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圳科创力“从0到1”

昔日“世界工厂”向国际科创中心跃升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0年06月29日        版次:LS10    作者:程洋

深圳从“三来一补”(指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装配和补偿贸易)起步,历经传统制造、精密制造、智能制造三个关键时期,其科创力不断增强,成为全球科技创新链条中的重要一环。工业富联董事长李军旗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表示,工业富联走过的历程验证了深圳产业不断转型升级的过程,对未来充满期待,充满希望。40年迎风招展,深圳成为全国,乃至全球,一面科技创新的旗帜。

走产学研协同发展道路

从“三来一补”起步,深圳打下工业制造业的底子,而彼时的深圳以代工生产为主,其科创力几乎为零,以“世界工厂”闻名在外。40年间,深圳已成为全国高新技术产业的重镇,被誉为“创新之都”。华为、腾讯、比亚迪、大疆等一批科技公司诞生于此。庞大的企业集群,使得深圳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三诺集团董事长兼CEO、深圳物联网协会会长刘志雄认为,深圳是业态最丰富多元的产业链集群,有互联网、终端产业、智能制造和金融,也有集成式的服务商,软硬协同、云端与终端协同。“深圳的制造力从精密制造到智能制造,整个硬件产业链的上下游,零部件整机集成,检测平台都很完整。”

历时40年的发展,以华为、平安、腾讯为代表的“深圳三杰”,实际上也是深圳在硬科技、金融科技、互联网科技领域的三张名片。

在产业转型升级承压,大国科技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深圳正在走出一条产学研协同发展的科技创新之路。从政府到企业,深圳越发重视产学研协同发展。鲲云科技是深圳一家人工智能芯片公司,注重产学研结合,鲲云科技在深圳成立了人工智能创新应用研究院,同帝国理工学院、哈尔滨工业大学、天津大学等成立联合实验室,在定制计算、AI芯片安全、工业智能等领域开展前沿研究合作。

深企碳云智能通过数字检测技术平台建设、人工智能模型搭建、健康与疾病的大型队列数字化研究,探索数字生命世界。成立以数字生命研究院为核心的科研力量主体,被授牌为首批深圳市“十大基础研究机构”之一。创立之初,碳云智能仅用半年时间完成A轮融资,估值10亿美金,一跃跻身全球独角兽之列。

正形成全过程创新生态链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中心城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深圳要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建设国际科创中心,深圳加速布局科研装置,相继建成国家超级计算深圳中心、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室、国家基因库、鹏城实验室等,同时围绕第三代半导体、人工智能、大数据、清洁能源、脑科学、合成生物学等前沿领域,建成基础研究机构12家、11家诺奖实验室、46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

今年3月,科技部、发展改革委、教育部、中科院、自然科学基金委联合制定了《加强“从0到1”基础研究工作方案》,明确深圳作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应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力度,加强基础研究能力建设。

从中央出台的多个文件中可以看出,深圳在国家科技创新中的战略地位正不断凸显。以人工智能为例,作为当前大国科技竞争的核心领域,深圳先后获批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和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

当前,深圳正形成“基础研究+技术创新+成果转化+科技金融+知识产权+创新环境”的全过程创新生态链。

在刘志雄看来,市场机制、政策引导,加上产学研的连接,国际化开放的人才涌入,深圳未来在5G、人工智能,包括智慧医疗、智慧教育等新产业上,以及半导体核心技术的突破,一定会紧跟世界脚步,做到一定程度一定会引领世界的潮流。

数读

创新载体

截止2019年,深圳累计建成基础研究机构12家、诺奖实验室11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46家,各类创新载体总量突破2642家,其中国家级117家,省级957家。

科创产业

深圳科技创新型企业超过3万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由2010年的1353家增加到2019年底的1.7万余家。数据显示,深圳2019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合计10155.51亿元,比上年增长8.8%,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37.7%。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增加值5086.15亿元,增长6.6%,数字经济、海洋经济、新材料和生物医药产业实现两位数增长。

专利指标

截至2019年底,深圳累计有效发明专利量达138534件,同比增长16.5%。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06.3件,为全国平均水平的8倍。截至2019年底,深圳有效发明专利五年以上维持率85.2%,居全国大中城市首位。2019年,深圳PCT国际专利申请量17459件,连续16年居全国大中城市首位。企业发明专利申请量占比(89.58%)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65.0%)。其中,华为、腾讯的发明专利授权量分别为4510件和2146件,分别排名全国第一位、第五位。

采写:南都记者 程洋

手机看报
分享到: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