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记者卢亮 日前,深圳官方披露了一批硬核金融数据,深圳成为继北京、上海之后,第三个本外币各项存款突破十万亿元的城市,境内的上市公司增至333家。如何解读深圳金融的成绩单和未来潜力,成为焦点。
数据
至去年底,深圳市本外币存款余额同比增两成
按照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市中心支行在官网公布的2020年深圳市存贷款情况:2020年12月末,深圳市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01897.31亿元,同比增长21.4%。
互为参照的是,在北上广深四个一线城市中,北京市存款规模最大,已逼近20万亿元。上海其次,已超过15万亿元。
与此同时,2020年全年,深圳市人民币存款增加17422.56亿元,同比多增6573.14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2707.05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增加8152.30亿元,财政性存款增加633.23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增加4269.82亿元。
南都记者注意到,作为外贸重镇,深圳的外币贷款同样值得关注。按照人行的数字,2020年12月末,深圳市外币贷款余额519.79亿美元,同比增长4.7%;全年外币贷款增加23.36亿美元,同比多增147.41亿美元。
解读
本外币存款余额反映城市吸金能力
如何解读这些数据?深圳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相关人士认为,“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直接反映了一个城市对资金的吸附能力。不仅是金融业发展的核心指标,更是衡量这个城市综合实力和发展潜力的重要依据。”
那么,在过去一年,深圳到底提交了关于金融发展的什么样的详细成绩单?南都记者梳理注意到,在推动金融改革方面,深圳去年的先行示范区金融事项加快落地。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顺利实施,首批18家企业上市;沪深300ETF期权平稳运行一周年,为深市衍生品市场建设奠定良好开局;深港ETF双向互通,4只产品在两地同步挂牌;数字人民币顺利完成全国首次外部可控测试,已开展各类试点场景近万个;发行多单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涵盖疫情防控、中小企业融资、5G专场多个领域;《深圳经济特区绿色金融条例》通过人大审议,成为全国首部绿色金融立法。
而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方面,深圳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表示,深圳大力推行“金融+”战略,引导各类金融资源向实体企业,特别是向中小微企业倾斜。
需要留意的是,截至目前,深圳共有境内上市公司333家,仅次于北京、上海;总市值超过9.12万亿元,位居全国第二;总资产近31万亿元,净资产超过4万亿元。
未来
金融机构将继续加大对中小微企业信贷力度
深圳金融扶持创新经济,同样有政策扶持。就在近日,福田区等地向市民派发数字人民币红包,数字货币在深圳继续试点,金融科技加速探路。
互为佐证的是,深圳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党组书记刘平生日前在深圳工行、中行调研时认为,金融机构应继续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信贷投放力度,尤其是加强对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绿色低碳、海洋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的金融支持,帮助更多中小企业缓解融资难、融资贵、融资繁问题。
刘平生还建议深圳金融机构深化科技金融试点,“拓展数字人民币、人工智能、智慧银行等场景应用,以金融科技赋能开创经营转型新局面。”
按照官方部署,深圳监管部门将在构建金融安全区的前提下,紧扣金融工作三大任务,着力打造四大中心:即全球金融创新中心、全球创新资本形成中心、全球金融科技中心、全球可持续金融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