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改革创新举措 屡开全国先河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0年07月31日        版次:ZA08    作者:杨亮

  潮起珠海

  之 综述

珠海成立特区40年,也是一个持续开拓创新、不断挑战和超越自我的40年。珠海勇担改革开放窗口和试验田的历史使命,以“杀出一条血路”的勇气,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第一”、“首创”、“首办”,在多个领域、行业一度发挥示范和样板作用,成为全国学习的榜样。

香洲毛纺厂印记

在珠海吉大景山路与白莲路相交的位置,有一个很小的社区公园,来此休闲观光的市民、游客每日川流不息,却很少有人留意到,公园里几块巨石及其所记载的辉煌过往。

这里曾是香洲毛纺厂的旧址,而公园里这几块大石头,则是毛纺厂当年的标志物。作为当时国内第一家“三来一补”的企业,香洲毛纺厂一度被视为改革开发的一面旗帜,1979年开业时引发轰动。媒体报道,当时驻香港、澳门的57个国家领事馆人员参加了投产庆典,500多家厂商代表和新闻记者闻讯赶来,数十个国家的报纸发布了消息。

距香洲毛纺厂旧址不到一公里外,吉大石景山大酒店至今巍然挺立,尽管因设施老化、陈旧,在周边环绕的高端酒店中已经不显眼了,但作为我国第一家中外合资的酒店,它所属的石景山旅游中心曾经是全国酒店业的标杆。

资料显示,石景山旅游中心由11位港澳商人投资1100万港元兴建,1980年10月12日开业后独领风骚十余年,曾是全国第一家实行董事会领导下总经理负贵制的企业体制;首创全国劳动合同制的用工制度:工资分配上实行浮动工资制。

石景山旅游中心开业前,通过公开招考录用职工,因首次对身高等提出了要求,曾被质疑“资本主义企业家在搞选美”,但珠海顶住了压力。后来媒体报道,“这家合资酒店第一次让中国的老百姓感受到‘服务’”。北京饭店、东方宾馆等大酒店都曾慕名来取经。

创举不断,屡开全国风气之先

特区40年,珠海创举不断,屡开全国风气之先:建立全国最早的农民度假村;发行国内第一张信用卡;率先实行12年免费教育、建成全国最早的海洋能发电场;签发中国内地中资保险公司首张寿险个人保单;率先发布环境保护“八个不准”规定守护“青山绿水”;举办全国首个国际性航空航天博览会;在全国首先实施技术入股与提成条例;创建全国第一个跨境工业区——珠澳跨境工业区……

这些第一、首个,因为数量太多,无法一一列举,有的已经完成历史使命,但其所承载的功能至今仍影响着我们的工作生活;有的至今仍保持旺盛的生命力,被传承和发扬光大。

珠海特区这块“沃土”,也催生、培育出一大批龙头领军企业、细分行业冠军,成为了今天支撑珠海各行各业发展的中坚力量,比如华发集团、格力电器、纳斯达、丽珠、云洲智能、欧比特等等。与特区同龄的华发集团就是其中最典型的范例,从1980年3000元创业起价,至2019年全年实现营业收入807亿元,利润总额73亿元,净利润50亿元,实现GDP贡献205亿、固定资产投资578亿,分别约占珠海市管企业总量的25%、76%;实现纳税贡献100亿,其中珠海地区55亿元。

40年前,当时的人们还很难想象,这家刚刚创立,并不起眼的小公司,凭借自身对时代机遇的把握,搭上了珠海特区和中国改革开放高速前进的列车,完成了一次次跨越式发展,从单一的区域型房地产企业变成为以城市运营、房产开发、金融产业、实业投资为四大核心业务,以商贸服务、现代服务为两大配套业务(4+2)的创新驱动型综合企业集团。特区成就了华发,华发也成为了珠海的一张名片。

  关键词

改革创新

屡开全国风气之先,多项创新复制推广全国

今天,珠海特区依然在不断探索前行,尤其是横琴自贸试验片区挂牌后,作为“特区中的特区”,更是走在了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的最前沿。截至2019年底,横琴自贸试验片区累计推出440余项制度创新事项,平均2.8个工作日推出一项创新成果。其中,有3项试点经验入选全国自贸试验区最佳实践案例,12项试点经验在全国复制推广,33项试点经验入选广东省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案例,56项试点经验在广东省复制推广。

02、04、06、08版

采写:南都记者 杨亮

制图:何欣

手机看报
分享到: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