湾新区有关负责人介绍。

  聚焦“科技创新+先进制造”,滨海湾正加快统筹约13平方公里土地,重点规划建设数字经济、生命健康、现代服务业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新区正全力构建N个“十条”政策体系,目前已出台利用资本市场、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系列10个“十条”招商引资政策,为优质重大项目、“专精特新”企业提供充裕的空间载体。

  2017年以来,滨海湾共有38个项目列为市重大建设项目(各年度重复列入不计),8个项目列为省重点建设项目,截至2022年5月底,产业项目累计完成投资约135.5亿元。

  新兴产业磁吸效应显现。目前,新区已引入OPPO智能制造中心、vivo智慧终端总部、正中科学园等一批知名企业项目,以数字经济、生命健康、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雏形已现。2022年,滨海湾将策划一系列高质量的产业精准招商活动,力争吸引一批投资大、效益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投资落地,力争全年招引1个投资额超50亿元的项目、完成重大产业项目招引投资总额约100亿元。

  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全国瞩目的大湾区大学(滨海湾校区)正全面推进,一期工程设计项目已开标,争取2026年完成校园首期建设并开学。建成后,它将助力东莞乃至粤港澳大湾区打造人才高地和创新资源集聚地。同时,滨海湾正加快谋划建设滨海湾国际创新创业社区,为新区建设提供创新人才支持。

  从产业链到创新链,滨海湾正将原有的产业优势转换为新产业优势、转换为产业链优势,构建区域发展护城河。

  对接港澳,联动前海

  打造制度型开放高地

  滨海湾正以世界的目光,对接港澳,联动前海,打造制度型开放高地,探讨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资源协同共享等方面深度合作。2021年滨海湾首次亮相深圳招商,与深圳鹏瑞、华润(深圳)、上海复星等达成总投资228亿元的合作。

  2020年底,滨海湾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投入使用,以打造“类港澳”创新创业环境为运营方向,帮助港澳青年融入大湾区的工作圈、生活圈,目前入驻企业59家。今年4月,《关于支持港澳人才在滨海湾新区创新创业的暂行办法》出炉,通过一系列奖励补贴、个税优惠等支持港澳人才在新区创新创业。而规划中的滨海湾青创城项目将打造粤港澳台及全球优秀人才创新创业重要平台,是东莞实现港澳现代服务业与东莞新兴制造业两业融合的重要载体,大湾区制造业创新总部中心及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现代国际智慧城市先进示范样板区。

  制度创新正为滨海湾这个年轻的战略平台带来源源不断的活力。乘着“双区”建设东风,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做好开放文章,滨海湾发展潜力不断释放。目前,滨海湾新区还会全力建设广东自贸试验区联动发展区,未来将利用好政策资源,探索形成一批具有滨海湾特色的改革创新成果,进一步与南沙、前海蛇口两大自贸片区融合发展,协同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重任在肩的滨海湾,未来充满想象空间。

  文:梁锦弟 供图:滨海湾宣

  制版:董晓妍 刘艳兰 刘俊文

手机看报
分享到: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