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推进“百千万工程”,四个关键词看珠海成效

广珠澳科创走廊20多项目落地 有居民海岛客运全部通航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4年06月27日        版次:ZA06    作者:杨亮

  珠海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图为白蕉海鲈养殖基地。 南方日报记者 关铭荣 摄 

  珠海高新区5.0产业新空间。 南方日报记者 关铭荣 摄

  奋进“百千万工程”,珠海有何作为?群众又从中获得了哪些发展红利?

  坚持制造业当家,以新质生产力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探索宅基地制度改革;创新村民公寓建设模式让村民住进“幸福里”;着力打造全省现代化海洋牧场新标杆;抓好“四个聚焦”,探索“百千万工程”现代化海岛镇建设新路径;创新组团式帮扶机制,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强化立法引领,探索农房风貌管控提升特区路径;夯实“数字底座”……近两年来,珠海以率先实现全域现代化的更高标准实施“百千万工程”,聚焦重点在西部、特色在海岛、着力点在镇村,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关键词1 制造业当家

  一季度GDP增速位列珠三角第一

  1-4月,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与健康4大主导产业,以及智能家电、装备制造、精细化工3大优势产业集群产值1516.5亿元、增长10%。

  解读珠海推动“百千万工程”的表现,发展县域经济的“含金量”,经济数据是一个重要观察指标,珠海一季度交出了一份亮眼“成绩单”。

  数据显示,一季度,珠海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2%,增速均排珠三角第一。截至目前,全市工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近十五年来最高,工业投资占固投总额上升至36.8%,房地产占固投总额下降至33.4%,工业经济强有力增长。

  再来看珠海“4+3”支柱产业集群的表现,同样亮点纷呈:今年1-4月,珠海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与健康4大主导产业,以及智能家电、装备制造、精细化工3大优势产业集群产值1516.5亿元、增长10%,其中,集成电路增长30.3%、智能家电增长22.5%、精细化工增长13.4%、高端装备制造增长12.6%,产业集群、产业生态加速成长。

  产业项目落地跑出“加速度”。截至目前,珠海推动海四达6GWh储能、华芯半导体、曜灵时代等125个立柱项目签约,计划总投资超2134亿元;一季度,集中开工228个重点项目,总投资2250.8亿元;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招商引资项目向西部地区倾斜,全市30个重大招商项目中,西区项目27个,占比90%。

  关键词2 科技创新

  全市低空经济高新技术企业30家

  全球首条珠海-深圳跨海跨城eVTOL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航线在珠海顺利首飞,首条琼粤跨省通航货运航线首飞成功,全国首条海岛无人机公共物流航线开通。

  科技创新正在为珠海实施“百千万工程”注入强劲动能。最新数据生动反映了这一趋势:2023年,珠海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147.7件,居全省第二,珠海科技创新发展指数连续三年在全国地级市中排名第二。2024年,珠海将力争高新技术企业超过30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超过3500家、独角兽入库企业超过150家。

  聚焦建设“云上智城”“天空之城”,珠海低空经济加速起步,全球首条珠海-深圳跨海跨城eVTOL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航线在珠海顺利首飞,首条琼粤跨省通航货运航线首飞成功,全国首条海岛无人机公共物流航线开通。目前,珠海拥有人工智能领域高新技术企业41家、低空经济高新技术企业30家。

  与此同时,珠海正着力构建广珠澳科创走廊,现已促成20多个项目签约落地;大力打造港澳青年“1元创业空间”,截至目前累计引进培育特色港澳创业项目69个,主要集中在智能制造、IC设计、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主导产业领域,其中年营业收入超过1000万元企业4家。

  紧抓“产业空间大整合”,珠海亮点十足。截至目前,当地5.0产业新空间在建及建成项目54个、总面积超1000万平方米,签约项目276个,协议投资额581亿元,预计达产年产值1343亿元,年税收64亿元;创新实施“拿地即开工”改革方案,2022-2023年,全市共处置经济产出低效工业用地546.35公顷。

  2023年,珠海安排新建、续建园区配套建设项目211个,计划总投资658亿元,2023年度计划完成投资132亿元,实际完成投资140.42亿元,园区配套设施加速完善。2024年,安排5.0产业新空间奖补资金3亿元,省大型产业集聚区建设“补改投”资金1.2亿元。

  聚焦营商环境优化,珠海为企业提供管家式服务,相关部门一季度共联系走访服务重点企业400余家次,协调解决冠宇、伟创力政策兑现、海四达项目配电设施建设等问题600余个;实现全市1816家规上工业企业、286个重点工业投资项目政策宣传全触达。

  关键词3 海洋经济

  打造全省现代化海洋牧场新标杆

  养殖装备“珠海造”初具规模,海岛开发亮点频频。一季度,万山海岛接待游客34.49万人次,同比增长20.94%,旅游综合收入约1.87亿元,同比增长13.98%。

  作为海洋资源大市,珠海拥有大小岛屿262个,海岸线长达227.26公里,是珠三角地区海洋面积和海岛面积最大、岛屿最多、海岸线最长的城市。围绕做好海洋经济这篇大文章,珠海进展如何?

  数据显示,2023年,珠海水产品总产量35.86万吨,同比增长5.6%,其中,水产养殖产值99.26亿元、总面积37.16万亩,亩均产值约2.7万元,在全省9个既有池塘养殖又有海域养殖的地市中排名第1。渔民人均纯收入约3.3万元,同比增长5%,高于全省农村居民人均收入水平;鱼塘年均发包收入约4.9亿元,占村集体总经济收入66%,是村集体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

  当下,珠海正着力打造全省现代化海洋牧场新标杆,并推出了一揽子举措,包括在全省首创“用海保障一张图”,探索“标准海”模式,并进一步调整用海使用年限,将新型设施养殖用海的使用年限由原来的不超过5年延长到不超过15年。2023年共批复40宗用海项目,批复用海面积2101公顷。

  在研发设计方面,养殖装备“珠海造”初具规模。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开展“珠海琴”等海洋牧场养殖装备研发与应用,已申请或获得国家专利5项。海洋发展集团旗下海洋装备研究院、格盛科技公司迅速抢滩海洋牧场装备蓝海,近一年来已斩获省内外订单20份、近10亿元。

  与此同时,珠海还打造了粤港澳大湾区海产品交易中心,目前线下交易厅已入驻商户近40家、出租率近80%;线上平台累计交易额约1.7亿元,今年月均交易额约2500万元,较去年月均交易额增长超50%。

  在海岛旅游开发上,珠海表现抢眼。一季度,万山海岛接待游客34.49万人次,同比增长20.94%,旅游综合收入约1.87亿元,同比增长13.98%。万山村、东澳村建设游艇泊位373个,东澳村村民人均收入超6万元。桂山村、桂海村共同运营大头洲、大碌岛2宗底播养殖项目,推动露营拓展基地开业运营,村集体经济年增收155万元。

  推进陆岛交通水上客运航班公交化,有居民海岛实现全部通航,开通陆岛水上客运航线19条,覆盖澳门、广州、深圳等大湾区核心城市,第一季度全市水路客运量134.74万人次、同比增长22.2%,其中陆岛交通客运量占比近半。

  此外,珠海创新实现项目用海审查审批“多级合一”,海域使用权审查受理时限由30个工作日,压缩至12小时审查、10小时批复、24小时拿证。

  关键词4 乡村振兴

  在全国首创乡村风貌提升专项立法

  加快推进金湾特色水乡等4条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斗门“黄杨宋莲”乡村振兴示范带内实现8个市级样板村和3个区级样板村连片风貌提升。

  广阔的乡村既是“百千万工程”实施的重点,也是一大难点。珠海乡村面积约982平方公里,占陆域面积57%,现有农房约11万栋,如何振兴乡村?如何进一步提升村容村貌?

  数据给出了答案:珠海在全国首创乡村风貌提升专项立法,推动农村人居环境全面提升,并通过大力实施古村古宅风貌提升和保护利用行动,珠海对全市39条传统古村落进行保护性开发,分阶段分片式修复活用古建筑、旧民居超100座;结合斗门现有农房近9.2万栋、占全市85%特点,积极探索宅基地“三权分置”新实践,创新“福安·幸福里”村民公寓建设新模式,在全国率先探索集约用地、资格权跨村、积分制管理、安居金融等村民住房保障新机制;分两批共完成41条村的村庄规划优化提升编制工作;加快推进金湾特色水乡等4条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斗门“黄杨宋莲”乡村振兴示范带内实现8个市级样板村和3个区级样板村连片风貌提升,完成3621户农房微改造。

  为凝聚各方力量共同推动“百千万工程”,珠海在全省率先建立组团纵向帮扶村居工作机制。今年以来,87个组团牵头制定“一村一策”帮扶方案,开展帮扶项目135个,落实帮扶资金1393万元。由市领导牵头,市直机关和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在珠高校、科研院所等组团式、多对一帮扶市122个行政村推动农房风貌提升等乡村振兴重点工作,开展专题培训及政策宣讲60余场,55个帮扶组团2000余人次干部职工深入村居开展人居环境绿化美化行动。招聘村镇规划师30名,每镇不少于2名,选派78名技术骨干作为乡村规划师志愿者等,驻点长期指导村居规划建设。

  珠海还充分调动建筑企业深度参与农房风貌品质提升行动试点,发动7家建筑业企业参与帮扶,筹措金额约120万元。实施“创美庭院”巾帼行动,打造创美庭院样板村29个,“创美庭院”示范户534个。

  (备注:数据来源于政府官网、公开报道,如有出入,以官方发布的权威数据为准。)

  采写:南都记者 杨亮

  

手机看报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