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众银行致力于为发展普惠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贡献价值。
促进民营银行发展是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激发金融市场活力、优化金融机构体系的具体举措,是加强中小微企业、“三农”和社区金融服务的重要突破口。
早在2010年5月,国务院就出台《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包括金融服务在内的六大领域。2012年起,监管部门加快民营资本进入银行业的推进进程。2012年5月,原银监会出台《中国银监会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的实施意见》,明确民营企业投资银行业金融机构。
2013年,党中央、国务院的几份重要文件正式为设立民营银行拉开序幕:2013年7月,国务院出台《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提出“尝试由民间资本发起设立自担风险的民营银行”。2013年9月,国务院紧接着出台《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要“推动由民间资本发起设立自担风险的民营银行”。2013年末,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全会决定“在加强监管的前提下,允许具备条件的民间资本依法发起和设立中小型银行等金融机构”、“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完善金融机构市场化退出机制”。
2014年3月,原银监会发布自担风险民营银行首批试点名单,首批共设立5家民营银行。最终在2014年12月,微众银行获得由国家监管机构颁发的金融许可证,成为国内首家开业的民营银行、互联网银行。
这些年来,微众银行以国家战略为支撑,致力于为发展普惠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贡献价值。同时,微众银行持续应用金融科技提升服务质效,积极发挥金融科技在弥合数字鸿沟、助力产业数字化转型、助推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作用。
坚守普惠初心,助力缩小数字鸿沟
微众银行的初心,是希望以特色化、差异化的金融服务,解决长期以来围绕普罗大众和小微企业客户获得平等的金融服务的难题。
自成立以来,微众银行始终坚持普惠金融的定位不变,坚持差异化竞争的特色不变,坚持依法合规经营、严控风险的底线不变,坚持人才、科技、创新驱动业务发展的方向不变,积极运用金融科技构建普惠金融新业态、新模式。
微众银行充分认识长尾个人客户和小微企业发展的难处和特殊性,自成立之初即依托数据科技能力,不断推出普惠型金融产品及差异化服务,努力让每个人都平等地享有、获取可持续金融服务的权利。通过运用互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缩小数字鸿沟,解决困难人群面临的使用不足、效率不高和信息安全难以保障的问题,拓展服务范围、提升服务效能。
作为获得监管批准在全国展业的互联网银行,目前微众银行已累计为全国3.2亿个人客户提供了线上银行账户、存款理财、小额信贷和支付等服务,普惠金融客群覆盖农民、城镇低收入人群、贫困人群和残疾人、老年人等。
以“微粒贷”为例,微粒贷目前已覆盖全国31个省(市、区)逾560座城市;约80%的贷款客户为大专及以下学历,约78%从事非白领服务业或制造业;他们笔均贷款仅8000元,且因按日计息、期限较短,约70%的贷款总成本低于100元。
服务实体经济,专注于支持小微企业
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一直是个世界性难题。近年来,中国的银行业一直在积极地探索,也不断地取得进展,但对抵质押物或线下信贷人员的依赖,一直是小微企业未能获得充分金融服务的痛点。
服务实体经济、小微企业是微众银行的初心和定位,而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首要解决的是小微企业“短小频急”的融资需求。微众银行给出的解决方案,就是基于发展业务的核心驱动力——金融科技能力,构建出一种全新的小微业务模式,即让更多的小微企业得以平等地获得金融服务的同时,在银行端实现风险可承受、成本可负担、发展可持续。
2017年底,微众银行依托数字化、线上化的服务能力,打造了一种新型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模式——微业贷,通过纯线上化的操作,无需纸质材料,全天候、智能化的服务,让用户获取贷款更加灵活、便捷,从而扩大金融服务的覆盖面,也打通了小微企业融资难的“最后一公里”,有效降低了小微企业获得融资服务的门槛,让分散在全国各地的小微企业都能随时随地获得高质效的金融服务。
截至2021年末,微众银行微业贷已辐射22个省、3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累计触达小微企业超270万家,累计授信客户89万家,累计发放贷款金额超1万亿元。年营业收入在1000万以下企业占客户总数的80%,客户中约60%的企业客户系首次获得银行贷款,2021年当年新增首贷户超过9万户。
其中,尤为值得称道的是,基于对科技创新小微企业经营特点、融资需求的充分调研分析,微众银行还针对性地推出了科创金融产品——“科创贷”,并围绕国家科技创新的路线图和产业链布局,为科技创新及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支持。截至2021年底,微业贷科创贷款已经触达全国近18万户科创企业,覆盖19个省及直辖市、100多个地级市,授信1115亿元。
持续创新,充分发挥金融科技优势
在短短的几年时间能够取得一些成绩,是微众银行始终坚持发展普惠金融这一正确方向的结果,充分体现了其在数字经济时代逐步探索和积累起来的核心科技能力。
一直以来,微众银行始终高度重视对金融科技的建设和投入。从银行设立开始,科技人员始终保持在全行员工总数一半以上,历年科技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重超10%。七年沉淀,微众银行提炼出“ABCD”(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金融科技战略,并在这四大领域积极探索、实现一系列前沿技术的积累和国际领先的应用。
通过有效运用这些金融科技技术,微众银行得以提升运营效率、优化客户体验、支持业务放量,并能做好成本管控以及降低经营风险,同时还打破了金融科技的“不可能三角”,在高容量、高可用以及低成本三个方面做到了三者兼备。
微众银行从立行开始就构建了基于安全可控技术的全分布式银行系统架构,有效地支持了金融业务的发展,具体体现为四大优势:
一是低成本,基于其分布式银行系统架构,微众银行得以节省购买高端计算资源、软件许可的巨额费用,将单账户每年IT运维成本降低至同业的十分之一以下,以科技创新的手段实现普惠金融发展的可持续性。二是高敏捷,最快扩容速度仅需两天,支持新业务快速投产最快仅需10天,提升了应对外部环境不确定性的反应速度。三是高可用,支持所有业务和产品7×24小时全天候持续运营,支撑重要IT产品综合可用率达到99.999%,达到了电信级的高可用性,同时其安全性也大幅提升。四是高并发,支撑了亿量级客户的金融服务,截至2021年末,微众银行单日处理的最大金融交易笔数超7.7亿笔,系统处理能力跻身国内银行前列。
通过金融科技,微众银行还实现了主要业务的全流程数字化和无纸化,单账户碳排放量远远低于传统模式,以绿色商业模式响应国家“双碳”战略。
“金融造血”支持乡村振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部署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相关工作,其中提出,要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完善金融支农激励机制,扩大农村资产抵押担保融资范围。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也提到金融要成为支持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工具,并首次提出要发展农村数字普惠金融。
带有创新精神与普惠金融决心的微众银行,充分发挥自身定位和优势,持续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扎实推进助农惠农,上线相应农业金融产品,为推动“三农”经济发展注入“金融活水”。
其中值得称道的便是微粒贷金融扶贫项目,微众银行借助互联网银行特性和金融科技优势,通过该项目融合产业协同发展,变输血为造血,实现扶贫产业可持续发展,探索出“互联网+金融”扶贫新样板。2021年,微众银行依托“微粒贷金融扶贫项目”特色和经验,升级打造了“微粒贷金融乡村振兴项目”。通过微粒贷产品与合作银行进行支持乡村振兴,通过将微粒贷联合贷款中业务核算落地的方式,定向为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贡献税收,助力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的各项工作。
截至2021年末,“微粒贷”携手合作伙伴核算到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的贷款规模已达75亿元,年内累计为5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贡献增值税超5000万元,项目贡献的税收陆续被投入当地乡村道路、农林设施等基础建设。
此外,微众银行还积极开展农业供应链上下游的金融业务,已与饲料、农机、化肥、种子、农药等农业细分行业的超50家核心企业达成合作,以支持链属企业发展,带动产业链稳定发展,带动各地就业与生产,带动乡村振兴。截至2021年末,“微业贷”已为超1.5万涉农客户授信,有效支持了乡村振兴和农村实体经济发展。
微众银行凭借多年在普惠金融市场上的积累、不断锤炼的科技力量以及一如既往的互联网基因,势必能在农村金融这个大市场中探索出一条极具特色发展之路,为助力乡村振兴提供有力金融支撑。
制版:杨存海 王娟娟 刘俊文
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