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少江门人的眼里,墟街是一个特殊的存在。这里被视为江门城区的原点,很多关于江门的故事都从这里开始。在过去的600多年里,墟街见证了江门的沧桑和繁荣,也承载了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本期邑见,南都记者带你打卡墟街,感受老城风情。
红砖屋记录红色革命历史
相传在1000多年前,墟街所在的区域是一片汪洋大海,后来才逐渐形成滩涂陆地,再后来,江门的先辈在这里开辟了一个叫“江门墟”的墟集。但因为此处地势比较低,经常被水淹,为了通行方便,大家开始修建青石板梯。
这就是当年的水埠头。当时,坐船过来的人们在这里上岸,然后去到江门墟的最高处,也就是“墟顶街”做买卖。16世纪,墟顶街已经发展成为非常兴旺的商品交易市场。到了清朝,墟顶街成为了江门的政治商务中心,而江门也发展成为粤西一带非常重要的物资集散地。按当时这里的繁盛程度来看,墟街可以说是当时江门的CBD了。
今年4月中旬,在蓬江区白沙街墟顶社区党委委员谢玉才的带领下,我们走访了墟街,感受江门老街的沧桑历史和文化。
从长堤广场出发,我们沿着众兴路向墟顶行进。百余米长的众兴路两边店铺林立,其中,35号是一幢四层红砖房屋,引人注目。“这栋楼很有价值。”谢玉才说,这里曾是江会党组织秘密交通站。据相关党史记载,1949年10月22日晚,中共新会特区工委派出委员李光中等人为代表,成功劝说国民党广东省暂编第二纵队代司令云汉等人起义。10月23日拂晓6时,云汉等人在江门联名向各界发表《起义宣言》,宣布该部即日起正式举行起义,接受中国共产党和人民解放军的领导。至此,江门和平解放。25日,粤中纵队举行入城仪式。
江门近代最早的“高档住宅区”
余庆里原是清朝乾隆十九年(1754年)设置的新会县丞署所在地,民国二年(一九一三年),由民族企业余庆公司购得此地块。余庆公司将县丞署拆除后,划分三排、四巷约三十间屋地配售给各民户,按统一每幢两层两户高低相同,屋内布局一致,外形和巷道划一的规格建造住房,并取名为“余庆里”。民国六年(一九一七年)基本建成。建成之初,还建有两座二层式守卫楼,配备了常备军(相当于现在的保安)轮值维护治安。
余庆里是江门第一个按统一规划建造的居民小区,是江门第一个房地产开发项目,是一百年前江门最高档的住宅区,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建筑艺术价值。
在走访时,我们遇到了至今依然居住在余庆里的老人区德麟。区德麟在余庆里出生,在广州岭南中学读书,从事教育事业,育有三子一女。子女长大后,先后离开余庆里,而区德麟舍不得这里,喜欢诗歌、摄影的他,得闲创作,怡然自得。尽管已经92岁高龄,区德麟精神矍铄,背诵自己创作的《颂墟顶》:“江门墟顶历文化,十七世纪就有它……”全诗280字,区老一口气背完,不停顿、不喘气,着实令人钦佩。
不知不觉,我们在墟街已经逛了两个多小时。清一色的骑楼、树荫下三三两两的看报老人、偶尔擦肩而过的摩托车……时光荏苒,曾经人声鼎沸的墟街,现在已经安静下来。在这里,你可以暂别城市喧嚣,静下心来感受悠闲的老城时光。
珠中江新闻部 珠三角可视化工作室 联合出品 策划:田霜月 潘劲松 李平 统筹:曾育军 谭伟山
采写:罗韵姿 曾育军 罗忠明 严亮 摄影:谭伟山 陈辉 实习生 叶钧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