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品从人民需求中来 服务到群众心里去

深圳市气象局不辍创新桩桩实事筑牢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1年12月03日        版次:TK49    作者:程昆

  10月13日,台风”圆规“来袭,大鹏关闭景区沙滩及码头。

气象部门通过全市电子屏向市民发布预警。

  今年7月,国家发改委发文,在全国推广深圳经济特区创新举措和经验做法47条。由深圳市气象局创新的“31631”气象预报预警服务模式被列为“强化防灾减灾救灾体系建设”重要经验,鼓励各地将其纳入创新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领域。中国气象局专门作出批示,要求宣传推广深圳“31631”服务模式。

一直以来,深圳市气象局始终坚持将“筑牢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首要任务,从与时俱进创新气象服务产品、拓展气象信息服务渠道到全面开展基层气象风险灾害排查,个性化服务好港口、地铁、重大项目建设工地等行业,多措并举护航城市社会经济发展,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当好城市气象灾害防御体系中的“消息树”。

  创新“31631”护佑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10月12日11时30分,深圳市气象局将全市台风蓝色预警升级为黄色。而早在10月8日,深圳某公关公司的总经理周女士就把10月12日飞杭州的机票改签,在台风黄色预警当天,她和公司高层开了一天的企业战略分析会。周总说:“气象部门提前告知公众台风路径,有助于普通市民提前做好行程安排和计划,深圳气象部门这一点值得点赞。”

  周女士所说为深圳迎战台风“圆规”时的经历,而这便是深圳市气象局“31631”气象预警预报服务模式的又一次实践检验。

  “31631”,每一个数字背后,都代表着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具体而言,“3”——在台风、暴雨等重大天气来临前,气象部门提前3天加密区域天气会商,发布(重大)气象信息快报,给出过程风雨预测、风险预估、预警信号发布节奏及防御建议;“1”——提前1天预报精细到区的风雨落区、具体量级和重点影响时段,加密与应急管理、三防、水务、海洋等多部门联合会商;“6”——提前6小时进入临灾精细化气象预警状态,定位高风险区;“3”——提前3小时发布分区预警和分区风险提示,滚动更新落区、过程累计雨量、最大雨强、最大风速等风情雨情信息;“1”——提前1小时发布精细到街道的定量预报。

  从提前3天到最后的1小时,全链条、精细化的预警预报能够让防灾部门及一线工作人员心中有数,并依据尽可能精准的预报有针对性地进行安排部署,为气象防灾减灾筑牢了第一道防线。在今年台风“圆规”等47个重大灾害天气过程和建党100周年等13项专题气象服务保障中,“31631”模式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实战中得到了检验。

  面对暴雨袭击,河南省、湖南省等地气象部门借鉴深圳“31631”服务模式,在当地迎战强降雨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这一模式也被《中国气象报》生动地誉为“城市治理中防御大尺度天气系统的‘节拍器’”。

  

  “三合三全”助力超大城市精细化治理

  

  城市防灾减灾,需要多部门联动配合,深圳作为一座超大型现代化城市,对精细化治理则提出了更高要求。深圳市气象局聚焦“三合三全”,实现了以预警信号为先导的多部门高效联动,为城市社会经济发展保驾护航,为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提供坚实保障。

  联动突出“三合”,首先是要坚持预报预警与防灾节奏的深入“契合”。将预报预警服务放到防灾减灾整个决策过程关键节点,让防灾部门对气象节奏做到心里有数,有针对性地有序进行防御部署。“31631”模式就是这一理念的具体运用。

  为确保预报预警与应急响应的深层“咬合”,深圳市气象局根据灾害性天气预判信息,提前向行业主管部门和基层防灾责任人发出针对性的风险提示和防御指引,为行业主管部门提前部署应急防灾工作提供气象技术支撑。

  预报预警还要与城市治理深度“融合”。深圳市气象局充分发挥智慧气象先导作用,全面融入智慧城市各环节,气象服务以“插件式”、“图层式”嵌入市区两级指挥中心平台,为深圳数字政府“一网统管”、“一网通办”提供场景化服务。

  服务突出“三全”,即坚持全系统观念、全过程治理及全方位联动。市气象局按照大应急管理体系和“一盘棋”思路,统筹全市气象及次生衍生灾害监测预警预报信息的综合信息服务,推进气象灾害防御从单一灾种向多灾种综合防御转变。对天气过程进行全过程闭环管理和跟踪服务,努力实现灾前风险研判、临灾精准预警、灾中跟踪服务、灾后评估分析的全过程服务。

  

  暖心气象服务,提高市民安全感、幸福感、获得感

  

  气象服务是市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公共服务之一,深圳市气象局通过不断完善气象服务产品,丰富气象预报元素,拓宽气象服务渠道,着力提高市民的安全感、幸福感和获得感“三感”,深圳公众气象服务满意度连续九年保持全省第一名。

  每当恶劣天气来临前,深圳市气象局都通过广播、电视、网络、APP等多种渠道精准推送预报预警信息,为市民提供及时提醒。目前,市气象局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已实现基于大数据分析技术对预警信息“百米级区域”靶向精准发布和“特定人群”按需对点发布,确保可能受影响区域的市民均可提前收到预警短信。

  在信息发布渠道方面,市气象局完善了12类33种发布渠道,组建形成了“深圳天气”融媒体服务矩阵。气象监测预警预报信息,日均服务4000万多人次,实现在深人员全覆盖,还连续7年蝉联全国气象政务排行第一名。生动活泼的语言风格加上权威解读的天气信息,形成了“政府主导+社会联动+互联网传播”矩阵防御机制,不仅深受粉丝们的喜爱,也实现了公众气象服务“早、准、快、广、实”的服务目标和联动效果。

  鉴于恶劣天气影响学生、家长出行,深圳市气象局通过改进上下学天气个性化定制“预警铃”服务,针对5个不同时段细化高级别预警防御指引,及时提示出行风险。目前,该服务订阅人数达76万,今年共发布82次“预警铃”信息,有效提升了学生和家长在高级别台风暴雨天气下的防御能力。通过一条条贴心提示,切实提升了市民的幸福感。

  依山傍海的深圳市天文台深受市民喜爱,但早期的预约参观机会常常一位难求。针对这一问题,市气象局升级优化了参观预约机制,简化团体预约申请流程,动态更新预约状态,还开通了天文台业务、预约、反馈热线电话,让更多市民有机会来到天文台打卡体验。

  一件件暖心事实,是市气象局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的具体体现,这一理念也贯穿了党史学习教育全过程。市气象局践行“您的冷暖、在我心中”服务理念,以1个方案+6项重点民生项目+23项具体落实举措,着力解决气象服务的“急难愁盼”问题,让市民的获得感成色更足,也得到了省委党史学习教育巡回指导组充分肯定。

  

  气象服务力争先行示范,贡献更多深圳经验

  

  当前,深圳正值抢抓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大机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深入推进综合改革试点和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城市范例的关键时期。在此背景下,市气象局着力开创大城市气象服务先行示范发展新局面,助力“双区”平安建设,力争在建设更高水平的气象监测预报服务体系、更高质量的智慧气象服务体系、更具活力的气象科技创新体系上先行示范,共享更多深圳经验。

  下一步,市气象局还将着力持续做好各项气象服务保障,坚持气象服务不放松,密切关注天气变化趋势,加强监测预测预报预警;提前研判干旱发展趋势及风险影响评估,滚动大气污染条件监测预测,为供水运行、森林防火、污染防治等做好服务保障;做好重大活动和重大节日的服务保障,确保圆满完成全年工作任务。

  文:程昆

  制版:戴越 王娟娟 刘俊文

手机看报
分享到: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