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1日,东莞无人驾驶智能环卫车在滨海湾新区上路测试。 滨海湾新区供图
从天空俯瞰松山湖中心区。松山湖低空经济发展迅猛。南方日报记者 孙俊杰 摄
去年9月,东莞实现飞机制造“零的突破”。谢岗融媒供图
今年1-5月,东莞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039.91亿元,同比增长11.5%,“制造之城”高质量发展的韧性与活力跃然眼前,但这份朝气蓬勃远不止此。
背后,是东莞以新质生产力启动“涡轮增压”,推动产业“再生长”的过程。
制造起飞,竞速未来,东莞制造业乘势驶入快车道。低空经济、无人驾驶等未来产业落子,新一代电子信息、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发展,玩具、家具等传统优势产业焕新……东莞新型工业化持续发力,制造业升档提质,涌现出越来越多新质生产力的“东莞样本”。
欲求转型,唯有创新,东莞制造业转型时刻见真章。作为制造业大市、科技创新强市,东莞产业家底雄厚,并拥有一批大科学装置、大科研平台等优势科创资源。在加速推动形成新质生产力这道命题上,东莞有了全新的底气。
1
未来产业落子
自动驾驶观光车将上路 无人驾驶“驶入”快车道
近年来,以人工智能、物联网、元宇宙、无人驾驶、量子计算等一批前沿科技成果相继开启产业化进程,这些未来产业的代表逐渐成为助推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今年6月中旬,东莞滨海湾新区的无人驾驶智能环卫车一经亮相就迅速“出圈”。这个拥有着“智慧大脑”的环卫车是中国首款前装量产无人驾驶环卫车,搭载文远知行自研自动驾驶软硬件系统,不仅能为城市提供道路清扫、洒水降尘、喷洒消杀等多种环卫作业服务,感应到行人或车辆靠近时还会及时主动避让,投入运营后将覆盖滨海湾超85万平方米的道路保洁。
除了环卫公共服务领域,自动驾驶旅游观光服务试点也正在滨海湾加速落地,7月两辆自动驾驶无人巴士有望在交椅湾板块开展道路测试。自此,“无人驾驶”不再是一个充满未来和科技感的词语,将逐渐“驶入”东莞人的日常生活。
智能网联汽车是人工智能、信息通讯、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在汽车领域应用的关键载体,正成为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战略方向。《东莞市新能源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提出,要打造国内知名的智能网联汽车关键核心零部件产业集群,支持建设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场、示范区,支持龙头企业向智能网联汽车市场渗透。
去年9月,东莞市首个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与示范应用先行先试示范区落地滨海湾新区,积极探索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与示范应用各种运用场景,为推动全市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走在行业前列提供“实战”经验。
面向未来,滨海湾围绕“智车之城”进行了一系列探索与部署:依托自动驾驶、智能座舱、无人配送物流、无人驾驶特种作业等一批丰富多样的运用场景,编制全新的产业总体规划和扶持政策,重点聚焦传感器、激光雷达、RFID技术、通信元器件信息交互终端、算法等关键零部件技术领域,全面融入智能驾驶产业全链条。
东莞排兵布阵未来产业,地上的智联网已有生动的应用雏形,东莞也正在抓紧“开发”天空上的智联网——低空智联网。
低空智联网是在低空空域3000米以下,通过融合网络化、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构建的智能化数字网络体系,旨在提升低空综合治理效率和空域资源利用。今年4月工信部赛迪研究院发布的《中国低空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24)》测算显示,2023年中国低空经济规模达5059.5亿元,增速达33.8%,预计到2026年规模有望突破万亿元。
低空经济抢跑“起飞” 产业链企业达528家
随着低空经济成为热词,人们不禁要问,低空经济,应如何高飞?
全国各地纷纷抢抓机遇积极布局。5月,《广东省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6年)》印发。其中提出,到2026年,低空经济规模超过3000亿元。方案还提及,要依托广州、深圳、珠海三个低空经济核心城市强化引领支撑,发挥含东莞在内等市制造业配套优势,推动因地制宜打造低空应用场景,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低空经济产业集群。
可以看到,不仅为广深这样的大城市带来发展利好,低空经济更为东莞、佛山等以制造业为主的城市带来产业转型升级、市场订单需求和资源人才要素集聚等三方面利好,催生出“低空飞行+N”新业态、新场景、新模式,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打造增长新引擎。
南都记者观察到,区域层面上,当前广州、深圳、珠海等地已集聚亿航智能、小鹏汇天、大疆、丰翼科技等全国头部企业,并创下多个全国第一。不过,近年东莞发挥制造业产业链完备、工业应用场景丰富等优势,积极布局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也逐渐成为低空经济赛道的有力竞争者。
通用航空航天产业,是东莞规划发展的四大未来产业之一。今年4月,工信部赛迪研究院发布《中国低空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24)》,公布低空经济企业资源集聚TOP50城市。其中东莞市泛低空经济产业链相关企业达528家,居全省前列,仅次于深圳、广州。据悉,东莞松山湖已经聚集了丰翼科技、东莞通航、蜜蜂航空、超粤航空、中科云遥等低空经济产业链相关环节的企业,涵盖了无人机组装、低空飞行、低空保障、综合服务、航空科普、北斗网格等领域,积累了一定的产业发展基础。
本月,东莞上市企业祥鑫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祥鑫科技”)发布公告称,目前收到国内某头部飞行汽车制造商的项目,确定为其供应电池下箱体总成及液冷板等产品,预计项目年销售总额约6000万元。祥鑫科技表示,公司围绕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战略规划,加快低空经济相关产品的研发和开拓,形成了独立的核心技术体系,能够为不同的客户提供多样化的解决方案。
值得一提的是,在整机生产领域,去年9月由超然航空科技(东莞)有限公司生产的AeroCanard鸭翼飞机在东莞市谢岗镇下线。这也是首架在东莞生产制造的高端通用航空器整机,标志着东莞实现了在飞机制造上“零的突破”。
南都记者了解到,目前东莞市发展和改革局正联合有关部门抓紧谋划组建东莞市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专班,加快编制《东莞市推动低空经济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和《东莞市推动低空经济发展若干措施》等有关扶持政策,为东莞低空经济企业提供优质营商环境和有力政策支持。
抢抓低空经济“风口”,东莞正加快布局培育新质生产力增长点,在低空经济领域为“再造一个新东莞”持续发力。
2
新兴产业提速
拥有制造业企业约21万家 新质企业活力迸发
东莞的制造业经历了三轮升级。改革开放后“三来一补”的代工轻工业,是第一轮产业浪潮;从“世界玩具之都”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到强装备制造、电子信息产业,是第二轮产业升级。现在,面向大湾区、面向世界的东莞迎来了第三轮以新质生产力为主导的升级。
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的先进生产力。可以说,新质生产力是城市产业发展最有效养料。但想要枝繁叶茂、茁壮成长,则离不开牢固的根基。对于东莞而言,雄厚的产业基础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了支撑。
制造业是东莞最鲜明的底色,全市拥有制造业企业约21万家,规上工业企业约1.38万家,制造业体系涵盖34个工业大类,形成了万亿级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5000亿级的装备制造集群,以及4个千亿级、9个百亿级产业集群。在智能移动终端、智能装备、泛家居等领域,东莞培育形成了3个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在产业的协同发展下,东莞于2021年成功晋级全国第15个“双万”城市。
如今,具有制造业基础雄厚、产业集群效应明显、创新能力提升等特点的东莞,坚持“科技创新+先进制造”城市底色,已经发展成为全国制造业最发达的城市之一。东莞一步步脚踏实地地强化核心制造能力、催化战略新兴产业,践行新质生产力的落地。
近日,第八批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名单公示,10家莞企入选制造业单项冠军,入选数量为全省地级市第一。南都记者注意到,这些涵盖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单项冠军和重点产业链,正是东莞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主要载体。
当前,战略性新兴产业正成为东莞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的沃土。随着全球科技创新进入密集活跃时期,新一代数字、生物、能源、材料等领域颠覆性技术不断涌现,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创造了条件。
2021年东莞市启动建设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集成电路、数字技术等方向。2023年东莞产业立新柱加速,东莞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产值突破1000亿元。龙头项目领航、中小企业“伴飞”、产业链条日渐明晰,东莞新兴产业长势生猛。2024年,东莞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继续寄予厚望,提出力争七大战新基地固投增长30%以上。
镇街智造力量崛起 产业集群“火热成势”
作为东莞的“东南门户、产业重镇”,塘厦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临深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基地跃上新台阶。2023年,实现工业总产值432.89亿元,协议投资总额264.66亿元,两大指标均位列全市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之首。截至目前,临深基地共招引重大产业项目21宗,总投资超400亿元,预计全部建成后产值超800亿元。新一代电子信息、半导体及集成电路等四大产业集群在这里“火热成势”。
位于水乡功能区的两大战新基地,主要聚焦新能源与数字经济两大板块。数据显示,2023年,水乡两大战新基地实现工业总产值约210亿元,协议投资总额91.1亿元,固定资产投资45.6亿元,产业项目摘牌动工10宗,居全市各战新基地前列。在东莞新能源产业基地,赣锋锂电新型锂电池及储能总部项目、中塑5G智能终端、新能源汽车新材料总部项目、氢蓝时代氢燃料电池智造项目等布局于此,两大基地建设如火如荼。
水乡基地还提出,2024年要实现“双十”增长目标,即实现工业总产值230亿元,实现固定资产投资55亿元,两项任务都要达到10%以上增长。
以这两地为代表的电子信息、新能源、数字经济产业的向新而行,是东莞新质生产力加速发展的一个缩影。还有5000亿级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1500亿级的新材料产业及快速增长的新能源、人工智能、半导体及集成电路、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企稳”新质生产力的东莞样本。
镇在发力,村在行动。6月16日,中堂镇潢涌村“百千万工程”重点项目观摩暨潢涌智造产业园开园仪式成功举行。该项目由中堂镇潢涌村自行改造,是该村推进“百千万工程”省市典型村建设的重要抓手,同时也是该村冲刺东莞第二个“百亿村”的重大产业平台。根据规划,该园区将力争5年内打造成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吸引优质企业和创新人才集聚,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创新高地。
东莞将2024年定为“投资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将是主力军。各镇街(园区)依托七大战新基地勇闯新赛道,以新质生产力驱动新型工业化的图景徐徐展开。
3
传统产业焕新
文化赋能蝶变升级 玩具制造业去年产值262亿
不仅限于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传统产业的智能化升级也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此前广东提出,要聚焦转型引领,以数字化赋能推进产业智能化发展,以绿色制造和循环经济为抓手推进产业绿色化发展,加快优化产业形态。
但曾有声音提出,东莞传统制造业比重较大,面临转型升级压力也会更大。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学系教授林江曾向南都记者表示,“推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加快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构建,是东莞市走出经济困境的重要路径。”林江认为,东莞的首要任务是推动传统产业“老树发新枝”。
东莞如何破解?东莞“八大支柱产业”之一的玩具制造业填写了一份鲜活的答卷。其从传统玩具业成长蜕变为当下风头正劲的潮玩产业,正是传统产业在新时代的生动表达。“潮玩”是潮流玩具的简称,是以青年流行文化为内核,以玩具为载体,融入了设计师和艺术家流行文化元素、设计理念和美学风格的文化产品。
潮玩产业,已经成为东莞传统玩具产业采用新生产方式整合资源的焕新体现。以2023年数据为例,东莞玩具制造业的规上工业企业达288家,产值262.17亿元,其中潮玩接近200亿元,占比约76.3%。
“世界潮玩看中国,中国潮玩看东莞”。截至今日,东莞依旧拥有超4000家玩具生产企业、近1500家上下游配套企业,是全国最大的玩具出口基地,已形成以石排、清溪、凤岗、茶山等镇为重点区域的玩具产业基地,产业集聚显著,产业配套完善。
如今,全球动漫衍生品1/4在东莞生产,中国近85%的潮玩产自东莞,可见东莞潮玩产业产值占比已占绝对优势,引领着整个传统玩具制造业蝶变升级,是新质生产力在传统产业中的优秀实践者。
将推动超万家工业企业 数字化转型“涤旧生新”
除了玩具,东莞还拥有纺织服装、食品饮料、家具等多个优势传统产业,是东莞制造业版图的重要组成部分。
得益于企业创新能力强,以及产业的群聚效益,东莞正借助数字化赋能智能化提升、高端化引领重塑制造业竞争优势,将传统产业培育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
去年,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组织开展了第一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的竞争性评审工作,东莞以总分第二上榜全国首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
有此成绩,得益于东莞早前部署。早在2022年,东莞市政府就以“一号文”名义印发《关于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将中小型制造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作为未来发展的重点。其中提到,东莞重点支持新一代电子信息、高端装备、食品饮料、纺织服装鞋帽、家具等优势产业集群,开展中小企业“上云上平台”数字化普及。
数据显示,2023年东莞已有超过9000家规上工业企业启动了数字化转型工作,约占全市规上工业企业总数的70%。在重点企业数字化转型方面,2023年东莞新增推动157家企业开展智能工厂(车间)建设,带动500家企业启动数字化转型标杆项目建设,东莞模德宝成为全省唯一的模具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试点。到今年,东莞将推动超万家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
年初的东莞市政府一号文,更是为传统产业“量身定制”了发展之策——东莞以纺织服装、食品饮料、玩具、家具、造纸、包装印刷、化工、模具等8大传统优势产业为重点,以推动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为主抓手,逐一明确产业转型方向、破解制约转型升级的突出痛点、提出支持产业转型升级的政策举措。
东莞还提出,截至2025年底,拟围绕智能移动终端、食品饮料和纺织服装三个细分行业,对720家中小企业完成数字化转型改造任务,其中包括智能移动终端600家、食品饮料40家和纺织服装80家。
凭借家具产业,东莞着力打造全球“家具之都”,不断满足消费者的个性需求;凭借玩具产业,东莞借力制造美学重塑运营模式,潮玩“爆款”频出;凭借食品产业,东莞发力布局预制菜全产业链,进击万亿新业态……如今,东莞传统产业发挥着多年积淀形成的产业链与供应链优势,积极拥抱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模式,以数字化转型“涤旧生新”,实现新质生产力在传统产业的创新表达。
02-04版采写:南都记者 曾奕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