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龙华街道培育精品文化IP“矩阵”

打造公共文化服务高地,探索赋能社区发展治理新路径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4年06月28日        版次:FT22    作者:潘莹瑜 刘庚怀

  “精彩龙华”社区文化节闭幕式。

  文化的“文”,轻轻一点,是历史的沉淀;自信一横,是时代的荣光;灵动一撇,是创新的灵魂;而坚定一捺,则是对传统的回望。一点、一横、一撇、一捺,每一笔都渗透进了龙华街道。

  文化是城市发展的根脉,是衡量美好生活的重要标尺。时间维度上,龙华街道文化底蕴深厚,这里麒麟舞与舞狮并举,客家习俗、客家山歌源远流长,清湖三界庙、廖氏宗祠、振声书屋等历史民俗文化符号遍布辖区;空间维度上,麦金画、望野博物馆等新晋“顶流”散发熠熠光辉,党群文艺精品不断出新、出圈;深圳书城龙华城、城市书房让居民尽享文化生活。同时,龙华街道以“匠心”守护传统文化,通过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非遗公益活动,让居民们近距离感受到剪纸、刺绣、泥塑等传统文化的魅力,这些活动不仅是对龙华街道古韵文脉的充分唤醒,更让居民感受文化力量,坚定文化自信。  

  强化高品质文化供给

  推动文艺精品力作迭出  

  与时代同频,构筑与时俱进的“文艺新高地”。艺术家们以才华为笔,以激情为墨,打造一批兼具艺术水准、市场效益和大众口碑的“龙华制造”,既有反映时代发展的主题性大作品,也要有展现身边幸福生活、情感真挚细腻的“小而美”创作。舞蹈《时间的红》描绘出时间的流转与历史的厚重,这部作品在广东省岭南舞蹈大赛中脱颖而出,荣获多项金奖。《最好的时代》里唱出了时代的繁荣与社会的进步,传递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未来的憧憬。在广东省群众艺术花会音乐类比赛中,这首歌曲荣获银奖,印证了龙华街道在音乐创作上的不俗实力。

  此外,龙华的曲艺创作不断拓宽现实题材半径,呈现时代纤微与宏阔,原创相声《诗鲜》成为深圳唯一获第十二届中国曲艺牡丹奖提名的作品。深耕时代沃土,龙华街道的艺术家们以当代艺术传递本土声音。其中,《客家禧》将客家文化与现代舞蹈元素巧妙结合,展现了客家人的风土人情,更传递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入围了中国舞蹈艺术最高成就奖“荷花奖”决赛,还登上了央视春晚深圳分会场的大舞台。  

  把握精神文化需求

  塑造公共文化服务“IP”

  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的进程中,位于龙华区地理中心的龙华街道,无疑是一个颇具典型意义的样本。在这样一个高密度城区、特大型街道,居民群众对于品质环境的追求,无疑更加强烈。龙华街道精准把握青工的精神文化需求,出彩出圈的“文化IP”竞相涌现,其中,“精彩龙华”社区文化节这场文化的狂欢已成为龙华街道群众文化活动的金名片,自2012年创办以来已连续成功举办十二届,每年都吸引了上万居民的参与,在这里,居民们用才艺点亮舞台,用情感串联邻里,使公共文化充分融入市民日常生活,文化“粉丝”群体日渐庞大。从才艺表演到文化讲座,从手工艺制作到互动体验,不仅丰富了居民的生活内涵,也勾勒出了龙华街道文化繁荣的生动图景。

  而“音为有你”青工音乐基地,犹如音乐爱好者们心中的“音乐绿洲”,见证并滋养着每一个音乐梦想的生长。至今,已有超过30万人次的青工现场参与活动,青工音乐基地先后培养出30余位优秀的青工音乐人,基地创作的音乐作品以及培养的青工爱好者总计获得市级以上音乐类奖项26项、省级奖项6项。这里既有盛大的演唱会和惬意的草地音乐会,又有亲民的音乐沙龙和公益培训,无论是对音乐满怀热忱的普通人,还是专业的音乐人士,都能在这里得到最真挚的回应。  

  文化融合与数字助力:

  激活“文化+”的新生力量  

  龙华街道用数字解码文化基因,通过网络平台直播等新媒体手段,让精品文艺活动跨越时空的限制,触达更多人群。青工音乐基地的在线直播观众量逐年飙升,已连续多年突破百万大关,至2023年,在线参与人次跃升至300万,累计触及超1000万人次。在龙华街道的精心培育下,“文化+”的模式开花结果,与科技、旅游、教育等领域深度交织,催生出了文化发展的“满园春色”。龙华街道的文化图谱持续拓宽,文化的“无形之力”淬炼为“有形之撑”。从以文化熏陶人心、涵养风气,到人文与经济交融共生、相得益彰的人文经济新形态,龙华街道的人文优势正被转化为推动城市前行的动力。

  这里有一幅幅构建高品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画卷,各类文化惠民场所及活动点缀城区;这里文艺精品竞相涌现,文艺人才群星闪耀……从耳目一新的原创文艺作品,到丰富多元的文化盛事,街道文化的“一池春水”生机勃勃,龙华街道以文化的深度和广度为经纬,编织出一条通往“文化高地”的路径,一个文化热潮涌动、文化动能澎湃的龙华街道正绚丽绽放。

  文:潘莹瑜 刘庚怀

  制版:李斌 肖美连 刘蔡林  

手机看报
分享到: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