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撤县设市30年 台山大地沧桑巨变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2年06月30日        版次:MA10    作者:罗忠明

  台城历史文化街区。 通讯员 胡思红 摄

  建设中的黄茅海跨海通道。 黄茅海跨海通道管理中心供图

  国能台山电厂。 通讯员 李坚 供图

  台山海龙湾。 广海镇政府供图

  1992年4月17日,经国务院批准,同意撤销台山县,设立台山市(县级),广东省人民政府委托江门市代管。转瞬到2022年,台山撤县设市已经30年。沧海桑田,30年间,台山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突飞猛进,农业稳步发展,城乡面貌焕然一新,交通路网日新月异,文旅卫教齐头并进。身处湾区,抢抓发展机遇,台山正以其昂扬的斗志和饱满的热情,积极作为,主动融入湾区建设。

工业经济突飞猛进

  撤县设市30年来,台山大步加入工业化进程,全市工业发展突飞猛进,逐渐形成以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科技创新为依托、具有台山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

  工业是经济发展的主战场。据统计,1992年台山工业总产值为42.46亿元。

  进入21世纪,随着全市区位优势日益凸显,招商环境进一步改善,越来越多的知名企业落户台山。2007年,全球最大的挂车企业富华重工落户台山工业新城。2014年7月31日,台城制药(现特一药业)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成为台山市首家上市公司,随后迪生力、绿岛风先后在上交所和创业板挂牌上市,台山A股上市公司增加到三家。

  撤县设市以来,台山市以建设“制造强市”为目标,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创新驱动水平节节上升,支柱产业做强做大,目前已形成以金属制品、汽车及零部件制造、农副食品加工、皮革制品、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纺织服装、电子电器、家具制造等产业为主的支柱产业体系。近年来,台山市依托产业基础大力推动工业提质,全力打造先进装备、新材料、大健康等新兴产业,从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导逐步向中高端的资本密集型产业转型升级。

  产业园区是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当前,工业新城和广海湾经济开发区两大平台已成为台山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引擎,承载全市大中小微各类工业企业总数达到1200多家,其中规上企业近300家,年产值超亿元企业接近100家,诸如台山核电、国能粤电、富华重工、海亮铜业、金桥铝材、海大饲料等一批年销售额超10亿元的大型骨干企业,为台山市工业经济增长提供了稳定支撑。

  截至2021年底,台山工业总产值增长到698.2亿元,比1992年增长超16倍。

能源产业蓬勃发展

  撤县设市30年来,台山初步形成火电、核电和可再生能源发电互补的多元化电力供应体系,能源产业发展蹄疾步稳。

  早在1952年4月,在台山北峰山山谷的塘田水库,建成全省最早的水力发电工程、华南地区第一座水力发电站——蛮陂头水电站,其第一台发电机组装机容量175千瓦。

  进入21世纪,台山市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发展燃煤电厂、核电站、风电场等大型电能源项目,电力能源种类齐、规模大,是广东重要的电能源基地。

  1993年1月,经国家计委批准立项动工兴建国能台山电厂,其中发电机组分两期实施。一期工程为5台60万千瓦燃煤机组,首台机组2001年10月开工建设,2003年12月建成投产;二期工程为两台100万千瓦机组,2011年11月全面竣工,台山电厂总装机容量达到500万千瓦。2017年,台山电厂7台机组全部完成绿色改造,总装机容量达到512万千瓦,成为南方电网装机容量最大火力发电厂的同时,全部机组实现烟气超低排放。

  2006年11月,台山市大用户直购电试点合同签约及启动仪式举行,广东电网公司、当时的广东国华粤电台山发电有限公司和首批参加试点的6家企业签订了直购电试点合同,标志着台山大用户直购电试点正式实施。这是全国第一个“一点对多点”模式的直购电试点地区,2007年11月被中国能源协会授予“中国电能源产业基地”荣誉称号。

  2007年11月,中国广东核电集团与法国阿海珐集团(AREVA)、法国电力公司在人民大会堂签署了关于合作建设、运营广东台山EPR核电项目的协议。这是中法两国能源领域在华最大的合作项目。一期工程两台单机容量为175万千瓦的核电机组,是全球首台和第二台建成投产的EPR核电机组。1号、2号机组分别于2009年和2010年开工。2018年12月13日,1号机组正式建成投产。2019年9月7日,2号机组建成投产。

  除核能外,台山核电站所属的中国广核集团还在川岛及沿海地区建设了连片风电场项目,为广东省的新能源发展再添助力。

  当前,台山市持续优化调整能源结构,推动一批可再生能源项目动工或落户。如渔业光伏在鱼塘、咸围上方架设光伏板发电,下方水域养殖鱼虾蟹,形成“上可发电、下可养鱼”的发电新模式。汶村光伏电站装机规划总容量为600兆瓦。其中,各50兆瓦的一二期项目已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三期300兆瓦项目并网在即。

  撤县设市以来,台山能源发展取得辉煌成就。据统计,到2021年,台山电力装机容量达到929.8万千瓦,拥有台山核电一期、国能台电、陆上风电场3个,投产和在建光伏发电项目12个。2021年台山核电发电量197.49亿千瓦时,实现产值71.17亿元;国能台电发电量267.14亿千瓦时,实现产值106.54亿元。

交通路网日新月异

  撤县设市30年来,台山市城乡道路不断延伸,路网越织越密,建成以轨道铁路、高快速路、国省干线、县乡道路、港口航道为网络骨架,总体协调发展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1992年,台山正迈进在工业化、城镇化高速发展的阶段。当时,全国最大的火电项目——国能台山电厂已确定落户赤溪铜鼓,但是火电项目与外界缺乏连接道路。于是,就在撤县设市第一年,台山市启动全市第一条高等级公路。这段公路全程约23公里,宽20多米,是当时全市建设等级最高的公路。

  1993年,公益港建成通航,开通了公益港至香港的货运航线,开启台山货物进出口水陆联运。后来,台山火电厂煤码头和鱼塘港两个万吨码头也先后建成。至此台山市拥有国际通航的大型深水码头。

  2001年,台山第一条高速公路——新台高速公路通车,台山纳入了全国高速公路交通网。2002年,广东西部沿海高速公路台山段通车。两条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140多公里,台山成为当时全国拥有高速公路里程最长的县级市。2021年,中开高速台山段顺利通车,台山市高速公路总里程增加到160多公里。

  2018年7月1日,江湛铁路正式通车,重圆台山火车梦。

  2020年6月6日,黄茅海跨海通道项目正式动工,项目建成后进一步强化珠海横琴自贸区、高栏港经济区和江门大广海湾经济区的联动发展,加快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撤县设市30年,台山交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全市道路通车里程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的110公里增加到现在的3128公里。其中,国道总长度达到193.9公里,省道从257.7公里增加到413.1公里,全市一级公路从12.7公里增加到137.1公里,二级公路从40.5公里增加到307.6公里,公路密度从30公里/百平方公里增加到95.2公里/百平方公里。

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撤县设市30年来,台山的乡村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自党中央从2004年起连续19年把“三农”问题写进中央一号文件,党的十九大更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台山各级干部和群众大力发展乡村。

  2018年,台山市出台“三清三拆三整治”“七强八改九提升”行动,整合资源、创新手段,统筹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基础设施建设。三年时间,56项硬任务、9大建设工程、77项重点工作清单,一件接一件完成。到2021年,已实现全域自然村集中供水全覆盖目标,2100多公里农村公路全部硬底化,无害化卫生户厕普及率100%、生活污水治理覆盖率达95%;村庄保洁覆盖面和生活垃圾处理率均达100%。随着美丽乡村建设的深入,台山乡村“颜值”焕发提升,全市所有行政村达到干净整洁村标准,70%行政村达到美丽宜居村标准。

  台山市积极创新治理方式,鼓励和指导镇(街)因地制宜探索运用“积分制”“清单制”,引导群众积极参与基层治理。同时,构建“多网合一”“一网多能”的网格精细化治理机制,促进乡村治理和谐有序。

  台山市培育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2条,省级乡村治理示范镇2个、示范村14条,成功打造海宴五丰、水步草坪里、台城桂水等33条“网红”特色精品村。

  近年来,台山全市建档立卡精准扶贫对象739户2208人全部实现脱贫并有序退出,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十二五”末期的一万三千多元增长到一万九千多元,49条薄弱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超过10万元,实现了农业产值和农民收入双增长。

  30年来,台山市主导产业优势突出,建成国家级“一村一品”示范村2个、省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村21个,“台山大米”和“台山鳗鱼”入选广东省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特色产品实力增强,培育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4个、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3个、广东省名特优新农产品10个、“粤字号”农业品牌产品23个。2021年,全市农林牧渔总产值超191亿元,乡村产业保持蓬勃发展。

采写:南都记者 罗忠明

手机看报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