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期间,罗湖共核销消费券47.12万张。
五一期间,罗湖共核销消费券47.12万张。
刚刚过去的五一小长假,深圳渐渐恢复了往日的热闹。无论是白日里商场内的人潮川流不息,还是华灯初上后夜深圳的喧嚣繁华,消费都是五一期间深圳人的假期关键词之一。支持市民外出shopping的原因有很多,消费券便是其中一个。
有了优惠的加持,市民消费的欲望进一步被刺激。“我出门就是为了花消费券”“用了消费券再叠加商家优惠,比双十一买还便宜”“消费券明显让客流有了一个提升”……五一期间,罗湖共核销消费券47.12万张,核销金额1286.7万元,直接拉动消费1.1985亿元。
作为深圳的消费大区,罗湖自全市首发消费券以来,创新性推出了包括全市首推夜间消费券在内的一系列促消费措施,在为市民提供实实在在的优惠的同时,更通过“政府搭台、行业联盟、商家促销”的方式,为受疫情影响经营面临困境的商家们打了一剂强心针,彰显了政企携手共渡难关的温情,又提振了消费士气,带动消费市场回暖。
精准聚焦市场:
小长假消费券拉动效果
相当于整个4月
本次的五一小长假共有5天,相对于清明小长假来说,此时的疫情防控形势更加好,不少市民能够更加放心地出门。一定程度上,五一小长假迎来了市民“报复性”消费的小高峰。
如何利用好小长假,进一步助力消费市场回暖?罗湖区立足于辖区产业特点,分析往年消费特点,瞄准汽车、珠宝、家电、家装家居消费品类的消费热点,结合购物、美食行业特质,举办礼享罗湖“MAY丽五月”促消费活动,并通过打折送礼、直播带货等途径,打造浓厚的消费氛围。
其中,罗湖区更在小长假发出近亿元消费券,礼享罗湖微信小程序维持隔天发券的频率,加上五一前夕(4月28日)预热发券一次,四个批次的消费券面值总额超过7000万元。不仅如此,罗湖区首度与支付宝平台合作,聚焦罗湖的珠宝、家电、家装家居等优势行业领域,增发1200万的专项消费券,这些均可叠加商家优惠使用。
仅仅是小长假,罗湖为何下如此大功夫?这是因为提振消费,对于罗湖而言意义重大。作为消费大区,罗湖与消费相关的行业,比如批发、零售、住宿、餐饮、文化旅游等,实现的增加值占罗湖区GDP的比重达到25%-30%,仅次于第一产业金融业。另外,根据经济普查数据,持续开展经济活动的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企业数量占罗湖全区企业总数的50%左右,个体工商户则占80%以上,吸纳了大量的就业人口。仅东门步行街就有个体工商户1.8万家,零售、餐饮行业占九成。
只有把消费搞上去了,这一批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才能得以生存、发展,社会也才会更加稳定、和谐。深谙这一道理的罗湖,牢牢把握住消费节点,精准研判,对接市民需求,与商家一起提升罗湖消费士气。
一个个数据,也印证了促消费的效果:截至5月5日,罗湖已发放消费券11批次,累计核销消费券80.77万张、核销金额2353万元,直接拉动消费2.31亿元,财政资金放大倍数约为9.8倍;间接撬动消费4.87亿元,撬动倍数约为20.7倍。值得注意的是,五一小长假期间核销的券数占总体58.3%,核销金额占整体54.7%,直接拉动消费金额占整体51.9%。也就是说五一小长假5天相当于4月整月,拉动效果可见一斑。
全城寻锦鲤引广泛关注:
券消费不是一场“独角戏”
发放消费券仅仅是促消费路上的第一步,消费券使用核销的实际效果如何,才是检验这一措施是否有效的方式。若是仅仅有发券的吆喝,而没有实际消费的举动,也是徒然。当市民已经对消费券发放习惯了之后,如何激发他们的消费欲望,让有券在手的市民能够加入到消费队伍,是一个值得思考的命题。
在消费券发放之初,罗湖区就举办了月度抽奖活动,调动市民的积极性。在五一小长假期间,罗湖区5月1日—5月6日每日举办“May送好礼”抽大奖活动,对前一日实际使用消费券的消费者进行抽奖。设置抽奖活动是促消费常见的一种方式,此次罗湖区在奖品设置过程中,一等奖直接送出汽车,而并非常见的车辆使用权,吸引力不可谓不大。
更令人出人意料的是,被抽中的各位市民锦鲤的故事以及锦鲤间的一系列对话,无形中为促消费活动做了“活招牌”,因为他们的出现,让抽大奖活动的参与度增加,而这背后,也正是消费数量的增加,消费活力的焕发。
在抽奖首日,获得汽车大奖的首位锦鲤诞生因误以为是诈骗电话,致使罗湖区全城寻人,引起了全城广泛关注,为罗湖促消费活动带来了第一波流量。第二天,该名锦鲤现身,并亲自抽取第二位锦鲤,两人还进行了一场“锦鲤间的对话”,带来了第二波“关注”。这一做法客观上提升了市民的参与度与认可度,这让市民感受到,这不是一场“独角戏”,而是自己也可以参与其中的互动活动,参与感、获得感,成了他们去消费的助推剂之一。
全城寻人与锦鲤对话的力量是巨大的,单在五一期间,微信报名申领罗湖消费券的账户就激增了40多万。自首日开始,每天参与券消费的人次都有所提升。尤其是在两位锦鲤对话后的一天(5月3日)以及抽奖最后一个消费日(5月5日),单日核销(使用)消费券分别达到13.39万张、13.96万张,是4月30日核销量的2倍,约为平日核销量的10多倍,居民的消费热情在此期间出现“井喷”。
虽是一场无心插柳,却也为“券消费”狂欢提出了新的思考。在市民已经习惯了消费券存在的当下,政府部门仍需要通过更多新颖的活动、方式持续吸引市民的消费热忱,避免出现“报复性”消费后的疲软。
疫情下的新业态:
罗湖传统消费产业的转型
罗湖是传统的商贸大区,规模一度占到全市的21%左右。疫情发生后,传统消费业态、模式、渠道受到的冲击更直接、更猛烈。促消费不是一味地鼓励市民买买买,而要通过新颖的方式,吸引市民的眼球,让传统玩出新意。这给罗湖区商贸企业很多反思、很多挑战,也带来很多机遇。
如何自救?如何转型?罗湖部分商贸企业变将目光聚焦到与流行因素的结合,加速向线上拓展、向电商转型、向跨境电商开拓市场空间,加速了传统商贸转型升级步伐。最明显的便是采用当下最流行的直播带货模式。直播带货已经成为东门商圈(服装批发零售)、笋岗商圈(家居建材)、水贝商圈(黄金珠宝)企业的标配。
5月5日罗湖举办May彩珠宝直播活动,1万张直播消费券49分01秒发放完毕。在2个小时的直播期间,商家直播200多场,观看人次38万,互动50万,订单总金额达640万元。参与直播的企业取得不俗“战绩”,周六福单场销售额同比提升了近5倍;萃华珠宝收入超过4万元,增长100%以上……
由此可见,传统消费业态与互联网流行元素的结合,线上和线下不再是店铺与专柜的简单捆绑,和顾客之间也不再是冰冷的网络文字交流,变成了可互动、可参与的新模式。对于商家来说,这目前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道路,是业态转型的新契机。另一方面,各消费业态之间跨界融合发展加速。市民对消费的需求,不再是简单的有需要才买,而更加注重互动性、体验感以及定制感,更加强调独特。这就对于传统消费业态提出了更加高的要求。
在本次促消费活动中,罗湖区政府和企业便注意到了这一点,在珠宝购物节活动上,100位设计师优才组成设计师消费顾问团,免费为消费者提供创意设计、服饰搭配、好物推荐等专业化服务,增强消费体验感。这一牛刀小试,可以窥见罗湖消费产业对于市场的思考。相信也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加入这样的新元素。
环顾整个“五一”小长假,罗湖区在促消费上取得了不错的成效。如何继续引导消费和数字技术进行充分的融合,鼓励新零售、在线教育、在线医疗等新业态和新模式的发展,为产业结构升级贡献力量,罗湖能否提供更多可复制、可参考经验,值得期待。
本版采写: 家园报记者 张一鎏