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第64期“论道顺德”区政协委员建言资政座谈会在中共龙江镇委党校举行。
8月25日,第64期“论道顺德”区政协委员建言资政座谈会在中共龙江镇委党校举行,区政协委员、专家学者、企业家代表、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等围绕“顺德如何打造最友好的制造业强区”展开讨论,为推动制造业当家建言献策。
区政协副主席招霞红点赞区政协委员们从本土现有企业的服务及新兴产业招商上的建言,并表示许多本土企业家务实低调、勤劳智慧,在顺德这片热土上屡屡创造奇迹。在新形势下,顺德政府也要及时转变思维模式,服务好企业发展,加快惠企便民政策落地实施。同时也要持续做好招商引资工作,每年供应工业用地7000亩,积极引进高新技术产业,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配套,促进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协同共进,助力打造最友好的制造业强区。
如何帮助企业破局?寻找第二增长曲线,重塑经济增长新动能
今年6月,中共广东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在“十大新突破”中进一步明确,要始终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在建设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上取得新突破。作为制造业大区,顺德培育形成了多个发展迅速、优势显著的产业集群,尤以智能家电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这两个3000亿级的产业集群最突出。今年以来,顺德更是落实“工业立区,科技强区”战略,加快打造“最友好的制造业强区”,通过“扩空间、提效率、优配套、拿诚意、撑企业”,让“最友好”成为顺德制造业发展生态最鲜明的特征。
当前,顺德制造业的这块“土壤”呈现出哪些发展特点?“经过40多年的发展,顺德经济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80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培育出两家世界500强企业、40家上市公司(含过会)、超36万户市场主体、超3000家高新技术企业,2022年工业总产值突破1.2万亿元,凸显了以工业为主、民营企业数量庞大、本土企业成长迅速、创新发展成果显著四大特点。”在座谈会上,区政协常委、区经济促进局党组成员、总经济师冯家擎细数成绩的同时也直言顺德的短板,最明显的是经济主要依靠家电、家具、机械装备这些传统的优势产业,其中新兴战略性产业占比较少,创新氛围不足等。
佛山市人大代表、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大数据与会计专业负责人曹利从专业角度分析当前在顺企业遇到的实际困难,不仅有外部环境造成的国内国际需求下降、区域竞争加强、“抢人大战”政策层出不穷等压力,内部发展也遇到了土地资源吸引力低,中小企业转型融资难,原料、运输、人才成本攀升,产业结构不平衡等难题。
面对这样的困局,顺德服务、顺德制造如何帮助企业破局,成为滋养企业成长的动力站、能量场?广州市社科院城市文化研究所副所长柳立子以多家企业转型升级的生动案例给出答案。她建议,企业可以从简单的制造业产品割舍或转型,升级成为同行业或跨行业提供多链条服务,将自身优势发挥到最大。
区政协委员、佛山市顺德区罗恩科学仪器有限公司总经理罗耿荣认为,面对经济下行压力,顺德应积极引导制造业企业主动适应国家政策,增强企业信心。当前,传统制造业在顺德已经处于“天花板”级别的成熟周期,最重要的是保持现有产业优势,帮助企业转型升级、降本增效;同时也要锚定高质量发展,积极寻找和开辟第二增长曲线,重塑经济增长新动能。
如何降低制造业综合成本?政企携手,打造全链条综合成本优势
打造最友好的制造强区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项系统性、全局性的工作。“最友好”首先体现在制造业企业实现综合成本最低。
“任何的企业都关注成本,营造一个更低综合成本的商业环境,是体现最友好的一个重要环节。”区政协委员、中国家具协会副会长、广东米兰汇家居展贸中心有限公司总经理廖锦添建议,要降低制造业综合成本,既需要政企携手,巩固顺德原有供应链优势,把传统产业采购成本优势扩展到制造业全产业链配套上,形成全链条综合成本优势。也要持续优化产业结构,发挥现有“一镇街一产业”的特点,集约化构建满足制造业转型升级需求的设计园区、高科技园区和销售中心,并搭建统一的销售平台,从而促进企业降本增效,打造产业环境持续自我优化和拓展的良性循环。
“顺德土地开发强度超过50%,部分经济强镇甚至超过了70%,工业用地极其紧张,土地成本也较高。但近年来,顺德通过村级工业园改造腾出了一些空间,建设十大超千亩产业园。”曹利认为,园区非“仅有大楼之谓也”,而应做好软环境建设。建设公共服务平台(如公共实验室、公共检测认证机构、公共培训中心、公共信息平台、电子商务平台、信用记录平台、物流平台)、公共品牌建设、公共渠道建设等,推动企业“轻量化”,降低成本和风险,便利新创企业成长,优化投资环境,降低企业发展成本。
“顺德原来的(厂房)租金比较贵,综合成本比较高,但是近年来我们通过村改腾出了土地,建设标准厂房,进一步降低厂房租金。”冯家擎表示,同时政府通过税收减免、租金补贴等政策来鼓励、引导企业上楼,从而降低企业的综合成本。
如何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事业留人,推进创新要素的集聚和跨区域互动
当前,顺德的制造业也在积极谋求从资源和劳动力密集型向知识和技能密集型生产模式转型,因此技术和人才便成为制造业生产要素的核心支撑。
“人才是顺德的短板。之前调研的一家新能源赛道企业,计划高薪招聘100名技术人员,但一直招不满。”冯家擎表示,接下来区镇联动,通过构建内连外通交通网、以水兴城战略提升城市品质等方面来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顺德经济总量已经超过了国内很多省会城市,但与一线城市相比,城市整体规模偏小、面貌落后、呈散状分布,难以提供城市所特有的文化、娱乐、休闲功能和宜居环境,与高度发达的经济总量不匹配。对吸收科技、文化和生产服务业方面的高端要素形成阻碍。一些人宁可每天从广州、禅城开车或坐轻轨到顺德上班,也不愿意在顺德安家落户。”曹利还谈道,高校科研院所缺失也是顺德对人才吸引力不足的重要原因,而相关人才制度的执行力不强也会对留住人才产生不利影响。
那顺德应该如何打造“人才友好”的制造业强区?“形成对人才‘友好’的制造业城市,这是一个长期、细致、口碑相传的积累过程。”曹利建议,首先是营造有利于创新的环境,面向全国乃至全球,推进创新要素的集聚和跨区域互动,完善产学研的利益机制,实现企业、高校和科研部门的网络化合作。其次,加强与本地产业结构和转型升级方向相匹配的关键人才的引进、培养,做到事业留人。优化人才发展的创业环境,根据创业的不同阶段给予扶持。鼓励对重要科技和管理人员实施多种方式的股权和分红激励。
现场嘉宾
广州市社科院城市文化研究所副所长 柳立子
佛山市人大代表、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大数据与会计专业负责人 曹利
区政协常委、区经济促进局党组成员、总经济师 冯家擎
区政协委员、中国家具协会副会长、广东米兰汇家居展贸中心有限公司总经理 廖锦添
区政协委员、佛山市顺德区罗恩科学仪器有限公司总经理 罗耿荣
统筹、采写:南都记者 胡嘉仪
主持:南都记者 路漫漫
摄影:南都记者 郑俊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