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东游”出行新体验:开往东部的地铁再上新

地铁16号线开门迎客,深圳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559公里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2年12月29日        版次:NA07    作者:张艳丽 赵炎雄

  16号线将进一步满足市民从坪山、龙岗来往罗湖、福田和南山通勤的出行需求。

  16号线将进一步满足市民从坪山、龙岗来往罗湖、福田和南山通勤的出行需求。

  全线站点整体以“阳光+”为设计主题。

  全线站点整体以“阳光+”为设计主题。

  16号线站点设计融入大量客家文化元素。

  12月28日上午10时58分,深圳地铁16号线正式开通初期运营。至此,深圳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模达到17条(含有轨电车),运营总里程559公里。开通后,将进一步满足市民从坪山、龙岗来往罗湖、福田和南山通勤的出行需求,东部地区内部交通更加畅通,区域发展也将在轨道交通的覆盖下进一步释放活力。

  区域发展

  东部片区市民通勤更便利

  作为东部地区骨干线路,地铁16号线由既有3号线大运站引出,途经龙岗老中心城区、坪山中心区后终至田心站。全长约29.2公里,设站24座。其中,换乘站10座(含远期规划7座),分别在大运站、双龙站与既有3号线换乘,在大运站、坪山围站与既有14号线换乘。16号线设计时速为80公里,全线采用GoA4等级,全自动运行系统的6A编组列车。

  据了解,16号线开通后将采用单一交路的运行模式,工作日早晚高峰最小行车间隔为5分32秒,平峰期行车间隔为6分32秒。周末高峰行车间隔为5分50秒。

  今年是深圳城市轨道交通新线开通的“大年”,开通线路的条(段)数为历年最多,共5条(段)128公里。其中,东部地区新增的14号线、16号线两条骨干路线,使3号线龙岗区段早晚高峰拥挤状况得到明显缓解,龙岗、坪山区居民通勤更为便捷,同时还将促进坪山、龙岗两区人流、物流畅通,实现东部中心内聚外联,同时也为深圳市民带来市区“东游”出行新体验。

  高效施工

  创新技术打造示范地铁线路

  地铁16号线全线约一半的工点经过岩溶区,为深圳地铁线路首次长距离穿越岩溶强发育区域。为做好风险管控,施工单位在基坑开挖时严格遵循“开挖一段、封闭一段”原则组织施工,因时、因地制宜动态调整建设方案,多措并举破解了开挖涌水等一系列施工难题,创下工期仅1814天的“高效型”示范地铁线路。

  与此同时,作为采用目前最高级别GOA4全自动驾驶技术的线路,地铁16号线积极挖潜增效,采用国内首个“以行车指挥为中心”的智能运控系统,搭建了四期工程中唯一一个主副“双活控制中心”,实现了系统功能的最大化。同时设置  了控制层中心,彻底解决线路信号设备点多线长、维修人员分散和作业低效等问题。

  此外,在16号线建设过程中积极开展科技攻关,自主研发了卸铺钢轨全自动一体化设备,形成实用新型专利30余项。同时,借助“互联网+信息技术”与安全质量管理深度融合,引入BIM技术实现图纸立体化、交底可视化、资料数据化。

  综合开发

  站城一体建设赋能城市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16号线的建设过程中还充分发挥“轨道+TOD”综合开发优势,秉承站城一体化的设计理念,与城市更新项目相配合,赋能城市发展。

  曾为龙岗核心的老墟镇片区依托双龙站的建设,在车站地面厅与城市更新项目的三个用地之间、更新项目与周边城市用地之间形成了网络般的立体交通联络系统,让这片具有百年历史的片区因轨道建设配合城市更新而重焕新生。

  愉园站、坪山围站、坪环站等重要站点建设也充分践行了“站城一体化”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其中,愉园站的C出入口预留连通口,未来可接入商业中心走廊,串联建筑中庭可直达商业中心。坪山围站通过下沉广场把地铁与周边城市更新项目紧密相连,未来地铁车站将成为片区中心,打造怡人乘车环境的同时方便乘客的出行。

  同时,深铁集团依托枢纽、轨道同步进行综合体项目一体化开发,积极推进大运枢纽综合开发项目、龙城黄阁坑项目以及深铁石井田头项目稳步建设,全力构筑集出行、居住、休闲、教育、消费于一体的TOD示范综合社区。深铁集团负责人介绍,站城一体化可以加强地铁与周边地块的联系,充分发挥地铁客流集散效应,对于城市广场的功能和意义的延伸也具有较大的推动作用。

  聚焦

  轨道空间承载客家文化

  16号线经过多个客家文俗地标,站点设计融入大量客家文化元素

  16号线沿途经过坪山大万世居、龙岗客家民俗博物馆、大田匠作文化村等客家文俗地标,在站点设计上也融入了大量客家文化元素,以极富当代艺术美感的“城市记忆博物馆”形式呈现出来,构建了具有持续生命力的车站公共艺术空间,激活沿线的城市文化活力。

  全线站点整体以“阳光+”为设计主题,18座标准站分为“世居、客居、新居”三种文化特征,通过色彩变化体现不同文化属性,体现“共住、共生、共荣”的美好愿景。

  如双龙站以“游龙栖榕、岁月画屏”为主题,采用龙图腾的抽象图案,在地铁的公共中庭空间形成了熠熠生辉的层次感;大运中心站与技术大学站站厅、站台均采用无柱拱顶设计。相较传统站点,无柱拱顶车站设计可以使内部空间更加宽敞通透;坪山围站则提取了客家围龙屋半月池+荷花的元素,结合圆柱造型及顶部的特色造型进行整体设计,凸显客家文化特征。不仅如此,设计师还将“来了就是深圳人”的古语版“年深客地成吾地,日久他乡变故乡”的深圳精神融入了设计之中,充分体现深圳特色的“滨海客家”人文精神。

  近年来,深圳轨道交通发展不断刷新纪录,保持平均每年200公里以上的建设速度。随着轨道交通建设速度的不断加快,“轨道上的深圳”的美好蓝图正徐徐铺开。

  采写:南都记者 张艳丽

  摄影:南都记者 赵炎雄

手机看报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