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设计大展不再“人越多越好” AI、VR、直播看展将成标配

封昌红认为国内工业设计生态链条抗衡危机的力量非常强,疫情之下依然有勃勃生机,需要创新和未雨绸缪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0年05月15日        版次:NA02    作者:程洋

封昌红

扫码看访谈

成立于2008年的深圳市工业设计行业协会(SIDA),目前已吸纳来自深圳及全国各地的会员单位900余家,是全球工业设计最大的专业行业组织。十余年间,SIDA带领行业实现了从跟跑到并跑。在封昌红看来,未来十年,SIDA要力争带领行业实现领跑,完成从“推手到旗手”的转变。实现这一转变并非易事。封昌红认为,新基建是一个特别大的机遇,有利于加速实施设计云平台的大战略。“当大部分企业都在这个平台后,可以更好地相互协作,打造一个生态链系统,也可以面向全球的设计社区,更好的链接国际资源。”

疫情冲击制造业

倒逼工业设计行业加速前进

南都:如今在疫情的影响下,深圳的工业设计行业受到的冲击大吗?

封昌红:今年突如其来的疫情,对制造业造成了冲击,也导致工业设计的创新端和设计端受到影响。这个时候会倒逼工业设计行业以更快的速度、更高的追求加速前进。过去十年,我们主要是做工业设计行业的推手,下一个十年,我们的使命更高了,要从推手转变为旗手,引领行业向更高端领域迈进。

我们将从这三个路径给设计行业提供引领性的指导。第一是转变产品的方向。疫情期间,消毒防护类的产品有很大的需求,比如消毒液只是一个冰冷的白色瓶子,设计师可以给产品温度,给大家带去人文关怀。

第二是砍掉风险更高的产品。疫情影响下,一些公司原来准备签的订单,现在可能没有了,这个时候就要把设计力量放到更有机会的产品或项目上。

第三是聚焦擅长的领域。中国的企业有一个毛病,一旦哪个方向做得好,就会全方位的全面开花,但这样会导致人力、物力成本很高。疫情时期,还是要做擅长的专业领域,把繁枝剪了,让人员达到最好的搭配状态。

南都:深圳将设计作为国际交流语言,每年举办国际工业设计大展、国际创客周等,随着全球疫情蔓延,相关展览是否会受阻?该如何破局?

封昌红:以前,设计大展是人越多越好,在防疫背景下,不可能让很多设计大师从国外前往深圳,但是他们的产品可以来。

我们将在今年11月的第一周举办设计大展和设计论坛,形式可能会发生变化。例如,人们可能要预约参加,而且要保证看展时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这个时候可能需要AI、VR等技术,让人们沉浸式、体验式感受设计的魅力。可能还会设置一个直播间,通过网络向热爱设计的人讲解设计产品,喜欢设计产品的人可以马上下单购买。从看展、观展到体验、购买,形成一个消费链条。

我们前不久举办了一个云沙龙。第一期就有1.6万人同时在线观看,提问、交流很多。以往的设计大展,有1000人来看已经是很大规模了,观众也不可能马上就提问,更不可能问这么多问题。疫情之下,带来很多方面的勃勃生机,但也要求我们要不断的创新,要未雨绸缪。设计大展、国际创客周可能会一半线上、一半线下,也可能是云论坛、云签约、云展览。

“新基建”中很多行业可能消失

要抓机遇靠这4点

南都:“新基建”给工业设计领域带来哪些新机遇、新变化?

封昌红:新基建是一个特别大的机遇,有利于加速实施设计云平台的大战略。前年我们就开始布局设计云平台,富士康、华为、中国电信等单位都参与了云平台建设的研讨。我相信,未来设计会实现数字化、协同化、云化。比如有专门做材料的数据库,无需设计师自己收集。新基建会加速5G的应用,让大家把更好的资源,在最短时间内实现效益最大化。工业设计行业必须要抓住新基建的机会。

现在我们有超过900家的会员单位,正在推动会员单位往数字化平台上转,设计云平台提供“面”上的支撑。当大部分企业都在这个平台后,可以更好地相互协作,打造一个生态链系统,也可以面向全球的设计社区,更好的链接国际资源。

新基建的硬件载体做好以后,也许很多行业在不知不觉中就会消失。如果不愿在这一轮改革和创新大潮中没了,就一定要找好自己在产业链条中的位置。从国家层面来说,还要有一个政策体系,建立政府、行业、企业三方联动的机制。

南都:具体到企业或个人,应该如何抓住发展的机遇?

封昌红:大部分工业设计师都是创业者,不管是年轻设计师,还是有经验的设计师,在疫情期间首先要坚定信心,第二要完善知识结构。现在的设计师单纯把产品的颜值做好已经不行了,应该有一个全链条的综合思维——把产品从设计端延伸到用户端,考虑产品的应用场景、消费场景等。这种全链条的思维,可能需要设计师在各个知识层面提升自己。

第三,要有协同能力。设计师要了解能力互补的机构,包括材料、工艺、品牌、销售场景等。通过协同创新可以发挥最大的能量。第四,设计领域永远离不开创新,设计是创新的引擎,无论从形式、内容、方法,还是品牌的方案,可能每一步都有独特的东西,这也是赢得更多订单的关键。如果这四点都能做到,就可以成为逆势增长的践行者。

国内工业设计生态链条

抗衡危机的力量非常强

南都:与2003年的非典相比,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对深圳工业设计行业的影响有哪些相同与不同之处?企业应对危机该如何调整策略?

封昌红:这两个时期,对制造业的影响都很大。但是2003年工业设计行业刚刚起步,企业少、小、散的特点,没有形成设计产业链,所以总体上对工业设计的影响比较小。

而当前,ID设计、MD设计、品牌、体验交互等全链条都有设计机构,已经形成了一个成熟的生态链系统。上下游产业链相互联动的自觉性、流动性是前所未有的。市场上出现了问题,大家就协同一致,抗衡的力量是非常强的。同时,能够抗衡的武器更多样,可以利用互联网、5G、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工具。

企业要找准自身的定位,把眼光聚焦到中国巨大的消费市场中。中国的脱贫攻坚到了决胜阶段,美丽乡村建设具有大量的消费群体,包含大量的特色产业、特色产品。

南都:您同时也是广东省政协委员,对于当前的公共政策是否有一些意见和建议?

封昌红:我最近思考比较多的是,在不得不面临全球化时代,但又有很多人反对全球化的情况下,深圳该怎么办?

我认为,在战略层面,深圳一定要抓住“双区驱动”的势能,这是国家赋予深圳的使命,也是广东的重大机遇。这几年我在广东省政协开会,都建议加强软环境的建设,比如知识产权的保护、国际化视野的教育体系、如何建立发挥国际人才作用的政策体系等。

战术层面,一定要把广东的利器、杀手锏牢牢抓住,包括制造业的全产业链、全供应链、全创新链、全信息链等。例如,在生态链系统里面,广东的供应链系统很强大的,医疗器械,从有想法到生产,全部都能搞定。消费升级的背景下,广东有很多特色产业集群可以做起来。

现在是苦练内功的好时机,打铁还需自身硬,练好内功以后,无论外界是什么样的状态,都能够应对自如。当前可以对制造生态链系统进行升级,包括制造业上云、提升工人的技能等一揽子的提升,让自身变得更加强大。

“新基建”的硬件载体做好以后,也许很多行业在不知不觉中就会消失。如果不愿在这一轮改革和创新大潮中没了,就一定要找好自己在产业链条中的位置。

在防疫背景下,不可能让很多设计大师从国外前往深圳,但是他们的产品可以来。

我们将在今年11月的第一周举办设计大展和设计论坛,形式可能会发生变化。例如,人们可能要预约参加,而且要保证看展时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本期座上宾

封昌红

深圳市工业设计行业协会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工业设计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秘书长、广东省第十二届政协委员,曾荣获“2019中国产学研工匠精神奖”、“中国设计贡献奖金质奖章 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中国设计70人”。

采写:南都记者 程洋

手机看报
分享到: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