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组主要成员龚建华副教授阐述全球标杆城市理论研究。 南都记者 程昆 摄
南都讯 记者程昆 通讯员孙伟 康燕妮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到2050年,深圳要成为竞争力、创新力、影响力卓著的全球标杆城市。面对这一前瞻部署,横亘在深圳面前急需回答的重大命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球标杆城市”是何模样?深圳何以可能、何以可为?
在此背景下,全球标杆城市研究恰逢其时。深圳市委党校、深圳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研究中心历时一年,完成了《全球标杆城市:国家战略与深圳使命》研究报告,并于3月12日对外发布了最新研究成果。
报告构建深圳建设全球标杆城市的指标体系
据了解,这份研究报告由1个总报告和15个分报告组成。总报告从大处着眼,从理论逻辑、未来逻辑、现实逻辑、历史逻辑、行动逻辑研究了深圳建设全球标杆城市的大逻辑。
分报告则从小处着手,以《意见》为依据,以高质量发展高地、法治城市示范、城市文明典范、民生幸福标杆、可持续发展先锋为目标,重点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球标杆城市指标体系、全球城市迭代升级、全球城市比较、全球城市文化辐射力、全球城市城市群、全球城市引领力、全球城市创新力、全球城市人才战略等问题,为总报告提供支撑。
报告全方位分析了国际标杆城市的领先优势、深圳的主要差距和可供学习借鉴的发展经验,提出了深圳实现城市能级跃迁、赶超全球顶级城市的科学路径、行动方向和主要策略,构建起了一整套深圳建设全球标杆城市的评价框架和指标体系,为推动深圳建设全球标杆城市发展战略和先行示范区建设提供了理论支持。
多位专家教授分享理论及报告观点
会上,课题组主要成员、市委党校公共管理学教研部龚建华副教授就五个方面对全球标杆城市的理论研究进行了阐述。
他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球标杆城市,当代中国要开辟一条与西方道路起点不同、路程不同的独特全球城市成长道路,同时也必须切换到一个全新的操作系统,而设计和开发这个全新操作系统所用的语言就是:“特”深圳+“最”中国+“倾”世界。
展望2050,龚建华表示,全球标杆城市的愿景是建设一个繁荣、公正、炫酷、美好、韧性的深圳。实现这一愿景目标,则可分为三个发展阶段:2020-2025年夯实硬实力、2026-2035年突出软实力、2036-2050年全面跃进全球标杆城市。
如何达到这一目标?报告中战略与战法一章也提出了具体可为的策略。龚建华介绍,深圳建设全球标杆城市要以新面向、新运河、打补丁的“三级跳登顶”战略登顶全球城市金字塔。以一专多能零缺陷、秀出“酷炫范”、折叠空间、巧“入圈”智“出圈”四大方法补齐特大城市治理的短板、提升城市影响力、打造“折叠空间”、共享城市资源。
会上,市委党校公共管理学教研部龚建华副教授、胡冰副教授、吴晓琪副教授、吴丹副教授还以对话的形式进行总报告观点的分享。
此外,政治经济学教研部劳铖强副教授、哲学与文史教研部张文明副教授等分别对全球城市迭代升级、全球标杆城市文化辐射力、全球标杆城市创新力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报告。深圳市原副市长唐杰教授应邀出席并进行了点评。
13位专家学者担任首批特约研究员
成果发布会上,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郑秀玉介绍了研究中心成立一年来的主要工作。
据介绍,去年2月,研究中心依托市委党校成立,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各项工作取得重大进展。研究中心积极构建开放平台,邀请郑永年、樊纲、叶小文等13位国际国内一流的专家学者担任首批特约研究员,组建了10余个学科领域的近200人骨干队伍,挂牌成为广东省社科联重点智库基地。
在理论研究方面持续深耕,布局开展了“深圳迈向全球标杆城市的战略研究”、“深圳战疫动员力研究”、“全球标杆城市研究”、“深圳帮扶30年”等重大课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