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意淡盈利难 古城业态如何破圈

破局:全力打造香山文化客厅、博物馆式文化街区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4年08月30日        版次:QA04    作者:侯玉晓 刘贤沛

  中山百货经过修缮,以全新面貌与市民见面。

  之以文兴业

  环看周边城市,广州永庆坊、深圳南头古城、佛山岭南天地……过去的老街成功变身时尚新地标,既赚足人气,又带来财气。而不少游览完香山古城、孙文西路步行街的游客,则普遍认为这里业态传统单一,有待升级。在古城城市建设日益趋同的今天,“鱿鱼”“烤肠”“臭豆腐”成为美食老三样,感受不到当地独有的文化风貌,品尝不了本土特色小吃,失落感会一点点打消游客对香山古城的期待值。

  “对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要以抓工业、抓科创的力度去抓,坚定不移地把文旅产业打造成中山的战略性支柱产业”,8月13日,在中山市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上,中山市委书记郭文海指出。对照这一目标,香山古城又应如何破圈生长?

  现状

  街区商业多为传统模式

  中山孙文西路步行街如今仍然延续着传统商业街模式,古老的骑楼里是同质化的品牌店,石板铺成的街道上空回荡着的小喇叭里反反复复的叫卖声。

  8月的一个工作日,南都记者来到孙文西路步行街,由于并非高峰期,街道上并没有太多人。500米的步行街上共有100多家门店,有10多家店没有开门,其中还有五家关闭的门店紧挨在一起,一眼望去有些冷清。

  步行街店铺以服装店为主,大部分店门打着“清仓”“批发价”“合同到期清货处理”等标语。门店经营类别同质化严重,仅打着“回力”品牌名卖鞋子的门店就有4家。从广州来的周女士本想在步行街上购买中山特色产品,但逛了一圈也没发现有令她“耳目一新”的物品。

  “从中山市博物馆走来孙文西路步行街,很多商铺都关着门。”来自东莞的林先生指出,香山古城内不少商铺一楼都已人去楼空,二楼基本未被开发、利用。

  “这次来中山是奔着孙文西路步行街来的。”来自深圳龙岗的赵女士表示有些失望,“一路走过来,感觉没有太吸引人的地方。”孙文西路步行街临街的商铺没什么特色,业态单一,同质化比较严重,“临街的商铺仍是传统业态,大多数是服装店、鞋店,少有本地特色、文化创意等业态。”

  “中山百货”是孙文西路东段的一个地标建筑。2021年3月31日,中山百货在陪伴中山人71年后停止营业。当时有商场员工表示,在网购冲击下,中山百货出现亏损,加上停车难、无法拓展餐饮项目、租金上涨等综合性因素,所以只能停业。

  南都记者了解到,目前中山市香山古城运营管理有限公司(简称“古城运营公司”)在中山投控的统筹下,今年上半年已完成中山百货大楼一至五层的整体招商工作,现正在开展业态规划和装修设计。

  在孙文西路的西侧入口,兴中广场是一个重要商圈。2013年,以南洋风情为建筑特色的兴中广场建成,一度成为中山消费新热点;但是由于运营不善,商场内的氛围冷清,目前二楼、三楼不少档口关门,业态面临重新调整。  

  破局

  石岐街道:活化古城产业空间 盘活街巷文化资源

  石岐街道表示,由于历史原因,孙文西路步行街逐步形成目前的业态布局。随着时间推移,当时丰富的业态布局已难以满足当今多样化的需求。石岐作为属地,正在全力配合做好丰富业态工作,计划在引入中山和国内外老字号商家及名店基础上,加载文创、展览、酒店、民宿、商场、特色餐饮、工匠作坊等业态,促进文商旅高度融合,全力打造香山文化客厅、博物馆式文化街区,全面激发街区的商业活力。

  在活化古城产业空间方面,将按照以点带线、以线带面、以面筑城的“三步走”工作思路谋划全域产业布局,从单体建筑到文化街区再到活化片区再到香山古城全域,研究并做好产业谋划。

  第一步修缮和活化一批条件成熟的老旧侨房作为样板,如从善坊18、20、22号,弓箭巷6号等,针对公有、私有、无主等多种性质分类施策,做好招商工作;

  第二步参考成都宽窄巷子、上海张园和佛山岭南天地等案例的商业规划策略,打造和活化三至五条历史文化街区,如孙文西路步行街、从善坊历史文化街区和西山寺历史文化街区等;

  第三步对于已有一定业态基础的区域,加大特色餐饮、住宿、文创等业态的招引力度,打造成片的高品质古城活化空间,随着项目成熟逐步完善零售、体验业态。完善产业政策保障,出台有关招商奖补方法、文化旅游产业促进办法等相关激励政策,助力全面活化构筑香山古城新风貌。

  在盘活古城历史文化资源方面,重视挖掘小街小巷背后的文化元素。通过在古城小街小巷建设咖啡屋、餐馆、特色酒店等,形成“记忆的符号性场馆”。中山美食资源丰富,要把美食背后的优秀文化故事讲出来,与古城街巷相映衬。同时,特色酒店也为古城的人流提供留驻的机会,助力链接往来游客。

  与此同时,在小街小巷设置休憩游玩场所。在“修旧如旧”原则下,对原破败恶劣环境进行改造整修,充分利用小街小巷荒地、废墟地、边角地等,见缝插针建设停车场、口袋公园、小花园、书廊等公共小空间,把街头转角打造成“金角银边”,提升游客体验度,长久地留下人群。

  此外,将推动数字文旅项目建设。通过打造“数字+文化+科技+游乐体验”高沉浸感的文化、游乐体验场景,打造虚拟与现实结合的文化体验空间,完成香山古城片区各类传统骑楼建筑、历史遗迹等不可移动文物及历史文物的精细三维建模,围绕重要遗址、历史故事等制作推出全媒体可视化宣传产品,建立数字博物馆,全面盘活小街小巷资源,增加古城吸引力。  

  建议

  香山古城产业活化 应兼顾公益性和商业性

  “地方政府进行文旅开发目的是带动周边区域和相关产业发展,注重长期持续回报和综合社会效益;而开发商或者文旅运营企业,追求的是项目利润和资金短期回报。两者的目标好比是‘养女儿’和‘养猪’”,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主任研究员、中山市发展改革研究会副秘书长贾文凯认为,在建设旅游综合体的时候,应注意协调政府之手和市场之手,建立激励机制引导和约束开发商。

  香山古城作为岭南文化和香山文化复兴项目,在公益性纯投入和商业性投入产出之间要有一个通盘考虑,比如大范围的市政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具有公益属性,开发早期应以政府财政为主进行投入,“这能够提升古城范围的土地价值,提高与旅游综合体运营商的谈判筹码,降低开发初期在开发资金方面对市场力量的依赖”。

  具体的商业项目,要考虑到前期投入成本和未来的盈利能力,就要符合商业逻辑,让市场来主导,可以通过控制土地出让进度、明确合作条款、股权控制等手段,确保旅游综合体运营商在按照规划控制和政府意图明确的总体导向范围内,进行开发建设。

  广东省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历史学博士、教授胡波建议,香山古城的保护活化要遵循“六个化”。首先是“学术化”。所谓学术化就是要充分研究香山古城的历史、范围、文化内涵等,形成学术成果,让学界对香山古城有一个相对统一的认识。

  第二是“艺术化”。学术研究成果出来后,要通过文学创作、文艺展示等各种手段展现出来,把学术成果转化成可视、可听、可唱、可感的艺术作品,让更多的老百姓接触、了解。

  第三是“产业化”。就是在艺术作品的基础上,把它变成影视产业、文化创业产业和美食产业等,让这些内容具有更强的生命力。

  第四是“市场化”。所谓市场化就是要让老百姓喜欢,贴近老百姓。市场化要以人为本、考虑效益。对于应该市场化的内容,市场主体都可以来竞争来做,谁做得好由市场来说了算。

  第五是“资本化”。市场化过程中离不开资本,对有价值的项目进行评估以后,可以进行融资,借助资本力量助力文化稳健发展。

  第六是“数字化”。对于香山古城中的文物等,要进行数字化保护、数字化管理,形成数字化的宣传产品,通过“数字化”既能够对文史资料进行全面梳理,也能够丰富宣传的方式。

  

手机看报
分享到: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