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神湾镇丫髻山顶凭高眺望,全镇“一江两岛、东山西水”的地貌一目了然,珠海斗门咫尺之隔,阡陌纵横的交通线路四通八达……作为中山市“南大门”,神湾位于磨刀门水道出海口,与珠海斗门隔江相望,西部沿海高速、西环高速贯穿镇域,还拥有42公里绵长岸线、国家一类口岸神湾港,经中山—澳门游艇自由行航线半小时可到澳门,区位、交通优势明显。
广东省第十三次党代会赋予中山建设省级改革创新试验区的重要使命,神湾镇主动作为、抢抓机遇,紧扣打造珠江西岸活力创新、美丽宜居的现代化滨水新城发展定位,积极落实“南联”融合发展战略,全域打造临港经济区,建设“一区三园”产业布局。
“一区三园”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神湾拥有42公里绵长岸线,位于磨刀岛的国家一类口岸神湾港,是中山市服务功能最齐全的口岸之一、航运条件最好的港口之一,每年来往船舶超过10万艘次,2021年全镇进出口总额20.8亿元、同比上升19.3%,经济社会效益、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口岸经济发展前景广阔。在磨刀门水道沿岸汇聚了10家船艇制造服务企业、年总产值近27亿元,其中,上市企业江龙船艇在清洁能源船艇产品细分领域具有绝对技术优势,产业发展基础更加扎实。
面对“双区驱动”、中山建设省级改革创新试验区以及深中通道即将开通等多重历史机遇,神湾镇在新征程上谱写出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将神湾港、粤澳游艇自由行作为牵引发展的“两个轮子”,紧扣“珠江西岸活力创新、美丽宜居的现代化滨水新城”的发展定位,按照全域打造临港经济区,大力建设海洋科技装备产业园、南部循环经济产业园、外沙科创园的“一区三园”产业布局。
按当下的规划,神湾临港经济区覆盖全镇域,集约发展临港智造业,片区规划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新高度,凸显了神湾镇高质量发展的决心与魄力。“三园”发展规划中,海洋科技装备产业园构建“高端海洋装备制造+船艇公共服务”双平台齐头并进的发展格局;南部循环经济产业园打造碳中和“中山样本”——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完整产业链;外沙科创园重点引进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医疗器械、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产业。
深化“五个对接”加快南联步伐
中山市第十五次党代会上提出,坚定不移实施“东承 西接 南联 北融”一体化融合发展大战略。作为中山的“南大门”,神湾镇从产业、交通、机制、科技、生态全面深化“五个对接”,加快“南联”步伐。
在加强产业对接方面,神湾镇重点建设“一南一北”两个千亩级的现代产业集聚园区,加强与珠海、香港、澳门的产业的互动和合作,积极对接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重点招引海洋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完善“三园”产业布局。以低效工业园改造升级为主阵地,统筹建设总面积超万亩的“一南一北”产业用地,以大空间、大投入牵引大项目、大产业。
神湾镇党委书记林伟强介绍,今年以来,神湾镇谋划11个总面积2086.5亩“工改”项目,预计6月底完成超过50%的土地整备任务量。针对低效工业园区布局散乱的现状,神湾镇将“多宗归一”确定为土地连片改造升级最优模式。6月2日外沙科创园改造方案通过评审,成为全市首例“多宗归一”项目,并力争7月动工,全面优化审批流程,做到“拿地即动工”。
在神湾镇发展蓝图上,“南大门”的区位、交通优势跃然纸上:构建江海直达的高等级航道网,推动神湾港建设成为西江干线内河枢纽港;加快干线公路建设,与周边城市实现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畅通与粤港澳大湾区主要城市港口群的衔接,打造珠江口西岸水上跨境新通道和交通旅游新枢纽。
此外,神湾镇在深化机制、科技合作、强化生态对接上做好“南联”大文章,包括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攻坚力度,实施更加开放的创新型人才引进政策,加快建设一批特色鲜明、市内一流、省内有影响的高职院校,在竹排、磨刀两岛全力打造近零碳排放示范岛和环境友好型产业区等。
文/孙健生
制版:黄亚岚 崔智超 刘蔡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