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开平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做大做强富民产业、壮大文旅产业规模

“百千万”之花盛开 平衡发展硕果飘香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3年11月17日        版次:MA08    作者:严亮

  开平市大沙镇生态环境优越,种茶历史久远。近年来,把茶产业作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支柱产业来重点打造,培育出“大沙里”“天露仙源”“尚源红”“岗坪茶”等一批知名茶叶品牌,特色茶产业声“茗”远扬,被授予“广东十大茶乡”称号。

  开平创新打造全国首个镇级行政区品牌“马冈优品”、粤港澳大湾区首个县级行政区品牌“开平优品”,形成了行政区品牌“1+6”发展矩阵,举办了第一届区域品牌博览会。图为2022年12月12日,“开平优品”行政区品牌建设标识发布。

  2023年“中国侨都·红线女粤剧艺术周”期间,粤剧《碉楼》在赤坎华侨古镇上演。

  梦想花开,扬帆远航。

  开平市委十四届五次全会提出,要以“走在前列”总目标统领开平各项工作,全力争创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和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以下简称“百千万工程”)示范县,再造一个现代化新开平。

  上下一心,全力以赴!开平市将机遇转化为发展优势,将“施工图”转化为未来的“实景画”,将春天播下的种子转化为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累累硕果:入选2023年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100个创建名单,全省仅三个入选;荣获《绿美广东竞风华》(江门赛区)海选赛第一名,将代表江门市参加珠三角核心区片区决赛;党建研究自选调研课题获省优秀奖。大沙镇乡村矛盾纠纷化解新模式获中央政法委《长安》杂志发文点赞;开展“百千万工程”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亮绩亮效”评比活动……

  千钧将一羽,轻重在平衡。今年以来,开平市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通过党建引领乡村治理、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做大做强富民产业、壮大文旅产业规模等一系列举措,为助推“百千万工程”落地落实,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实现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党建之花别样红 聚焦村民小组建设 加强党在农村的全面领导

  “农村稳则天下安”。

  近年来,开平市坚持“全域长期抓系统,造形铸魂起作用”的党建工作思路,贯彻落实省委“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乡村振兴,推进省党建引领乡村治理试点县建设,聚焦村民小组建设的薄弱环节,大力实施“根须工程”,建强村民小组长队伍,推进村民小组规范化建设,盘活村组资源,不断加强党在农村的全面领导,提升乡村治理效能,激活乡村振兴“神经末梢”。

  强化村民小组长队伍建设,开平市完善“选育管储用”工作机制,持续选优配强村民小组长。开平市严把村民小组长“入口关”,物色了致富能手、外出务工经商返乡人员、退役军人、农村实用技术人才进入村民小组长队伍。同时,加大在村民小组长队伍中发展党员的力度,持续提升村民小组长党员比例。另外,全面推行村民小组长绩效考核制度,持续提升村民小组长干事创业积极性。

  开平市扎实推进村民小组党的组织建设和党的工作全覆盖,筑牢党在农村的执政根基,强化村民小组规范化建设,开平市把村民小组党建工作列入镇(街)和行政村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内容,坚持成熟一个、建立一个,推动条件成熟的村民小组单独建立党支部。同时,按照“有标识牌子、有党旗党徽、有规章制度、有活动场所、有公开栏”的标准,打造了30个村民小组党组织活动阵地。例如,龙胜镇桥新村桥新村民小组加强党建阵地建设,将村民小组综合文化楼打造成党支部活动阵地和党建工作站,为村民小组党员学习交流提供了固定场所。

  同时,试点实施村民小组重大事项“四议两公开一监督”,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议事协商决策机制。例如,三埠街道深耕“红色议事”制度,村民小组长召集村内的党员及村民代表召开“红色议事会”,讨论处理村内的各项公共事务,村民小组暂未能解决的问题由行政村党组织统筹解决,构建起行政村和村民小组两级联动的农村党群服务体系。此外,全面实行组账村监镇管制度,促进村组微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开平市强化村组资源盘活利用,一方面,试点成立强镇(村)富民公司,打造经营村组资源的载体平台。开平市鼓励村组两级以入股、联营、出租等方式,探索建立了9个强镇(村)富民公司、3个富民工坊,统筹盘活村组资源,推动形成优势互补、持续稳定的收益共享机制,实现集体经济从分散发展向统筹发展转变。另一方面,探索“两预两委托”,打造农村土地流转“开平样板”,解决农村土地碎片化问题,促进马冈鹅、大沙茶、禽蛋、丝苗米等乡村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成功创建省级茶叶、丝苗米现代农业产业园。

  品牌之花次第开 构筑“1+6”行政区品牌矩阵  打造富民兴村产业新标杆

  去年3月,开平市启动建设全国首个镇级行政区品牌“马冈优品”,随后相继启动建设“大沙优品”“塘口优品”“蚬冈优品”“赤水优品”“金鸡优品”五个镇级行政区品牌,去年12月,开平市启动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首个县级行政区品牌“开平优品”,构筑了“1+6”县镇两级行政区品牌矩阵。今年8月,开平市发布《开平市行政区品牌建设规划》,积极拓展开平市行政区品牌建设,广度和深度实现品牌经济价值凸显、经济引领作用突出、社会带动效应明显、城乡治理成效显著四大目标,推动开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全力争创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县和省“百千万工程”示范县。

  “我们茶园一共有373.33公顷。其中种茶的面积大概133.33公顷,可采面积大约80公顷,2022年的年产量有4万多公斤,预计今年春茶有1万公斤,收入大概有六七百万元。”开平市大沙里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梁振盛说。

  目前大沙镇共有工商登记注册茶企业28家,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14个,省级龙头企业1家,江门市级龙头企业2家,6家茶企获广东省生态茶园认定,种茶面积近2333公顷,其中名优茶树种植面积超666.67公顷,开平市茶叶产业园成功入选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名单。

  如今,走进位于开平马冈镇红丰村委会的华昌马冈鹅保育基地,山环水抱的优美景色映入眼帘,上万只马冈鹅正在水中嬉戏、觅食。而在不远处,五邑地区最大的马冈鹅苗集散中心——马冈鹅综合服务中心每天凌晨都会迎来各地的客户,一单单鹅苗交易在这里快速完成。

  除了龙头企业华昌公司外,过去一年马冈镇还有1家企业被认定为省高新技术企业、省重点农业龙头企业,3家企业获评江门市农业龙头企业。其中,在“马冈优品”品牌建设带动下,吉丰公司大力建设马冈鹅生态养殖示范基地,马冈鹅存栏量由2万只扩产到10万只。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重要“米袋子”“菜篮子”,拥有大米、马冈鹅、茶叶、禽蛋四大优势农业特色产业的侨乡开平,近年来,将农业品牌建设作为引领带动乡村振兴提质增效的“助推剂”,以打造特色品牌带动农业发展,探索出一条推动粮食安全、农民增收及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目前,开平有“三品一标一品牌”共68个,其中绿色食品认证6个、有机食品认证17个、无公害农产品认证18个,广东省“粤字号”农业品牌认证25个,“粤字号”农业品牌示范基地6个。如今,名优产品越来越多,金字招牌愈擦愈亮,开平走出农业发展“特优”之路,闯出乡村全面振兴新路子,带动当地群众致富奔小康。

  城乡之花满园春 缩小城乡“软硬”差距 扎实推进绿美生态建设

  “我们把这个地方租下来已经好几年了,当时这边的配套设施不是很完善,外面的公路还没修好,开发的时机不是很成熟。”五福里民宿负责人罗银颂说。2014年,罗银颂与团队租下了塘口镇五福里,计划将这个空心村打造成旅游民宿村。然而,交通问题却成为了横亘在这个年轻团队面前的最大阻碍。全长约2.11公里的塘口圩交锅线,是塘口镇群众进出的重点综合性交通要道。2020年,开平市按照四级公路技术标准完成对交锅线的“单改双”“白改黑”改造,不仅进一步缓解区域内的交通压力、提升道路通行能力,也全面拓展了农村道路的服务功能附加值,有效推进塘口镇“农村公路+文体产业”融合发展。

  “2021年9月正式试营业,到了11月份后,这条路沿线的花就全开了,吸引了很多游客过来打卡。我们这边更多的客户群体主要是大湾区自驾游的游客,以悠闲游或周末亲子游为主。”罗银颂说。路面平坦整洁、标线鲜明靓丽、标志规范齐全,环境优美的交锅线串联起了塘口镇的经济、旅游、文化的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正是看中了农村公路建设催生的巨大商机,一年前,“90后”青年张志远与伙伴们在位于省道S534开平市塘口旧圩加油站至公福亭段的凤朝里开起了露营地。如今,他们经营的露营地已经成为小有名气的打卡地。

  乡村要振兴,道路要先行。2021年以来,开平市累计建设及改造农村公路30.37公里,一处处青山秀水被一条条美丽农村路串珠成链,“农村公路+文化+旅游+产业”示范效应不断溢出。2023年,开平市将持续推进农村公路提档升级,高标准打造“邑美侨乡 世遗风韵”乡村振兴示范带,让县域进一步强起来、富起来、绿起来、美起来,绘就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新画卷。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开平市致力于绿美城市、乡镇建设,深入实施绿美开平生态建设七大工程,做深做实林长制工作,擦亮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底色。绿色美丽的生态环境是百姓安居乐业、幸福生活的重要保障。开平市积极开展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森林城镇建设和森林乡村建设,推动生态环境改善、生态文化发展和生态经济发展。

  今年以来,开平市持续打造森林城镇,并加强对名树古木的保护管理工作,做到建设、保护“两手抓”,构建绿美开平生态建设新格局,为筑牢粤港澳大湾区生态屏障、建设绿美广东贡献开平力量。

  文旅之花绽芬芳 激活文旅跨界融合,文艺旅游项目多点开花

  文艺创作亮点多,奏响新时代开平文化最强音。今年6月至7月,新编粤剧《碉楼》先后在广州、江门、开平等地精彩上演,掀起一波波观演热潮。国庆假期,新编粤剧《碉楼》将再一次在赤坎华侨古镇上演,唱响粤剧新韵。大型红色原创话剧《碉楼·寒燕归巢》成功首演,讲述爱国华侨革命故事。

  粤剧《碉楼》是由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红线女担任艺术顾问,由广州粤剧院在2010年创作排演的新编粤剧。该剧以碉楼为载体,通过讲述开平华侨司徒永堂的家史,以及司徒镇海与秋月的爱情故事,再现早年江门华侨异乡打拼的血泪辛酸和爱恨情仇。去年以来,在广东省、江门市、开平市多方合力推动下,粤剧《碉楼》启动复排,旨在更好发挥江门侨乡优势和红线女名人效应,传承发展粤剧文化,坚定文化自信自强,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碉楼·寒燕归巢》首次将世界文化遗产“开平碉楼与村落”与话剧艺术相结合,音乐中也融入了省级“非遗”开平民歌,是又一部以文艺方式讲好江门故事的文艺精品,对擦亮江门“世界遗产的代表地”“华侨文脉的传承地”等城市名片具有重要意义。

  重大文旅项目不断“上新”,展现开平风采!

  开平酒家、巴黎旅店、泰昌米店、丽源百货商店、西隆押铺、汇通银号、天宝银号……如今,走在古镇骑楼街,人们还可以看到当年的商家镌写在门楣或是立柱上的商铺名称,仿佛穿越时空,重见20世纪商埠的繁华。今年1月,赤坎华侨古镇开启试运营,让这个“侨味十足”的小镇重新走进大众视野。但鲜为人知的是,这个华侨小镇还拥有众多亮丽“名片”:中国特色小镇、省新型城镇化“2511”综合试点镇、城乡融合发展省级试点中心镇等。

  “赤坎华侨古镇项目共分三期建设,项目一期计划投资66亿元,包括上下埠历史街区和入口片区。”赤坎镇相关负责人介绍,作为江门市建设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合作国家平台的重要载体之一,赤坎华侨古镇是国内首个也是唯一一个以华侨文化为主题的大型文化休闲度假区。

  赤坎华侨古镇由开平市和中信产业基金、顶度集团合作共建,规划占地面积约120公顷,总建筑规模约75万平方米。项目(一期)已于今年1月正式开放试运营。“今年以来,古镇先后承办了中国(江门)侨乡华人嘉年华、‘中国侨都·红线女粤剧艺术周’等大型活动,累计接待游客超150万人次。”赤坎华侨古镇项目运营方相关负责人王红梅说,接下来古镇将加快完善古镇业态布局,推进文旅实现更高水平、更深层次、更大范围融合。“未来,项目(二期)将规划建设碉楼花园酒店、商务会展中心和滨河商业区,为华侨华人粤港澳大湾区大会、文化交流、金融论坛等活动开展提供新载体。”

  今年7月,澳门大学学生刘紫鑫第一次到自力村景区采风,被开平碉楼与村落的独特魅力所折服:“这里有着丰富的历史沉淀,让人内心感到安静、平和。”自力村位于开平市塘口镇,是世界文化遗产地之一。村内传统民居与碉楼错落分布,荷塘点缀,巧妙地展现了中西建筑的碰撞与交融。依托世界文化遗产和开平碉楼文化旅游区的“金漆”招牌,近年来塘口镇紧抓“双区”建设机遇服务港澳,加快全域旅游发展布局,推进江门塘口江澳青年文创小镇建设,高标准打造“邑美侨乡 世遗风韵”乡村振兴示范带(塘口段),吸引了不少文旅重点项目落户,旅游业态日趋丰富、完善。

  乘势而为,奋勇向前,持续拼搏,未来,开平市将全力争创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和省“百千万工程”示范县,在全面深化改革、建设更具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高水平自立自强等方面取得新成效、勃发新气象,奋力再造一个现代化新开平。

  文:严亮 制版:黄亚岚 邓诗君 严文静

手机看报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