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纷纷抢占佛山南海千灯湖中央商务区,进一步做强做大民营经济。 南都记者 郑俊彬 摄
一名国外采购商(前左)在第130届广交会海信展台洽谈。新华社发
三峡阳江沙扒海上风电场。 南都资料图
广东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地、实验区。过去五年,广东肩负“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的使命任务,落实“三新一高”要求,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经济实力实现连年跃升。2021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达12.4万亿元,约占全国九分之一,连续33年居全国首位。区域创新能力连续5年居全国第一。发展质量效益进一步提升,市场主体总量突破1500万户,约占全国十分之一,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均超过6万家。广东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结构优化、动能增强、效益提升的良好态势,经济发展呈现更多新技术、新活力、新亮点。
民营经济持续汇聚发展动力
广东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指出,广东这五年“极不平凡”,经济实力实现连年跃升,高质量发展迈出大步。2021年地区生产总值达12.44万亿元,约占全国九分之一,连续33年居全国首位。继广州、深圳之后,佛山、东莞跻身万亿元级城市行列。全省市场主体超过1500万户,约占全国十分之一,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均超过6万家。全省形成7个万亿元级产业集群。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4万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突破8万亿元。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加快建设,鹏城实验室、广州实验室挂牌运作。实现市市通高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城市轨道运营里程、港口集装箱吞吐量、机场旅客吞吐量稳居全国第一。广东经济生存力、竞争力、发展力、持续力显著增强。
广东是民营经济大省,一向以民营经济活跃著称。过去几年,粤港澳大湾区战略不断加快建设,广东营商环境持续优化,让民营经济创造活力充分迸发。
2021年,广东省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6.78万亿元,同比增长7.8%,占全省经济比重54.5%;民间投资同比增长7.8%,占全省固定资产投资的52.9%。2021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前10强中广东就占据5席。不仅如此,广东民营企业还有45家入围中国制造业民营企业500强、70家入围2021民营企业研发投入500家榜单、67家入围2021民营企业发明专利500家榜单,入围数均位居全国前列。而从纵向来看,“2021广东省百强民营企业”榜单入围门槛持续增长,营业收入由上一年的111.4亿元上升至120.6亿元。此外,榜单中不同量级的民企数量都有非常明显的增幅,其中2020年营业收入超过4000亿元的企业有5家,比上一年增加1家。超1000亿元的企业有14家,比上一年增加3家。从这些数据变化,均可以看到广东民营企业的持续发展、壮大。广东民营经济的发展、各类市场主体竞相迸发出的活力,推动汇聚成广东高质量发展源源不断的动力。
统计数据显示,近三年,粤港澳大湾区内地城市的规上工业增加值平均增速从4%提升至11.1%。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的平均增速,从7.74%提升至16.17%;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平均增速从5.3%提升至10.34%。这些数据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实力提升的重要见证。大湾区的产业竞争力得到提升,产业结构得到优化调整,将更好构建高质量发展平台,牵引带动周边发展。
区域创新综合能力领跑全国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过去五年,广东坚持创新驱动,通过科技创新构筑发展新优势。广东区域创新综合能力连续五年位居全国第一。广东省研发经费支出从2017年的2344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超3800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从2.61%提高到3.14%,地区科技实力、创新动力和核心竞争力可见一斑。全省研发人员突破110万人,发明专利有效量、PCT国际专利申请量等指标均居全国首位……这是6月2日,在广东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新闻发布会上,省科技厅厅长龚国平晒出的广东科技创新发展“成绩单”。
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广东大力培育发展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促进人工智能、5G、大数据等技术融合应用,支撑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和产业升级,培育壮大软件、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产业。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方面,广东在全国率先探索创设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产业生态供给资源池,引进培育510家优秀工业互联网平台及数字化转型服务商,开展16个产业集聚区数字化转型试点,累计推动超2万家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带动60万家中小企业“上云用云”。广东电子信息制造业销售产值连续31年保持全国第一,软件业务收入连续多年保持全国前两位。
“企业创新意识活跃、创新能力强是广东经济发展的特色和优势。”龚国平说,近年来,广东大力培育壮大科技企业群体,多措并举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不断夯实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基。2021年全省高新技术企业总数已突破6万家,相比2017年接近翻番。
相关数据显示,近年来A股上市企业中八成以上是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数量达5.7万家。2021年,广东省高企营业收入总额超10万亿元、出口总额约2万亿元。广东14家国家级高新区、26家省级高新区创造了全省约1/5的GDP,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人才是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科技强省需要有坚实的人才基础。据广东省教育厅数据,截至2021年底,广东有普通高校160所,全省高等教育在校生总规模408.8万人,其中博士研究生2.45万,硕士研究生14.8万,有力支撑科技强省建设。与此同时,粤港澳大湾区作为国家重大区域战略,致力于打造全球科技创新平台。广东集聚国际创新资源,以横琴、前海、河套等合作区为牵引,已建成34家国家级、71家省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广东制造”正加快“走出去”
新技术锻造核心竞争力,新业态拓展市场新空间。作为外贸第一大省,广东连续36年稳坐外贸大省头把交椅。2018年,进出口规模首次突破7万亿元;2021年,首次突破8万亿元。“买全球”与“卖全球”齐头并进,推动“贸易大省”向“贸易强省”迈进。
五年来,广东外贸主体活力激发,民营企业“主力军”作用凸显。2017年至2021年,民营企业外贸进出口值从3.14万亿元提升至4.67万亿元,占比从46.1%提升至56.4%。2018年,民营企业首次成为广东第一大进出口主体;2019年,民营企业进出口额占比首次超过50%。
五年来,以跨境电商、市场采购、保税物流为代表的新业态新模式,正为广东外贸高质量发展打造新引擎。其中,6个广东市场采购贸易试点凭借高度便利化,逐渐成为促外贸稳增长的强大引擎,助力内贸专业市场主体开展国际贸易,打通国内国际双循环。
随着今年初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生效实施,全球最大贸易“朋友圈”正式上线。广东紧抓机遇,拓展新市场。从RCEP市场到更广阔的“一带一路”沿线,广东企业“出海”选择越来越多。正如美的集团副总裁兼CIO张小懿所说,借助“一带一路”倡议东风,“广东制造”所擅长的制造能力、产品开发能力、服务能力正加快“走出去”。
外贸与产业高质量发展相互支撑、相互促进。近年来,广东企业加大“专精特新”产品的研发投入,凭借过硬产品技术优势加快“走出去”,不断扩大国际市场份额占比,外贸竞争优势进一步凸显。今年前4月,广东出口机电产品增长3.1%,占出口总值的68.1%。其中,高附加值机电产品出口增速明显高于机电产品平均增速:出口电动载人汽车增长1.4倍、电脑增长37.4%、锂离子蓄电池增长38.1%,出口集成电路、电工器材、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零部件分别增长7.1%、12.7%、18%。
量的提升背后,是质的飞跃。高附加值机电产品出口快速增长,表明广东产业转型升级正在加速推进,是广东外贸与制造高质量发展的注脚。
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正构建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以下简称“双碳”)是国家重大战略决策,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五年来,广东生态环境质量发生巨大变化,绿色日益成为发展底色。今年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广东将“统筹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列入2022年十大重点工作之一。广东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也提出,要持续强化生态文明建设,着力打造美丽中国的广东样板。广东将以“双碳”为牵引,带动广东生态环境迈上新台阶,绿色产业升级发展。
“双碳”目标的实现离不开能源结构的优化调整,离不开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构建。在推进减少碳排放上,广东在很多产业都进行了深入布局,各行各业争做“双碳”达标先锋。截至2021年6月,广东有195家企业入选“绿色智造”名单,被认定为国家级“绿色工厂”,占全国总数的9.1%。
而在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过程中,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及制造业三大行业的转型升级尤为重要。2017年以来,广东省能源集团新增发电装机容量1196万千瓦(其中清洁能源占比77%),清洁能源装机占比提升17个百分点,新能源装机规模大幅增长5.3倍。南方电网2021年新能源新增装机1333万千瓦,累计装机同比增长23%;新能源发电量125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2.5%。西电东送清洁能源占比达87%,全年非化石能源电量占比48.9%,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广东电网全年新增海上风电约550万千瓦,同比增长545%。
一直以来,交通、汽车和能源构成相互支撑、互为约束的碳链条。实现减碳降碳目标,牵好汽车产业“牛鼻子”至关重要。广东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就走在全国前列,实现了“产销两旺”。据广东省工信厅统计,2021年,广东省新能源汽车产量达到53.5万辆,同比增长155.6%,占全国同期产量的15.1%。2021年广东省新能源汽车零售量为42.6万辆,同比增长151.4%。2022年1-4月,广东省新能源车表现更为亮眼,销量达到19.4万辆,同比增长129.8。广东新能源车的销售占比已经达到20%,提前达到国家《“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占比达到20%左右”的标准和要求。
“广东降低碳排放,必须向更高水平、更广领域拓展。”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环境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曾云敏表示。2021年12月17日广东省政府印发的《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实施意见》提出分阶段目标:到2025年,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用地结构更加优化,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基本建成。到2035年,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总体形成,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广东基本建成,率先建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
奋进新征程,让绿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底色,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广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路会越走越宽广,越走越顺畅。
专家点评
“在系列政策的支持下,广东企业逐步形成‘千军万马齐创新’的局面,涌现出一批在国际竞争中脱颖而出的科技领军企业,培育出一大批新兴产业硬科技企业,这些企业成为我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中坚力量。”——广东省科技厅厅长龚国平
数说成效
12.4万亿
2021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达12.4万亿元,约占全国九分之一,连续33年居全国首位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4万亿元
外贸进出口总额突破8万亿元。
区域创新能力连续5年居全国第一
全省市场主体总量突破1500万户,约占全国十分之一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均超过6万家
全省形成7个万亿元级产业集群
3800亿
广东区域创新综合能力连续五年位居全国第一
广东省研发经费支出从2017年的2344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超3800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从2.61%提高到3.14%
全省研发人员突破110万人,发明专利有效量、PCT国际专利申请量等指标均居全国首位
南都大数据研究院 杨小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