泮塘五约目前进驻商户共60余家,活化率超过86%。
永庆坊、泮塘五约、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越来越多的区域符号展示着荔湾区崭新有活力的一面。广彩、木雕、泥塑……越来越多的非遗文化回归大众视野,以传承与创新的姿态,彰显荔湾厚重的历史底蕴。
今年以来,在荔湾区打造岭南文化中心的战略框架下,岭南文化在保护中得到传承,在新活力的注入下焕发新生命,在与其他产业融合中向上向好发展。
保护传承
文物保护活化取得新实效
在荔湾区耀华东街49号,一处藏于众多民宅之中的二层平天台砖混结构小楼现成为中共广东省临时委员会活动旧址。在未修缮之前,这里并不起眼,留下的红色故事逐渐淡化。
1943年1月,中共广东省临时委员会成立。负责城市工作的委员梁广以药材行经理身份为掩护,居住在此并开展革命活动。
为迎接建党一百周年,这里被重新修缮。室内布置了历史事迹展板,梁广在屋里的生活工作情景也得到还原。这里被纳入“家门口红色学堂路线”,街坊们日常出行,或打开门窗,就能在路口看见这处红色遗址,成为党员群众瞻仰学习革命前辈的“活教材”。
近年来,荔湾区充分利用文物保护专项资金,引导和鼓励文物单位开展自育保育,诸多革命遗址和文物建筑焕新颜。
荔湾区在泮塘五约直街46号打造泮塘乡史馆,整理20组共191件展品,集中展示古村历史、人文故事、水乡民俗、街区变革、文化活化等多方面内容,3月份对外开放试运营。
荔湾区还先后修缮陈廉伯、陈廉仲、蒋光鼐旧居,恢复“广州最美旋转楼梯”,有效改善区博物馆馆舍条件;积极推动北溪郭公祠、东漖郭氏大宗祠修缮保护纳入东漖村旧村改造项目,为古村留下历史记忆。吸收社会资本修缮华林寺罗汉堂、东方汇理银行旧址,培育旅游消费热点,促进文旅深度融合发展。
在鼓励文物单位开展自育保育方面,陶陶居着眼振兴老字号实施整体升级,助力提升上下九商圈业态品质;泮溪酒家以打响“岭南园林酒家”名号为目标,有序推进改造,更好展示传承岭南饮食文化。
荔湾区先后推动广雅书院冠冕楼、仁威庙、广东饮料厂旧址、斗姥宫旧址等文物中修大修工程,实施宝源路、聚龙村、永庆大街等民居修缮,大力延续城市文脉,充分彰显城市特色。
除了这些文物建筑外,非遗民俗在发展中得到传承与创新。荔湾区大力发挥非遗协会作用,开设广彩、木雕、西村窑、泥塑等多个非遗项目体验课程,让更多民众接触非遗,爱上非遗。
荔湾区发动全区40多位非遗大师捐赠了自己的代表作近百件,建成了广州首个完全靠大师捐赠而成的非遗展厅。
注入活力
丰富的文化活动在老街区上演
广州成为一口通商口岸时期,丝绸作为主要出口的大宗商品,在荔湾留下了诸多历史故事和文物建筑。锦纶会馆是广州市唯一保留下来的丝织行业会馆。会馆占地面积约700平方米,为三路三进的祠堂式建筑。馆内陶塑、木雕等是岭南建筑文化的生动记载。
2001年,在权衡康王路建设和会馆保存两方面,广州不惜花大力气对锦纶会馆进行了整体平移,气势磅礴,亦可见锦纶会馆对留住城市记忆的重要程度。
如今,再步入锦纶会馆内,一些有关纺织、茶艺等具有岭南特殊的文艺活动在此开展。文物建筑承接新功能,吸引市民游客前往此地,一边感受广州对外通商所形成的开放包容气质,一边感受岭南文化的独特魅力。
要说老旧街区在活化,就不得不提泮塘五约。泮塘五约微改造项目入选广东省“三旧”改造优秀案例并被选取为市“城市客厅”的代表性考察点,入围2020WA中国建筑奖“城市贡献奖”,是当下市民游客游逛荔湾的必去之地。
据介绍,泮塘五约目前进驻商户已达69家,活化率超过86%,业态呈现包容开放的多元化特色。
广东省青年摄影家协会执行主席苏宏斌在泮塘五约开了一家影像馆。苏宏斌介绍,影像馆开业后,越来越多的业务往此转移。在泮塘五约这样一个具有岭南水乡特色的文化空间里,苏宏斌开设一些培训课程,拍摄了“荔湾新八景”,还在此开设了网络短视频栏目《泮粤谈》,立足西关,讲广东故事。
艺术家和泮塘五约相互成就,在此有生动体现。广东墨天画院院长李长松将工作室搬到泮塘五约之后,就针对泮塘五约的民风民俗进行了诸多的艺术创作。在他的工作室里,能看见泮塘五约的诸多风景建筑和民俗活动以水墨画的形式表达出来。
一杯饮料在手,在鲜花的拥簇下,学习插花艺术,在泮塘五约的言叶有物门店,便可以享受。这家以艺术插花为主业的店铺今年从天河区的闹市区搬至闲静的泮塘五约。言叶有物主理人之一颜倩婷表示,泮塘五约有许多的艺术家,相互串门学习交流成为新常态,十分有益于艺术创作。此外,这个商业与居住共存的艺术空间,让艺术真正地走入了百姓生活。
据介绍,在诸多艺术家的参与下,泮塘五约开展常态化的艺术文化交流活动,至今已举办文创市集、工艺鉴赏、读书会、音乐会、摄影讲座等各类文化活动530次,成为文化活动的集聚地。
融合发展
让岭南文化魅力在荔湾绽放
文物建筑、非遗民俗的传承保护,以及艺术家们在泮塘五约等荔湾活化街区开展艺术活动等,为荔湾区文商旅融合发展提供软硬件的支持,在打造岭南文化中心方面也更有家底。历史和潮流文化、老街区与新艺术空间、文化资源和商业旅游等在荔湾不断有机融合,发生了诸多奇妙的化学反应,出现了岭南文化再绽放的全新景象。
据悉,荔湾区将计划以市集活动为基础结合动态活动内容的形式开展夜市项目,以美食沙龙、创意工坊、街头艺术表演、小型艺术摊位为主,打造荔枝湾涌沿线独具人文气息的夜市,提升荔枝湾一带夜经济氛围。
在这里,非遗和旅游融合迸发新活力。荔湾区还制定了以荔枝湾石为起点,串联荔枝湾涌沿线、泮塘五约和荔湾湖公园的夜游线路,并实现线上智能导游导览;开通了广州首条水上非遗游线路,串联历史文化街区景点,提供非遗美食,开辟“沉浸式”非遗体验新模式。
荔湾区发布《荔湾非遗打卡指南》,网罗辖区非遗资源,让非遗文化体验成为来荔湾旅游的重要内容。
同时,荔湾区大力提升旅游文化内涵与品质,完成梁家祠游客中心升级改造建设,投入使用720全景导游游览系统,改进永庆坊特色游船码头等。永庆坊获评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入选2021年度中国旅游产业影响力案例,沙面·西堤旅游区成功创建国家3A级旅游景区。
荔湾区逐步完善的岭南博物馆体系正让荔湾的形象更似岭南博物馆之城。据统计,荔湾区共有备案博物馆8家,分别是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荔湾区博物馆、粤剧艺术博物馆、十三行博物馆、粤海关博物馆、詹天佑故居纪念馆、广东外事博物馆和广州铁路博物馆。
荔湾区岭南文化中心打造中备受关注的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也将在今年下半年有突破性进展。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包括广东美术馆、广东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和广东文学馆,将在今年底全部封顶。
建成后各类展览、活动均免费对外开放,每年可提供参观人次达250万以上,将为广大市民提供一个集展览、休闲、教育于一体的大型文化中心,构建文化高地、打造旅游标杆。
文:代国辉 图:何玉帅
制版:董淑云 邹虹香 黄炽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