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徐扬生介绍了人工智能未来发展方向。 通讯员供图
为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推动人工智能教育发展部署,抢抓人工智能教育发展先机,加快推进深圳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的普及,2023年5月30日上午,深圳市首场“双百”人工智能专家(即百名人工智能教授、百名人工智能博士)进校园活动开幕式在深圳实验学校初中部举行。
开幕式由深圳市教育局副局长赵立主持,深圳市教育局局长郑秀玉出席活动并致辞。各区教育局负责人、市直属学校人工智能教育负责人以及深圳实验学校的师生代表等参与此次活动。
激发中小学生的科学兴趣
郑秀玉表示,“双百”人工智能专家进校园系列活动,是深圳市教育系统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推进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的重要举措。中小学生与人工智能专家面对面、零距离接触,领略大师风范、感受科学精神,有利于激发中小学生的科学兴趣,提升科学素养。下一步,深圳市教育局还将出台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课程纲要和指南,充分利用高校和城市人工智能资源优势,推动实现义务教育阶段人工智能教育普及化,大力建设人工智能教育实验校,打造人工智能教育特色课程和特色活动,以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撬动教育教学和育人方式变革,助力深圳教育高质量发展。
活动现场,郑秀玉与徐扬生院士等嘉宾共同点亮屏幕,宣布“双百”人工智能专家进校园活动正式启动。
现场展示人工智能写的“校歌”
中国工程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徐扬生教授等四位人工智能专家为深圳师生带来了一场精彩生动的科普讲座。徐扬生院士介绍了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主要应用领域和未来发展趋势等相关知识。结合实际案例,向师生们展示了人工智能在医疗、交通、金融和教育等领域的应用,并以视频方式展示了人工智能在相关领域的应用场景,激发了学生们对于探究人工智能技术的浓厚兴趣。
徐扬生提到,人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会发生多次“更新”,人体骨骼每十年更新一次,人体肝细胞每三个月更新一次,皮肤细胞每28天更新一次,胃黏膜细胞每6天更新一次,肠黏膜细胞每3天更新一次,总的来说,人体在10年左右,肉体部分全部更换了一次;人的心肌细胞一辈子更新1.5次;而人的脑部中枢和眼睛神经细胞终身不变,因而,心脑是基本不更新的,确定“你是谁”,显然心脑比肉体更基本,大脑和“心灵”,远比肉体更重要——这个形象的比喻,揭示了人工智能发展需要深刻认识的基本伦理,也让学子们更好地理解人工智能未来发展的重点方向和前沿趋势。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方一向教授、黄锐教授、王本友教授也分别带来了有关大数据、计算机视觉和ChatGPT应用等主题的精彩讲座。现场还展示了ChatGPT等人工智能为学校撰写的“诗歌”、“校歌”,这些生动的“作品”也令现场师生发出赞叹。
据悉,本学期,深圳市教育局将陆续在各区举办深圳市“双百”人工智能专家进校园系列活动。下半年,各区教育局将接力举办深圳市“双百”人工智能专家进校园系列活动,力争在全市掀起普及人工智能知识热潮,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和热情,助力创新思维训练和拔尖人才培养,进一步推动深圳市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的全面深入开展。
采写:南都记者 周正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