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探索建立文化产业发展质量的深圳标准”

如何构建深圳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体系,南都记者邀请众行业专家建言献策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1年12月24日        版次:NA12    作者:谢湘南

  今年深圳文博会现场。

2021艺术深圳现场。

  在“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高质量发展成为中央到地方的新要求与新趋势。在文化产业领域,高质量发展更是成为一个城市文化先进与否的衡量标准。深圳作为“双区”驱动下,正在建设的社会主义先行示范之城,加快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升深圳文化产业的综合竞争力与城市文化软实力,已成为必然选择。

  最近,深圳市委宣传部和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推出了《深圳市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2021-2025)(征求意见稿)》,该《规划》主要聚焦八大亮点特色,体现深圳建设先行示范区的文化产业发展要求。

  究竟该如何建构深圳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体系?如何提升深圳城市文化软实力?南都记者邀请行业专家就此话题展开观点碰撞与专题探讨,为深圳文化产业驶上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出谋划策,为提升深圳城市文化软实力,加快深圳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与文化竞争力的国际先锋城市而建言。

  现状 深圳文化产业整体水平位居全国前列

  深圳市文化产业的整体水平在全国位居前列,这是文化产业业界与学界所公认的。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研究中心研究员、广东省文化学会副会长毛少莹介绍,从文化产业的主要发展指标看,2018年深圳文化产业综合实力居广东省第一名,全国“一线城市”第三名,“副省级城市”第一名。

  40年来深圳文化产业的成就则主要可归结:发展速度快、支柱产业地位日益牢固;市场主体多,产品供给能力强;综合实力强;产业门类齐全,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建成;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质量不断提升;数字文化产业等新业态发展速度快,文化科技优势明显;文化外贸规模不断扩大,成为我国对外文化贸易重要基地等。总体看,深圳文化产业在繁荣文化市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深圳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导周建新也表达了此观点,他介绍,从文化产业规模来看,2020年,深圳市文化及相关产业法人单位超过10万家,从业人员超过100万人,产业增加值从2015年的1021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2200亿元,占全市GDP的比重从5.8%上升到8%,年均增速远高于全市GDP增速。从文化产业业态来看,深圳基于良好的产业基础和高科技优势确立了以“文化+科技”“文化+旅游”为代表的“文化+”发展模式,涌现了不少新兴文化业态,带动了原有的高新技术、产品加工、创意设计行业的转型升级,涌现出了一批以高新技术为依托、以数字内容为主体、自主知识产权为核心的高成长型文化科技型企业。如今,文化产业的“深圳模式”已经日臻成熟并在全国引领示范。同时也应看到,深圳市文化产业也存在着不少问题与短板,比如文化产业的总体规模还不够大,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偏少,高端文化人才比较缺乏,文化产业结构和布局还需进一步优化。

  周建新认为,我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差异,大体呈现出明显的“东高、中平、西低”的阶梯状分布格局。深圳文化产业尽管相对发达,但同样面临着高质量发展的问题。当前,深圳进入了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双区”驱动,深圳经济特区、深圳先行示范区“双区”叠加的黄金发展期。《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赋予了深圳文化产业新的使命和高度,要求将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作为五大战略定位之一的“城市文明典范”的重要内容,提出了建设区域文化中心城市和彰显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现代文明之城的目标任务,明确要求深圳市文化产业在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上要先行一步,为全国其他地区作出表率,发挥先行示范作用,这是对深圳市文化产业提出的新目标、新要求和新使命,也为深圳市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

  路径 对文化产业进行科学顶层设计

  从国内文化产业发展的趋势看,高质量发展无疑已成为国家战略,深圳如何从自身出发,探寻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成为一个重要的现实课题。

  周建新表示,深圳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探索,首先依赖于我们对深圳文化建设深层逻辑的正确认知,其次要明确深圳市文化产业发展的优势与基础,进而找到深圳市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路与手段。

  他认为,可从文化赋权、科技赋能、跨界融合、集聚发展四个方面展开。文化赋权是赋予文化产业在建设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并对文化产业进行科学的顶层设计。深圳的文化资源并不丰富,文化底蕴也不厚重,但却高度重视文化产业,对文化产业发展进行了科学的顶层设计和合理定位。

  科技赋能文化产业发展,在深圳市集中表现在强化科技创新驱动和强化创意设计引领这两个方面。前者强调科技赋能文化产业发展,关注到科技对文化生产、传播以及消费各个环节的全方位、深层次赋能,力图将深圳市打造为全国数字文化产业和文化科技的前沿阵地。后者则关注到深圳创意设计资源整合问题,它一方面要求整合全球创意资源,积极引进高端设计资源;另一方面提出要通过对创意设计价值链的重新部署,从而增强创意设计对于文化内涵和附加值的提升,将深圳打造为名符其实的国际创意先锋城市。

  跨界融合是指推动文化产业跨门类、跨要素、跨行业、跨地域、跨文化的融合发展。深圳市文化产业的跨界融合有诸多形式。一是文化与科技的融合,即以文化为核心,以科技为载体,促进科技与文化的深度融合。二是文化与金融的融合。推进文化与金融的深度融合,建立健全多层次、多元化、多渠道的文化金融服务,鼓励政府和民间金融资本积极参与深圳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创建国家级文化与金融合作示范区,有效引导各种金融资本正确地涌向深圳文化产业,成为今后深圳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基本路径。三是文化与旅游的融合。深圳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需要加强文化与旅游融合,“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从而加强深圳市文化和旅游产业链深度融合,促进文化提升旅游的内涵品质。

  集聚发展一是促进文化产业园区和文化企业的集聚发展,二是促进粤港澳大湾区深化合作打造集群式发展定位。深圳是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城市,依托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重点推进文化产业在物理空间和创新要素的集聚,加深数字文化产业、创意设计以及文化装备制造等的深度合作,最终形成集群式发展。此外,集群式发展能够更好地帮助深圳文化“走出去”。深圳拥有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深圳文化产权交易所,可依托这一优势,积极拓展深圳文化产业的国际化市场,加强深圳文化产业企业参与国际化竞争与合作,推动深圳文化产业、深圳文化产品走出去。

  标准 探索建立文化产业发展质量的“深圳标准”

  纵观全国乃至全球,由于文化产业特有的双重属性,关于文化产业发展质量的测评有很大的难度,尚未出现权威指标体系,甚至关于“文化产业发展质量”这一概念也远未达成共识。毛少莹在具体的项目研究过程中对此就有很深的感受,“深感缺乏相关行业资料和数据的支持,深感传统研究方法难以把握好日新月异、不断扩张、融合众多产业门类的文化产业。缺乏质量标准及相关数据的状况,为分析问题尤其是量化分析判断带来很大的困难。”就此她提出应以研制《深圳文化产业发展质量评估指标体系》为突破口,探索建立文化产业发展质量的“深圳标准”,进而推动全国文化行业质量标准的逐步建立。

  毛少莹表示,文化产业生产与管理具有高度复杂性,只有建立了科学的指标体系,才能开展相关测评,也才能科学判断、监测深圳文化产业发展质量。

  具体设计可以围绕价值观导向、创新性、文化内涵、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核心竞争力等多个维度展开,包括文化产品与服务的文化艺术含量、知识信息含量等内容层面;技术创新、技术集成等科技层面;也可包括投出产出效益、管理绩效等经济层面。

  完整的指标体系可由“1+n”的形式构成,即:1:一个总的关于深圳市文化产业整体发展质量的评估指标体系。n:多个分行业的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即根据不同的行业特点制定适合不同行业质量评估的指标体系。指标的选取:一是可以充分利用现有文化产业统计的传统行业分类及统计口径来源,建立评估指标。

  二是“深圳标准”的建立还要根据行业统计,建立分行业质量评估指标。考虑文化产业涉及庞大的行业群,其生产主体多为企业,提供的产品与服务十分多样,我们可尝试先选取某些行业或某类较为容易进行质量监测的产品为对象,以“试点”的方式进行标准化试点探索。同时也应该充分考虑文化产业与其他行业的融合发展趋势,考虑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文化生产主体与消费领域不断扩大的趋势,尝试发挥深圳高科技优势,利用大数据开发等技术手段,结合深圳智慧城市建设等,开展新型统计及监测评估的探索尝试。

  总之,应聚焦高质量发展,以创新精神弥补传统统计不足,将传统统计指标与大数据等新型统计相结合,进行文化产业发展质量的指标开发,并在此过程中整理原有资料数据、挖掘新数据,逐步建立“深圳文化产业基础数据库”。数据库应进行长期积累、动态管理,为持续开展系统研究提供技术支持。最终,在科学研发的基础上,出台《深圳文化产业发展质量评估指标体系》(试行),并不断与时俱进,动态完善,为深圳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基于客观数据采集与现代数字技术之上的、较为科学客观的评估工具,为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真正有利于发挥政府宏观管理职能的“尺子”。

  体系 建构文化产业的“有机化城市”

  究竟该如何建构深圳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体系?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庄向阳认为,首先仍要从产业着手,做强优势产业,补上一些产业短板。深圳有代表性的文化产业,也多是得益于深圳的改革开放实践,得益于由投资、市场所带动的那些产业,比如高端印刷、工艺美术、设计、文化制造等行业,以及由腾讯带动的数字创意产业,但在新闻出版、影视、演艺等领域,深圳都还不够,这些领域的缺失使得深圳的文化产业成色不足。

  二是要为这样的体系提供结实的支撑。以文化产业人才培养为例,深圳的高校目前还没有专门培养文化产业本科生的专业,深圳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只招收研究生,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文化产业经营与管理专业培养的是专科生。当然,落户宝安的创新创意设计学院,落户龙岗的深圳音乐学院,也都具有这样的支撑作用。

  三是还应构建文化产业发展的土壤。文化产业的发展有赖于整个城市文化的发展和建设,以龙岗区为例,龙岗区委、区政府新近提出打造创意之城、阅读之城、音乐之城、油画之城、活力之城等“五城”的目标,其意义首先在于提升市民的文化福祉,同时也构建了文化产业发展的土壤,有望为区域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助力。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人文学院执行院长、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副主任于长江表示,构建深圳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体系,不能停留在手段与方法上,更应该强调内容生产,将一些具有深圳特色的生活方式、生活态度做成新的文化产业的标杆,让深圳在文化上成为一个活的生命,成为“有机化城市”,也就是成为“可以自发生长的城市社会”的理念。重要的是以深圳的视角,提出更多的社会文化的“行动实践”的方案。

  举措 从细节着手,切实提升深圳文化产品与服务质量

  就高质量文化体系的建设,毛少莹提出一系列建议,她认为分行业分领域开展文化产业质量评估,从细节着手,可切实提升深圳文化产品与服务质量。考虑到文化产业是一个庞大的、涉及众多行业门类的产业群,行业差异大,产品与服务各不相同,因此,关于文化产业发展质量的评估,也应该在开展对深圳文化产业发展质量总体评估的同时,开展分行业的评估。建议以国家统计局关于文化产业中制造业、批发零售业和服务业的三大分类,针对不同类别特点,分别制定不同评估指标体系,开展分行业的试点评估,以期推动全行业发展质量的提升。具体可在本类行业中选择部分重点行业、重点企业或重点产品服务开展评估。如开展“文化服务业”质量提升行动、“文化制造业”质量提升行动、“文化批发零售业”质量提升行动等。

  毛少莹表示,近年来,文化服务业在深圳文化产业中的占比不断提高,2018年已经达到67%,成为占比最高的产业门类。因此,文化服务业的质量高低,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深圳文化产业整体质量的高低。然而,服务业与其他行业最大的不同即在于服务内容与其他产业产品相比,具有非实物性、不可储存性和生产与消费同时性等特征,其质量的评估管控尤其困难。在前期尽可能研制建立科学的评估指标体系的基础上,一方面,应尽量建立健全文化服务设施包括企业、平台等服务业“硬件”设施的硬性质量评估标准,另一方面,应充分引入大数据、消费者评价等方式,加强服务质量反馈分析;还可综合考虑服务人力资源状况、投入产出效益等综合评估服务业质量来进行。在这方面可有计划、有步骤地选择部分文化服务行业,以试点的方式开展评估,积累经验,以修订完善指标、标准及评估方法,待成熟后逐渐推开。后续并可根据评估结果,综合研判其存在问题,有针对性的以行政调控或专项资金等方式,形成奖励扶持机制,建立文化服务质量提升公共平台和可行机制,有效推动解决质量存在问题,鼓励创新服务业态,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帮助延伸服务价值链,不断提升文化服务质量。

  助力文化产业整体质量提升,这些都是重要的抓手。此外,也可试点开展若干重点企业、重点产品、重点展会、重点活动等的质量评估与提升工作。总之,以文化产业质量评估指标体系为抓手,推动开展基于数字技术的文化产业基础研究及文化产业“新基建”建设;以文化产业质量评估与监测体系建设为抓手,推动文化产业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深入推进文化领域综合改革试点;以文化行业及产品、服务的质量评估及管理,提升文化产业发展质量水平,这是一条还没有其他城市全面探索过的新路子、新做法。肩负“双区”建设的历史重担和先行先试,示范、范例的新使命,“敢为天下先”的深圳完全有条件、有必要先行先试,拥抱新时代,为数字经济背景下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质量的科学管理和有效提升,做出深圳探索,提供深圳经验。

  12-13版 

  采写/摄影:南都记者 谢湘南

手机看报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