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6日,2021中国金融趋势研讨会暨《中国金融的力量》新书发布会在深圳举行。
南都讯 记者卢亮 本外币存款余额刚刚突破10万亿元的深圳,如何发挥好金融力量?1月16日,2021中国金融趋势研讨会暨《中国金融的力量》新书发布会在深圳举行,多位专家为深圳的未来把脉。研讨会由复旦大学泛海国际金融学院、复旦大学深圳校友会、深圳出版集团、深圳书城·中心城联合主办。如何看待疫情冲击下,世界金融格局的变动与中国金融体系的对策,又如何辨析深圳在粤港澳大湾区中的定位和机遇,成为热点。
“广东不能只看珠三角,粤东粤西也需要发展开放”
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湾区发展与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学术主任唐杰表示,十年之后粤港澳大湾区是什么样子?不用在全世界找,只需要看长江三角洲就可以。
唐杰分析,粤港澳大湾区的特点在于迅速、创新、活力,而长江三角洲的文化、历史、产业加上教育等积淀深厚,广东人不妨踏踏实实地学学苏、浙、沪、皖,这样一个文化融合的过程可能会比较好。
“粤港澳大湾区不能等同于珠江三角洲。”唐杰提醒深圳需有“格局观”:广东不能只看珠三角,粤东粤西不发展,粤东粤西不开放,广东就永远是一个局促的地方,它一定需要东西两端,同时从东西两端形成对江西、湖南、西南的辐射。相比之下,上海位置向东西向南北的拓展余地太大了,这是我们和长三角的差别。
他认为,深圳走到今天,从这么一点小地方走到这么大,就是视野大,未来更要看视野。
“国内金融体系要大力发展直接融资,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
在全球形势复杂多变的当下,未来中国经济复苏的动力是什么?深圳金融市场下一步的发展该向何处去?
复旦大学泛海国际金融学院执行院长、《复旦金融评论》执行主编、金融学教授钱军在主旨演讲中认为,中国金融系统的风险总体可控,今后5-10年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国内金融体系要大力发展直接融资,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特别是科技创新和国内消费这两大新时期中国经济增长的引擎。
南都记者注意到,钱军的新书《中国金融的力量》在深圳首发。新书围绕“逆全球化背景下的金融开放”、“行走于股票市场”、“房地产的疯狂和理性发展”、“公募基金的黄金时代”、“第三方支付的现状和未来之路”等主题,探析中国金融的动力引擎。
面对深圳在大湾区的角色,钱军分析,由于历史原因,江苏和浙江体量很大,企业行业确实各有特色,民企也非常发达,业态也很发达,这与深圳乃至粤港澳大湾区存在差异化定位。但是,以深圳为中心的大湾区已经成为中国最有创新性最有活力的经济地区。
他坦言,他在深圳发现年轻人更喜欢谈平台、谈数据、谈创业,数字化的科技在未来会是很重要的一个增长元素,这方面深圳优势很大。而从金融角度看,不管是长三角还是粤港澳,未来都需要推进金融科技持续健康发展和人民币国际化。他认为,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对内地的金融体系而言,是连接中国大陆的金融体系和全世界资本市场的门户。“如果香港和深圳之间在金融上面有更多的链接,这是非常值得期待的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