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四点半后,走进深圳市碧波小学,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走近簕杜鹃”烙画作品展,不远处还展出了手抄报、书法、手工等作品,学生三五成群地自由欣赏;一楼的图书馆络绎不绝,馆内的安静与外面的热闹形成对比。但最热闹的还属运动场,往教学楼后面走去,放眼看过去,整个操场、足球场、篮球场、棒球场等都是在运动的学生,这场景充满活力与动感。
这就是碧波小学课后时间段的真实场景,每一位学生都能在校园里找到一个地方,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发展自己的特长,培养自己的爱好。该校致力于打造多元化的平台,各科都有相应的节日与活动,让每一位孩子都能找到自己的舞台。碧波小学以“愉快教育”为办学理念,践行德智体美劳五育教育,以润物无声的方式助推学生向阳生长。
体验式德育全方位培养阳光少年
在碧波小学,每一项活动、每一节课、每一次比赛都以德育为基底,该校摒弃说教式德育,秉承“愉快教育”办学理念,倡导体验式德育,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内化,在内化中成长,逐渐形成了“一体两翼三坚持”的大德育体系,构建了学生德育日常生活化、校内课程化、校外社区化、资源特色化、家庭同步化的体验式德育新格局。
如开展科技文化节、体育文化节、校园艺术节、心理活动月、爱心义卖跳蚤市场、“三走训练”养成教育等体验式德育活动,培育学生自主自立能力和阳光向上的品格;围绕“礼诗书乐棋球”新六艺,开设书法、管乐、武术等德育特色活动课程,使学生真正彰显个性、展示才艺。
碧波小学的体验式德育积极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其中,在知中做、在做中学,助推学校跨越式发展。学校以与周边单位共建学习型社区为抓手,构建立体化德育体系,建立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东深水务集团、罗湖图书馆、罗湖少年宫、深圳美术馆)、社会实践基地(碧波社区、罗湖法院、深圳交响乐团、深圳动漫城)、校内德育阵地三大基地横向沟通的德育基地网络,让德育资源最优化,为培育新时代阳光少年创设文明和谐的成长环境。
愉快的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减负提质的关键在课堂。”碧波小学校长汤学儒认为,愉快的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关键。学校实施并不断优化升级“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模式。该模式打破常规的“插秧式”分组方式,该校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性格、合作能力等,将学生分成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六人小组或四人小组;小组合作学习还强调“小组捆绑评价”,在实现小组评比的同时又进行个人评比,以评价促激励。
从近两年的实践来看,该模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从而激发学生最大潜能。除了改变课堂,碧波小学的课程体系也有进一步优化。学校以年级为单位,开展跨学科探究学习。例如,从“如何做一道好吃、有营养的美食参加学校一年一度的美食节活动?”这一驱动性问题出发,二年级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开展了以“我爱美食”为主题的跨学科课程学习。这样的跨学科课程打破了线性课程形态,将课程、师生、学习时空、学习技术等核心元素有效整合。
值得一提的是,自“双减”政策推行以来,碧波小学在“作业”上下足了功夫,积极探索非书面作业类型,注重作业的综合性、探究性、实践性、趣味性,由此诞生了一份份有趣的动手“作业”。以数学为例,为了让学生们将课堂知识融入生活,碧波小学布置数学日记、家庭流水账、观察社区方位等特殊“作业”,让大家体会到生活中的数学无处不在。学生对作业产生期待,这充分发挥了作业的育人功能,以多样化作业评价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以足球特色为核心扎实推进“大体育”
“健康第一”从来都是实打实的行动,碧波小学以足球特色为核心扎实推进“大体育”行动,文章开头描述的运动场景就能说明一切。作为一所于1989年开始办学的老牌学校,碧波小学也是深圳市最早开展校园足球的学校之一,是全国唯一一所由前国家男足主教练曾雪麟挂名的“曾雪麟少儿足球训练基地”。目前,学校共有4支足球梯队,分甲组(五六年级)、乙组(三、四年级)、丙组(一、二年级),女子组,各梯队都安排固定教练、时间、场地进行训练。
自1990年开展校园足球运动以来,至今已有32年的积淀,碧波小学曾先后获得4次深圳市校园足球联赛冠军、20余次罗湖区校园足球联赛冠军,2016年被评为“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是名副其实的深圳市足球项目传统名校;向国家、省、市等各级队伍输送了诸如谢鹏飞、臧一锋、陈中流等优秀足球人才,他们大多数已成为所在队伍的主力球员。
碧波小学不仅培养有足球特长的学生,更是要求全体学生参与到这项运动中去。学校每周每班至少有1节足球课,由专业教练进课堂开展足球教学。为了提高学生们的兴趣,该校每年都举办“校长杯”足球比赛,每年校运会设置班级足球运球接力赛,让足球运动做到人人参加,班班参与。校园足球在碧波小学乃至社会上已经深入人心,成为碧波小学素质教育的特色名片之一。
烙画传承非遗技艺驱动“五育融合”
体育有足球作为王牌,那你知道碧波小学美育的王牌是什么吗?作为广东省第三批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传承学校,碧波小学的“烙画”已经成为一张闪光的名片,五育融合在项目式整合烙画课程中得到落实。
碧波小学通过成立烙画社团、汇编烙画教材、举办烙画作品展等一系列活动,形成了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相结合、普及教育与专业辅导相促进、传承传习和艺术熏陶相衔接的烙画传承发展新局面;以“王咏梅烙画工作室”为载体,将“烙画”这一民间美术资源(非遗)导入小学美术课程资源体系,出版了近14万字的校本教材《创意烙画》(岭南美术出版社出版);以课堂为主阵地,每周开设1节烙画课程、8节社团课,让学生逐渐了解烙画,进而喜欢上烙画。
自“烙画”课程实施起,学校每学期至少举行一次烙画作品展,为学生开辟了展示自己的又一方天地。去年6月,该校举办了《风华——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师生烙画作品主题展》,教师指导学生挖掘党史人物故事展示了党史人物的精神风采,创设德育、美育新途径;同年12月再次开展,展出“走近簕杜鹃”跨学科课程烙画作品100余幅,同学们进行了新的尝试和探索,创作了一幅幅清新淡雅、五彩斑斓的画作。
“愉悦式”劳动教育渗透学生生活各方面
今年,教育部正式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要求2022年秋季开学起,劳动课将正式成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课程。其实,碧波小学早就实行每周一节必修劳动课了,且每年都以“五一劳动节”为契机开展以集体劳动为主的劳动周,组织劳动班队会、劳动主题演讲、“最美劳动者”进校园等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
该校的其他课程也结合学科特点,有机融入劳动教育内容,全力打造“愉悦式”劳动教育。如语文老师在讲到关于植物的课文时,会结合种植,开展发豆芽、种花生、栽培室内水培植物等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学习语文课程的同时,也学习了栽培种植,老师还让学生以种植为题,进行写作练习,体味劳动的辛苦与幸福。
更有趣的是,碧波小学还给学生打造劳动体验场所,三至六年级每个中队分别认领一块地,让学生们有了属于自己的包含蔬菜、花草、农作物三大系列的“快乐农场”;构建了特色劳动教育“践能课程”体系,在低、中、高年级中分别开展系鞋带、垃圾分类、家具拼装等劳动技能比赛;把劳动教育延伸至课堂、学校以外,鼓励学生参加家务劳动、加入社区“清理小广告”行列等。
润物细无声,碧波小学的“愉悦式”劳动体验教育,实现了劳动教育场所“愉悦式”、劳动形式“愉悦式”、劳动内容“愉悦式”,多样化劳动教育渗透于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实际上,在碧波小学,每一种教育教学行为,都对孩子的生命成长产生着综合影响,汇聚着综合效应,通过德智体美劳相互贯穿、相互渗透、相互滋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统筹:谢粤蕾 文:谢粤蕾 戴宇婷
制版:戴越 邓诗君 黄炽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