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板芙第一中学

走进西藏支教是她多年心愿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0年09月10日        版次:QA08    作者:侯玉晓

蔡建宇

蔡建宇,板芙镇第一中学数学老师。9月9日上午南都记者打通她电话时,她刚刚从医院回来,“过来第一次去看医生,说中度贫血”。咽下几颗补血药,她要开始准备下一节课。

进藏支教是多年心愿

去年,蔡建宇收到消息,中山市又要组织一批老师进西藏支教,她的第一反应就是,“我要去”。2016年蔡建宇经川藏线进藏旅游,“陌生人迎面走来,也会冲你笑”。这让她印象深刻,也在心里埋下种子,有机会一定要再去西藏。

交上申请表后,蔡建宇还特意坐火车到西藏,“想看看自己的身体能不能适应,毕竟已经44岁,有些事情不是靠意志力就能克服的”,停留20多天后,她觉得身体没有特别反应,就坚定了入藏决心。

要不要跟父母说,是蔡建宇一直犹豫的事。“父母都70多岁了,去支教一呆就是一年半,他们担心我,我也会担心他们”。当名单确定下来时,蔡建宇才向父母开了口,“这是我内心向往的一件事,感谢家人的支持,让我能完成这个心愿”。

受疫情影响,今年蔡建宇和同行们进藏时间比原计划推后,四月份到达工布江达县中学时,这里已经开学一段时间。“开始上课才发现,工作和旅游是不一样的”,蔡建宇说,之前走走停停,比较轻松;但是上课时声音要洪亮,一节课40分钟下来,也不停喘气。9月9日上午南都记者打通蔡建宇电话时,她刚刚从医院回来,“过来第一次去看医生,说中度贫血”。咽下几颗补血药,她要开始准备下一节课。

汉藏语言沟通难 培养起小老师

蔡建宇在学校教两个班,一共80多个藏族学生,碰到第一个问题是语言不通。“即便我语速放慢,学生也专心地听,还是有人反映‘听不懂,太快了’”。了解情况后蔡建宇才知道,因为学生住得分散,有的孩子小学六年读得断断续续,对普通话的掌握程度也不一样。“可能汉语还要在他们脑子里转化成藏语,再去理解”。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蔡建宇在班上培养起小老师。她利用每周星期六的早读时间,让小老师来讲课。

计算能力薄弱,是课堂上碰到的另一个难题。“课堂上除了要讲授新课的内容,还需要详细版演计算的过程,这样就大大地降低了课效率”,蔡建宇说,对于课堂上跟不上的学生,她就利用课间时间单独进行辅导。“刚开始是点名叫学生到办公室问问题,经过一段时间,班上越来越多的学生会主动到办公室,进行题目训练。”蔡建宇说,一个学期下来,班上的学习氛围开始发生变化。

要改变学生 先要改变家长

孩子能不能提起学习的劲头?蔡建宇认为,深层的影响来源于环境,特别是父母。工布江达县海拔约3500米,物产丰富。“这里有虫草、松茸、牦牛……当地不少人也安于靠山吃山的传统生活方式”。蔡建宇说起她的几次感受:一次在牧场蔡建宇想去跟几个30来岁的女子聊天,但是她们不会普通话,“说明可能没有上学”;还有一次上课,转头两个学生就不见了。“他们去采虫草了”,班上其他同学解释说。

“在这样的环境下,孩子学习上就没有太多压力”,蔡建宇认为。有一次她跟一名学生聊天,“你不担心自己的成绩吗?”“家里有牦牛,不担心的”。为了能了解学生最真实的生活状态,蔡建宇决定,从周末开始到学生家里进行家访。“如果父母观念不转变,小孩子也很难改变”。

抛开成绩,学生经常给蔡建宇带来惊喜。“刚刚举行完教师节文艺汇演,他们实在跳得太好了”,蔡建宇拿出一张照片,“孩子们有点骄傲地对我说,他们天生就能歌善舞。”

手机看报
分享到: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